分享

征文北京那些年

 国学美育馆 2020-10-23

本文参加了【京彩e品·我说京彩】有奖征文活动

        我的记忆便是这座城市的记忆。

        2003年,7天新年假期一过,在外务工簇便匆匆返工,春运如常熙熙攘攘,南北一线城市瞬间恢复往日的繁忙,人来人往。

          那日,工作闲暇间隙,我们编辑部几个女同事坐在办公室里欢快地闲聊着,一个刚从湖南回京的同事向我们郑重其事地汇报了一件“机密大事”,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是通过网上QQ传达的,她的一个南方朋友的朋友传出的,这位女同事满脸惊恐与狐疑。她说“大家停下手上的工作听我说,我的朋友跟我说广东那边出大事了,死了好多人,盐都脱销了,板兰根也脱销了,萝卜也脱销了……,我朋友叫赶紧囤积板兰根,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觉得这肯定是谣言。”听后,我们都异口同声说是谣言不可信。的确,被夸大的事实可不就成了忽悠人的谣言,我们当时只当一个笑话听,一笑而过了。

       然而,谁知道,不久后,这个被我们一笑而过的“谣言”愈演愈烈,广为为知,最后竟然被官方证实南方的确出了大事,人命关天的大事,只是没有网传的那么夸张,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们坐在国家信息中心的大楼里办公,每天上下班出示出入证的同时测体温,但我们仍没有戴口罩,好像没有感冒症状基本没有任何危险意识,可能是我们还很年轻,也很无知。

        无知者无畏也。

       2003年4月,我们依旧每日挤着公交上下班,对旁人略有嫌弃地保留距离,但实际上还是完全没有刻意自我防范保护的意识,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毕竟那个时代网络还不发达,视频动态新闻极为有限,还是普遍要通过电视新闻上才能眼见的一种事实,应对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是需要迅速大力宣传鼓动全民响应齐心协力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那时的长安街终年人潮涌动的最繁华的天安门东单西单王府井已然鸦雀无声空空荡荡,前所未有的黯然,一切似乎都沉浸“白色恐怖”中,但,我们从头至尾其实没有真正领略到恐惧,只是突然间为门口商贩将萝卜涨到9块而恐慌。其实日子依旧不紧不慢,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事实确如大家看到的,2003年的5月,北京“白色恐怖”的阴霾已悄然散去,我们也换上夏天的轻装,一切如常,人来人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