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 ‖ 照片

 闲云野鹤b8ooo1 2020-10-23
王超 文/图




在巫山县城拜访税先东叔叔(图正中者)时,看见了一张照片。我大吃一惊,这左边第一人不就是李德藻吗? 

税叔叔说是的,他就是李德藻。
 
李德藻是“文革”时期的风云人物,巫山县造反派的总头头。 

王汉亭(右一)和税先东(中)、李德藻(左一)

小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是十字街口,新华书店、百货公司、糖酒公司、日杂公司各占了一个路口。城里的人就在这个店进那个店出,每天像赶场一样。“文革”开始后,这里就变了模样。造反派在新华书店门前搭建了一个批斗台,台子不大,但有点高,人站上去后,几条街道的老远处都能看到。百货公司的大墙壁过去是橱窗,外面嵌护着一层木板。每天清晨,售货员就要把上面的木板一块一块地卸下来,显出玻璃窗里陈列的花布,晚上下班时再一块一块地装上去,也许是为了夜间防盗。后来,也就成了大字报墙。一篇墨迹未干,一篇又糊了上去,结成厚厚的一层纸壳。其中还专门有一个通知栏,告示第二天被批斗人的姓名,希望群众踊跃参加。母亲最在乎这个通知栏,一到傍晚,就叫我悄悄地去瞅一遍,看上面有没有“王汉亭”三个字。当我报告没有时,母亲会长出一口气。而说到有这三个字时,母亲会十分紧张,满脸的惊恐。直到今天,母亲只要听到街上有口号声,哪怕明明是传销大妈群的声音,她也会听得变了脸色。 

有一天,父亲带病下乡回来,刚进办公室,李德藻就找上了门。几个小时过去了,父亲还没回家,母亲急了,声音都有些发颤,赶紧叫我端上一盅中药去送给父亲。 

父亲的办公室,已从原来的平房里搬到了一栋旧大楼的底层。室内光线阴暗,父亲与李德藻面对面地站着。李德藻的个头虽然与父亲差不多高,但他有些瘦削,显得很单薄,说话的声音也并不是十分洪亮。我端着药盅站在旁边,李德藻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继续与父亲对话。我说,爸爸,该喝药了。父亲回答,放在桌上。我又说:爸爸,妈妈喊你吃饭了。父亲大骂一声,吃个狗屁,没看见老子在有事吗?!我不敢再吱声,转身走了。直到很晚,父亲才回到家。母亲说这些造反派还让不让人活嘛!父亲没有说话。而我已经永远记住了这个画面。 

2004年,万州区委组织老干部走新三峡,父亲回到了巫山。他给同行的办公室副主任黄宗庭(图片中右一)说,他想去看望下李德藻。黄主任也是巫山人,知道“文革”中的那段往事,很有些想不通。但父亲的态度很坚决,还约上老下级税先东——父亲作县委书记时,税是官渡区委书记,父亲作万县地区人大工委主任时,他是巫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他们一起来到了新修建的巫山中学,李德藻是巫山中学的语文教师,大家在操场坝子里亲热相见。

父亲说教书的职业很好,可以培养人才。李德藻有些语塞,说当年……话还未出口,父亲打断他的话头,说当年不怪你,你们那时小,也是满怀革命的热情嘛。要怪也只能怪那个环境、那个时代,不要背思想背袱,过去了的事就过去了。我来看看你,就是想看你工作、生活得怎么样,大家反映你教书教得不错,很好嘛! 

父亲和李德藻握了手,留下了照片。 

照片中的父亲,如一座高山。 

主编/ 刘庆芳

微信号/ 4612694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