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焦作的新价值时代

 方塘智库 2020-10-23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焦作之所以引发我们这次的特别关注,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其一是因为旅游,以云台山为代表的焦作旅游的崛起,不仅让这个“百年煤城”成为了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标杆,而且,随着文旅融合的提出和推进,焦作所打造的太极加山水的文旅发展格局,可谓是河南文旅和中国文旅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随着中国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文旅给焦作带来的综合收益将更加丰富,与此同时,需要焦作围绕构建文旅新价值时代所作出的相关改革和创新也越来越多元,比如,去年云台山被国家文旅部的通报批评,显然为焦作文旅发展中依然存在的粗放性敲响了警钟——越是在游客和市场快速增长的时候,越需要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对开发建设品质保持更多的敬畏,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对一个地区的文旅品牌认同随时都可能被解构。

其二是因为黄河,位于焦作武陟县的嘉应观,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观”,也被民间老百姓称为“黄河龙王庙”,不仅在中国治黄史中有重要价值,在黄河文化谱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可谓是“谈黄河文化必谈嘉应观”,嘉应观将是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必不可少的一个点,也是讲好“黄河故事”的一个重要依托,在国家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嘉应观及周边地区将为焦作的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新的战略依托,焦作的“黄河时代”将被开启。

其三是因为武陟产业新城。该项目由国内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与当地政府在2016年6月合作启动,是华夏幸福在中原地区的第一个产业新城项目,经过三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了华夏幸福旗下成长最快的标杆项目之一,也为武陟县县域经济的崛起提供了直接助力,从河南省县域排名的第68位提升至第11位,而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在新入驻的项目中,虽然不乏来自全国其它地区的企业和项目,但来自郑州外迁的产业项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在前期),所以,通过这一项目不仅有助于我们观察郑州都市圈的发展演进,还让我们意识到,郑焦融合发展甚至是一体化或许已经是重新发现焦作的重要视角之一。

武陟产业新城为县域经济的崛起提供了直接助力

在我们看来,这些既有的或新出现的产业变革趋势、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规划,正在并将继续为焦作的区域和城市转型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正在成为新一轮焦作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依托、产业依托和平台依托,并正在将焦作的转型发展叙事更多地纳入到一系列国家战略层面——当一个地区的发展故事开始更多体现出对时代变革和国家战略的直接回应和关联的时候,这个地区的发展也就不再是纯粹的地方性事件了,这个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就具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有意思的一点是,在我们对焦作有关的资料进行梳理时,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虽然焦作的经济体量不大,但无论是主要决策者,还是有关部门,对当地的一些发展指标进行分析时,除了会对标河南省内城市外,还会进行全国性的对比,而在其城市转型过程,更是一度将深圳、杭州、徐州和扬州作为直接的学习对象——这显然为焦作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不一样的视野和价值坐标,也是我们相对看好焦作的原因之一。

当然,哪怕是就焦作已经提出并正在实践的一些战略和转型关键词而言,也可能存在的情况是:有些趋势和影响已经被地区的决策者和市场主体所清楚地认知,并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回应,但有些趋势和影响可能尚未被足够重视,更没有能够做出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务实决策与行动,这也正是我们尝试对焦作的新价值时代做出一些洞察和研判的目的和价值之所在。

1

焦作文旅的新价值时代

   

很显然,如果要讨论焦作的转型发展,必然少不了对焦作文旅产业的讨论。

对于焦作而言,文旅发展不仅直接贡献了经济增长的“硬实力”,(按照焦作官方发布的数据,2019年焦作接待海内外游客5856.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0.18亿元,这相对于焦作不到2400亿的GDP和360万的常住人口而言,不仅说明焦作已经是一个典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而且是旅游产业贡献率很高的城市),文旅发展还直接丰富了焦作的产业结构,并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甚至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价值闭环构建可能和空间。

对于河南省文旅产业发展而言,无论是云台山,还是太极拳,也都是河南文旅两张重要的名片,而且,随着太行旅游板块、功夫旅游板块和黄河旅游板块的进一步被放大,焦作在河南文旅产业格局乃至全国文旅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焦作文旅成功打造了山水和太极两个世界级文旅品牌

此外,文旅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长期困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城市品牌和形象问题,甚至可以说,随着焦作文旅的发展,尤其是山水和太极两个世界级文旅品牌的成功打造,让很多人已经不记得焦作曾经是一个煤炭城市了,甚至对焦作的工业发展也出现选择性“失忆”,这让焦作的区域和城市品牌的拐点不仅已经出现,并已经在新的城市品牌轨迹上向上攀升。

2019年,焦作市还明确提出了,旅游“二次创业”的概念,并做出了一系列行动,比如,积极推进焦作文旅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先后在英国伦敦、希腊雅典等地共设立7个焦作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中心,位居全国旅游城市前列,还举办了“一带一路”欧洲太极行活动;积极推进包括民宿、乡村旅游、文旅小镇、实景演艺等在内的休闲度假方向的转型(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民宿代表“云上院子”在全国首批五星民宿评选中综合得分第一名,荣获“全国民宿新力量50强”称号);通过与郑州建立“两山两拳”工作对接协调机制,积极推动太极拳“携手”少林功夫、云台山“并肩”嵩山,大力推进太极拳、少林功夫旅游线路国际化推广,为两市文化旅游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新引擎;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在河南全省率先推出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首批19家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已经向社会公布,形成了新的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并纳入全市旅游宣传推介和营销体系。等等。

在我们看来,所谓旅游“二次创业”对焦作来讲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云台山被国家文旅部通报批评事件所提示的那样,在新的文旅产业发展背景下,焦作的文旅产业发展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面对新的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和竞争环境,以及消费者对文旅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和高要求,焦作文旅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短板和局限性,而且,在互联网时代,这些短板和局限性可能随时演变为对整个区域文旅产业的伤害。

另一方面,对于焦作文旅而言,无论文旅产业自身的发展,还是文旅产业对焦作可能带来的更加综合的价值发挥而言,都依然充满新的想象空间,在中国文旅新价值时代的整体背景下,焦作也需要迎来一个自己的文旅新价值时代。

焦作也需要迎来一个自己的文旅新价值时代

比如,以云台山为代表的焦作山水,背后其实是整个太行山水体系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在整个太行山沿线,焦作的文旅开发算是比较成功的,并收获了巨大的品牌影响和直接的商业价值,甚至重新定义了焦作这座城市的城市品牌和形象,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太行山大生态治理和黄金文旅带的被重视,云台山和焦作或许可以成为太行山黄金文旅带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无论是对旅游线路开发和运营,还是对太行文旅大品牌的塑造,还是针对太行文旅发展的资源配置,云台山和焦作都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云台山和焦作文旅产业走出去的路径之一,也是焦作北部生态新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与此同时,至少从目前焦作文旅的统计数据来看,焦作旅游的观光属性依然是很强的,休闲度假的属性还不是很明显,平均每个游客在焦作的消费水平,别说与一些成熟的休闲型旅游城市相比,甚至在河南省内也不具有突出优势,这就需要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转型。

而这些转型背后,势必牵涉到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团队的培育和引入,需要焦作在旅游资源的产权清晰化、地方文旅集团和文旅投融资平台的打造、文旅产业链延伸、文旅人才培训和文旅领域的创新创业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也只有这样,接下来才能更加高效的统筹推进一系列新文旅IP的开发和运营,才能将文旅产业与地区转型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和融合,才能以更加市场化的平台和手段,实现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

比如,围绕中旅银行,如果能够构建一个面向焦作文旅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融资服务体系,这不仅在全国的文旅产业与投资创新、区域文旅金融平台打造和区域文旅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对中旅银行包括上市在内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助益,也是进一步提升焦作文旅在全国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资本赋能已经是焦作文旅现实发展中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了。

资本赋能是焦作文旅现实发展中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外,面对市域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类文旅资源的开发需求,一个焦作市层面的专门的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的出现将变得不但有必要,而且,越来越迫切,或将成为焦作文旅新价值时代的必然选择之一,通过这一平台,不仅可以为云台山这样的强势资源之外的大量的新兴文旅资源的开发提供支持,还可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区域内文旅领域的创新创业、品牌营销、资本运营等,还可以推动与其它产业之间和其它地区之间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战略互动,比如向南跨过黄河与郑州在产业和空间的融合发展。

2

沿黄发展和郑焦融合的新想象

   

据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介绍,2008年焦作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翻了一番,特别是煤炭工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1.7%下降到目前的2.2%,走出了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

“焦作的转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单一的煤炭产业向工业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转变;二是从工业的转型升级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三是从经济的转型发展向城市全面转型的转变;四是从城市的全面转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王小平介绍说。

毫无疑问,焦作南部地区尤其是沿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焦作高质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具增量空间的地区。

焦作南部地区可以说是最具增量空间的地区

在我们看来,考虑到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焦作南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焦作南部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词至少包括: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产业新城、郑焦融合等。

就生态保护而言,作为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也是地区发展的底线和红线,相信在相应的国家战略规划中会有具体要求,包括焦作在内的黄河沿线地区,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展开新一轮的生态保护规划,尤其是对存量问题,主动解决,尽快解决。

就文旅融合而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包括焦作南部沿黄河地区在内的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的发展正在引起广泛关注,沿线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的布局,越来越多的市场机构也开始寻找机会入局。对焦作来讲,围绕黄河文化和黄河生态保护的文旅化发展,也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而且,沿黄地区的发展不仅是焦作文旅产业的新的重要变量,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域范围内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如果说上一轮焦作旅游的发展重心在北部太行山区的话,那么,在新一轮的焦作文旅产业发展中,无论是从新的IP打造,还是空间布局上来看,南部地区都被寄予厚望;至于像先进制造业这样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南部地区更是具有最大的潜力,也是焦作新一轮城市产业空间的拓展方向。

据介绍,焦作编制了《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以促进沿黄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以“滩内保护、滩外发展”为原则,在滩外加强与郑州大都市区规划衔接,打破孟州、温县、武陟沿黄县(市)行政区划壁垒,并推动编制沿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郑焦一体化、郑焦产业带等专项规划,促进区域协调联动、集约集聚发展,着力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桃花峪黄河大桥

按照既有的规划,焦作将加快推进南部产业新城规划建设,编制完成郑焦产业带、沿黄河北岸产业带规划,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探索建立郑焦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园区;修复和保护了嘉应观、陈家沟、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沁河入黄口、妙乐寺、韩园等一批遗存遗址,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文化苑,推动嘉应观、陈家沟入选“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挖掘和拯救的“黄河号子”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正致力于打造区域黄河文明传承的“核心区”;启动郑焦融合生态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共建郑焦山地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游、黄河文化风情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中国功夫之旅体验游等精品线路,谋划建立“云台山—嘉应观—陈家沟—少林寺”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廊,以文旅融合推动郑焦深度融合发展。

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在2019年9月30日举办的河南省庆祝建国70周年焦作专场发布会上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沿黄城市的协同发展,就焦作而言,首先是做好郑焦协同发展文章。

据其介绍,近年来,焦作推动郑焦深度融合上升为省级战略,焦作成为‘1+4’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区城市,建成了郑焦城际铁路、桃花峪黄河大桥等郑焦深度融合大项目,构筑了武陟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等郑焦深度融合大平台,下一步,将抢抓郑焦深度融合战略机遇,借势郑州、错位郑州,充分利用郑州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十四五’期间使郑焦跨黄河公路大桥达到10座,将黄河变为郑焦之间的‘内河’。”徐衣显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