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周口的新价值时代

 方塘智库 2020-10-23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新的阶段,伴随着城市“抢人大战”而走红的城市和地区,不仅包括人口净流入城市和地区,比如深圳、西安、郑州等,还包括人口净流出地区,比如东北地区和河南的周口。

周口作为有着超过1100万的人口大市,每年竟然有300万的外出人口规模,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河南人口流出第一大市,在全国恐怕也是很少见的,以至于在本次武汉疫情爆发以后,很多基于人口流动大数据分析的疫情研究报告,都将风险指向了这座人口大市。

按照周口当地政府的统计,这些外出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为郑州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大部分还是流向了河南省外,为当地的发展贡献着综合价值,其中当然也包括湖北的武汉。

考虑到当下和未来周口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务实需求,当地政府显然非常清楚这样的人口流出背后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正在变得更加严峻:如果说以前的人口外出还较多表现为潮汐式的打工潮的话,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对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外来人口实行了户籍开放、服务均等政策改革,这些外出人口将有更多的人不再回来了;此外,除了数量和规模上所表现出来的人口流失压力外,这些人口流出背后的年轻人和优秀人才的高占比,更值得警惕,对于正处于弯道超车阶段的周口的发展而言,年轻人和优秀人才短缺的问题,正在表现得越来越凸显。

在我们看来,作为河南地市经济总量排名第五的周口,经济增速依然保持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水平,这与当地每年超过1.6个百分点、位居河南全省第一的高速城镇化拉动有直接关系——作为传统的后发地区和农业地区,每年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不仅直接带动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巨大消费,而且,转移过程中所伴随的就业岗位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变,在客观上提高了当地的生产率,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红利。

周口经济增速依然保持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水平

但是,这一正向的发展趋势如果希望得到延续的话,不仅需要当地能够在以周口中心城区为代表的城市空间不断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空间,还需要有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为这些转移人口(包括既有的城市人口)提供好的就业,而且,对于周口市而言,这种客观上存在的针对当地人口转移的争夺,不仅发生在周口市中心城区与所辖县域的县城之间,还直接发生在周口与郑州、武汉、深圳、合肥之间,甚至是与旁边的商丘和阜阳之间。

有了这样的“以人为本”的逻辑思考,我们也就能够对周口市已经提出的包括临港经济、城市经济和返乡经济在内的一系列发展战略有更本质性的思考和认识,对周口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竞合关系有更好的把握,对当下和未来三到五年内周口转型发展的危与机有更全面的把握。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从中国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重塑、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构性转化、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地区性分化、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的全面开放格局的构建等角度来看,还是从周口内部正在经历的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战略定位、投资预期高涨等角度来看,周口也正在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和区域新价值时代,但是,就像我们面对很多正在经历快速增长并有乐观预期的城市时所提示的那样,无论一个地区和城市的资源禀赋与历史机遇有多好,其经济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从来都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发生的,而是需要在政府与市场、产业与城市、战略与执行、国际与国内、社会与资本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调和与决策博弈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需要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以最饱满的开放热情、最坚定的改革勇气、最敏锐的专业判断、最专注的创新精神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剧烈变革时代中为城市和产业的发展锁定一个又一个确定性,最终找到一条通向繁荣和美好未来的道路。

1

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

   

应该说,直到目前,外界对周口最显著的认知之一还是农业地区和产粮大市,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可谓是周口最重要、显著的地区资源禀赋特征,也是描述周口在国家战略体系中最重要、最显著的角色扮演和独特地位的关键词。

外界对周口最显著的认知之一还是农业地区和产粮大市

作为农业大市,周口素有“豫东粮仓”之称。按照官方发布的数据,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60亿斤以上,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0多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市、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

2018年,周口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了180.4亿斤,创历史新高,比宁夏(78.6亿斤)、青海(20.6亿斤)、西藏(20.8亿斤)、海南(29.4亿斤)四省区产量总和还多,按每人每天0.74斤全年270斤口粮计算(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到2020年,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能够保证全国13亿人半个多月的口粮。

所以,在我们看来,要想全面的理解和很好的解决周口新一轮的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农业和粮食始终是两个最为关键的要素和密码,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粮食安全战略来看,还是从国家对包括周口在内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基本定位来看,确保粮食安全都是周口乃至河南省在进行周口所有的发展决策时的底线和红线,这也是所谓的“不以牺牲粮食和环境为代价的四化同步发展路子”的基本内涵。

农业和粮食始终是周口两个最为关键的要素和密码

基于此背景,围绕粮食安全,周口市既有的决策体系和实践逻辑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当然,这也是目前中国所有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都在践行的策略,只不过在周口表现得更加突出而已。

比如,就藏粮于地而言,首先是严守耕地红线保数量,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政策,筑好粮食安全的大坝。但在现实发展中,很多地区存在的情况是,虽然在总量上实现了占补平衡,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占去的都是良田,补充的耕地却出现了“上山下海”的情况,根本不具有粮食生产能力,至少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真正的粮食生产能力。这种情况在周口这种粮食生产核心区恐怕很难出现,一旦出现,将直接反应在粮食产量上,并可能直接波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这种耕地红线导向下的粮食安全战略的长期坚持,曾被认为是在上一轮高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制约农业地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之前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警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滞后,以及对农业现代化的一些误解和针对农业地区更多元的消费模式的缺失,使得周口这样的传统农业地区,不但表现为城市经济的滞后,而且,农业还成了一个进退失据的产业构成——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农业发展合理性的背后更多是依靠转移支付、政治义务、社会责任来支撑,经济和市场理性一直不足,使得这些地区的发展战略一直摇摆不定,离不开农业,但又找不到依托农业实现地区高附加值变现的路径和模式,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地区人口流失、地区经济遭遇相对边缘化。

农业地区正在表现出更多转型发展的新图景

但改变已经发生。对于周口这样的强势的农业地区而言,无论是从消费端还是从产业供给端来看甚至从区域城乡空间搭配的角度来看,都正在表现出更多的腾挪空间和转型发展的新的图景和未来,这种新的腾挪空间和发展图景,不仅体现在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构建中所释放出来的巨大政策红利,还体现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系列针对乡村的重大改革的推进和巨额投资的跟进,不仅体现为创意农业消费需求和美好乡村创新场景的兴起,还体现为农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无限想象空间,等等。

所以,在新的时代变革、国家转型和产业振兴等综合背景下,对于周口的传统农业优势的更综合价值的发挥,我们至少可以抱有如下几点新的期待:

其一,围绕粮食稳产、增长和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国家战略性资源的投放,将是周口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重要支撑之一,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对解决当地就业、推动消费升级、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并延伸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的投入。

比如,截止到2019年9月,周口全市贫困村道路硬化全部完成,实现了“村村通”,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4G网络,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90%以上的村庄环境得到整治,等等。

而且,随着国家针对乡村地区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周口依然是最直接的获益地区。

农业基础为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突破提供更多应用场景

其二,基于周口当地较好的农业和粮食种植基础,将为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突破提供更多的创意场景和应用场景,进而会直接带动当地的农业科技发展,并在当地获取成功和应用以后,不断向全国推广,进而让周口不但成为重要的粮食出口区,还将是农业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地。

而且,这一现象已经开始在周口出现,并涌现一系列典型的案例。比如,西华县的农民科学家党永富,主持研发的除草安全添加剂和化肥促进剂,有效减少了化肥对土壤、水、大气的污染,解决了传统除草剂残留污染问题,在周口在河南在全国多个地区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荣获CCTV十大“三农”人物创新奖、联合国“科学之星”勋章、国际环境安全一等奖,并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

再比如,以周口市农科院为主,加强种子研发,打造了周口良种品牌,相继推出了周麦系列、周豆系列品种,形成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周口方阵”。其中,周麦系列良种繁育50万亩,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达到3000万亩,占河南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30%以上,多年来成为黄淮流域多个省市冬小麦当家品种,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做出重要贡献。

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进入,这一领域还将有更多突破。

其三,在新的发展阶段,从一个纯粹的产粮大市到一个食品工业和产业大市的前景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围绕粮食的深加工以及更具创意、品牌、甚至是资本属性的食品企业将获得不断发展,通过这些企业的集聚和发展,不仅会为当地直接贡献一个千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而且,通过这些更具市场化意识和品牌影响力的食品企业,还可以反向推动当地农业资源的综合价值变现,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格局,也就是之前在日本比较流行的“第六产业”的概念。

农旅文融合发展使粮食种植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变现

比如,通过农旅文的融合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还将使得粮食种植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变现:耕地空闲期可以做乡村娱乐化聚会,粮食生长期可以做大地农业艺术,粮食丰收期可以做农业体验活动,甚至可以通过一些主题农业小镇的打造,实现一年四季的非农化价值变现,等等。

其四,随着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种植本身将成为周口国土空间中最具生态价值的空间构成,再加上当地本来就具有的丰富河流水系资源,以及完整的市镇体系和乡村布局,如果能够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引导,我们将很快在当地看到一幅东方韵味的城市、小镇、村落、田野、小桥、河流、人家、古建、文物等无序而又有序分布的田园风光,这将成为周口这样的传统农业区最具写意空间、最具文旅创造价值、最具国际传播潜力的地方性文旅资源。

守正出奇,宁静致远。在我们看来,通过对农业的重新发现以及对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成就周口农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新价值时代,而且,还将为周口的区域和城市转型贡献更加综合的价值,直接带动城市经济的崛起和非农产业的转型发展。

2

从临港经济到中原港城的路径

   

按照当地的主流认知,2000年才撤地设市的周口,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是撤地设市最晚,再加上整个地区又是传统的农业区,中心城区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不但与周口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不匹配,而且已经是周口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最大的短板之一,周口是一个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的地级市。

不仅如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城市竞争格局下,因为中心城区缺乏吸引力、吸附力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本来就存在的资源和要素的外流。比如人才外流,就高考考生来说,当地流行的说法是“每年走了一火车,回来一汽车”,人才都留在了外地;比如资本外流,周口的银行存贷比严重倒挂,存款余额3300多亿元,但是贷款余额只1000多亿元,不足40%。

所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对周口市来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于是,围绕中心城区的发展以及背后更综合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一系列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产业布局、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努力(仅在2018年,围绕中心城区就谋划实施了103个项目,总投资1315亿元),并致力于建设一个功能更加完备、更具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对周口来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按照规划,周口中心城区的最新定位是建设“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所谓内联,具体的内容之一是,对城区81公里长的7条水系进行改造提升,做到水系互联互通,并和3600亩的人工湖相连,将来人工湖再与淮阳的著名的龙湖通过22公里长的运河相互连通;所谓外通,主要就是发展临港经济,推动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按照周口市官方的解释,从历史来看,周口有发展临港经济的传统,周口原称周家口,历史上就因水得名,因水而兴,航运贸易繁荣400余年。明万历年间,周家口作为漕运要地,南接江淮,北通山陕,成为淮河流域物资集散中心;清康乾时期,周家口发展达到鼎盛,沿河有渡口22处、镇中有街道120条、外籍商界会馆有10处,人口突破22万。截止到2019年9月,周口本地航运企业18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货运船舶1482艘、载重吨位超120万吨。

此外,从现实条件来看,周口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拥有四级航道,而且一年365天通航的城市,已经形成了三条通江达海的通道:其一是从淮河京杭大运河到长江走南通港,913公里到大海;其二是走淮河,经洪泽湖,通过京杭大运河到淮阴的沿河,顺着沿河到达连云港,772公里到大海;其三是走江苏的淮安到大丰港,然后直通大海。

按照周口市官方的统计分析,周口航运优势非常突出,港口物流成本较低,货运按吨公里计算,铁路运输费用是0.17元,公路运输是0.46元,水路运输是0.05元。以运输1000万吨铁矿石为例,从上海港经铁路运到周口的费用约14.88亿元,经公路运到周口的费用约34.96亿元,而经水路运到周口港区的费用只有约5.37亿元,水运成本非常有优势。

周口明确提出要打造“豫货出海口”

围绕临港经济的发展,周口进行了从战略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制度构建、港航集团组建、对外合作拓展、城市品牌传播等推进落实了一系列项目、投资和运营,并明确提出要打造“豫货出海口”——“河南走出去的产品,可以从周口直接装上集装箱封关,不管是到大丰还是到连云港,不再拆箱不再验关,直接装大船出口,回来的东西也是这样,装大船走内河航运直接到我们周口算入关”。

2019年6月6日,周口中心港至淮安港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实现了河南省内河航运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还是从地域文化挖掘来看,周口对发展临港经济和建设中原港城的战略定位,都可谓是比较创造性的激活了区域的传统和现实的资源禀赋,实现了城市定位的新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周口在中原城市群众多中较为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

临港经济的发展激活了区域传统和现实的资源禀赋

但是,考虑到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乃至整个中部地区作为开放型的综合陆港城市建设的既有格局,如何处理通过周口中心港口和内河航运线路出海与通过郑州所构建的更加便捷的出海路线之间的竞合关系,将是周口内河港口发展、周口临港经济发展和周口作为港城发展所要面对的。再者就是,考虑到周口及周边地区经济基础,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基础都普遍相对较弱,作为周口港口的经济腹地在什么时候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的形成对周口港口规模效应的支撑,也是需要面对和考虑的。

此外,更值得周口进一步思考的是,别说是一个新兴的内河航运港口城市,哪怕是像天津、宁波、广州、日照、青岛这样的具有雄厚的世界港口竞争优势的城市,以及郑州、西安、重庆、武汉这样的有着较大经济体量基础支撑的新兴陆港城市,都已经开始重新思考所谓的港口型经济发展的模式,致力于构建包括高铁、高速、港口、航空、互联网平台、资本、自贸区、临港新城等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的港口经济发展模式和港城营造模式,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样的港口经济发展模式和港城营造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临港经济和港城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基础门槛,那么,面对这一新的竞争格局,周口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港城建设水平呢?毕竟,考虑到航线开通和运营成本,港口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是很明显的,而依靠周口的财政实力和产业基础,显然不具备像郑州(背后是整个河南)、西安(背后是整个陕西)、成都(背后是整个四川)、重庆那样的强大的补贴能力。

当然,周口也在基于自身的发展阶段、投入能力,结合当地最独特的资源禀赋,进行着更大化的创新思考和实践,比如,周口对桥梁之城的定位,在我们看来就很有创意。为此,周口规划了130座大大小小的桥梁,大的桥梁投资几个亿,小的桥梁投资几十万,一旦建设完成,周口将成为一座桥梁博物馆,不但可以成为内部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与内部水系将互为风景,可谓是北方城市中的一大景观。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周口来说,面对依然存在的人口外流,以及包括周边城市在内的全国城市竞争新格局,虽然已经觉醒,并开始行走在一些正确的道路上,但依然充满了一系列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一条已经延展开来的注定充满荆棘的通往光荣与繁荣的周口新一轮转型发展之路上,我们将要看到的不仅是周口一城一地的改革探索和转型实践,还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或体现着中国新时代变革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而这也是周口的决策者和变革参与者们尤其需要关注和拥抱的一个转型逻辑:周口的新一轮变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吻合于、激荡于甚至引领中国乃至全球某一领域的转型与变革大潮,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周口新一轮转型发展中的战略资源配置、政策资源支持和市场机会获取——周口需要“让国家和时代变革的使命就是周口变革的使命,让国家和时代转型的未来就是周口转型的未来,让周口发展的故事成为国家和时代发展故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