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特写:女诗人许!

 退休老刘日记 2020-10-23

  《女诗人许》(随笔)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在小城,许其实还是有些名气的。许的名气,就来自于她的那本诗集。那本诗集薄薄的,是国内一家较有名气的文联出版公司为她出版的。在小城新华书店一角的书架上我见过。

  内容是以家乡风物为主,语言也有些韵味。小城在文化方面虽有些声名,出版小说、散文集子者有,出版诗集者尚没有。许的这本诗集,在当时多少有些震动力。

  说起对许的了解,一开始也还是道听途说。一次,和某位文学长者闲谈,他说许是他的学生,写作上很有才华,出了本诗集,可惜没考上大学。语气中既有些自豪,又有点婉惜。

  我曾对小城官方编辑的书籍仔细捉摸过,提起文化方面的成绩,总要为许写上一笔,可见文化界对许的态度,也是蛮郑重的。后来介入小城的一家诗社,发现许竟然是诗社中唯一的女性会员。这时节我才知道,现在的许不在小城,而是跟着丈夫去了外地。

  坦率地说,小城诗歌界对许还是挺挂念的。诗社的诗友们说的多了,许的形象就在我的脑海里渐渐生动了一些。许对诗歌的爱好,开始于高中阶段,据说在一些学生刊物上发表了一些。

  高中毕业后升学无望,在家务农,但许又总放不下诗歌这块“自留地”,于是就萌生了出一本诗集的念头。

  许的家境并不富裕,只好以青春作赌,用男朋友家送给她家的财礼钱出了本诗集。对于这点,说话的人言之凿凿,我也辨不出真假。不过,对许能有这样的勇气,却是打心眼里佩服。

  正式和许相识,是在一次由几家企业赞助的文学笔会上。许带着一叠厚厚的诗稿,只身赴会,给人一种女强人的干练气质。言谈之间,许大有一份豪气干云的风度,这反倒让我这位身强力壮的男子汉气短了几分。

  许说:她要和我携手,在家乡的诗歌界大展雄风,为今后的家乡树立起一座丰碑。看着许有些激动的面孔,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笑笑,然后当着大家的面,嗫嚅道:但愿如此吧!大家都说我太不象个男子汉,许没说什么,但从她眼睛流露出的余光,我觉得也有点儿这方面的意思。

  这次和许交谈,有一点总让我心中耿耿。许说:你怎么从外地调回来了,我就是宁死也不再回去了。是小城埋没了我诗的才华,也葬送了我的青春和美好生活。不知怎么的,对许的这几句话,我有点气儿不顺。

  我说:其实,这只是你小心眼了些,小城并没有亏你。许见话不投机,很巧妙地转了话头,我也只好忍了下面的几句。我觉得,对于一名在外的游子,她的成见也太深了些。那时节,许有许的想法,小城的文化界也有文化界的苦衷。

  一位高中毕业生,出了一本诗集,文化界推举她当上了县政协委员,并称她为青年女诗人,应该说是肯定了她的才华,但又不能为她谋得一份工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的想法是,小城能对许如此,也就不错了。

  对于许的工作,一些当时尚在从政的诗友们不止一次说起过,他们都表示尽力了,就是不能办成。可惜,这些许都不知道。

  之后,许对我讲述了她离开家乡的真正原因:她老公经商,上了外地人的当,赔了许多钱,索债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只好举家外走。现在他们的处境好了一些,却也回不了家乡。

  许说这些的时候,似乎有点儿伤感。末了她再三叮嘱我,她给我的诗稿可用笔名在小城的报刊上发表,其它的则让我为她保密。许这样说,或许自有她的道理,我只有点点头,表示理解和尊从。

  现在的日子,翻书报,偶然也能见到几首许的作品。也听说许还应聘当了省城一家大报的通讯员。读许的作品,我总觉得许的根在家乡,她字里行间所体现的,总有家乡的风味气息。不知道仍在坚持写诗的许,她可否意识到了这点?


  刘新吾:中学高级教师。自由写作者。省作协会员。在市县内,有几枚头衔,比如说主席、副主席、副会长、副社长、副主编之类。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不过,后面这些,都是临时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