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8日10日)

 退休老刘日记 2020-10-23

  8月10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早上走路,天空有云,倒不怎么热。南门外,路东边的万寿菊,也一片一片,开得极为灿烂。盛的地方,与西面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路东面的地,多不是耕地,中间有几处,花株稀少不说,还败掉了。看情况,应该不是水的问题。花盛的地方,我由不得拿出手机,下到地里。这么盛的花,再没见有人摘过!

  ●11点过些,徐六打来电话,说你少喝些酒,行不行?你一喝醉,让人担心的,一晚上也睡不好!我笑了:你放心,说是喝醉了,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每次喝完,家还是认得的。而且到了家里,还能看阵子书。没有哪回,一进门就醉了。有两回,觉得高了,马上就拿住了。现在这年龄,不是拼酒的时候啦!

  ●中午饭,想好了,就去东关小学后面,吃牛肉炒面片。那地方,过来过去,相端了好多次。上回和五姐夫去打酒,还专门进去,掂冒了下。11点50分下楼,太阳有些晒。一路溜达上过去,进饭馆,人还不少。我到吧台,一位熟人,端着两个小菜,正要离开。一见是我,她放下菜,拿出手机,就要给我买单,我谢绝了!

  ●我这人,可能是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养成了穷人思维。就是到外面吃个早点,也不习惯别人为我买单。只要有人抢着付了费,我的心里,总记挂着。还不上这份情,就觉得不对劲。太多时候,朋友们叫外面吃饭,身上不带钱,我一般是不去的。带了钱,有个好处,大不了我买单。或许,这就是我一生没出息的根本!

  ●炒面片有大小碗,大碗12块,小碗11块。上回进来,明明看到,他们在下手工面片。现在出了票,去舀面汤,才发现,他们在用机器下面片。有些后悔。那年在兰州,专门找了一家羊肉炒面片,机器下的,方块子大,很不喜欢。饭上来,油不大,量还行,味道也不错。就是这个机器面片,比起手工来,总觉得差远啦!

  ●《胡杨》上选了几首小诗,立中发来短信,有几个小稿费,让领来。天气太热,不想去,想让他转到微信里,他说最好还是来一趟,签个字,手续上方便些。下午,房间里太热,带透气的,就去了文化馆。在编辑部,正好碰是疏桐,她也是这个事。今年第1期,推出了她的散文专辑。喧了阵,立中老师以普洱茶招呼!

  ●疏桐调侃我的小酒。说今天她有了收入,又是周末,要不,瞧上诗侠,我们小酒去?我赞同。只是,她打诗侠电话,诗侠正忙,办一个毡匠培训班,已经两天了。这几天,微信里,看到几个弹羊毛的视频,原来是因为这个。想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诗侠这里,竟然被做得这么有板有眼。没有他,还小什么酒!

  ●喝普洱,谈读书,论文学。很快,就到了下班时间。疏桐读书,我很佩服。去年,她读一本,就写一篇笔记。字里行间,那种溢散出来的灵气,让我等大男人,只有眼热的份。今年,她笔记做的少了,微博却写的多了。每天少则5、6则,多则8、9则,坚持得很好。疏桐读书多,能写,又能说,学生不喜欢,天理不容!

  ●数次去《胡杨》编辑部,和好男人喧谎儿,他总报怨自己太忙。其实,有好几次,我发现,他的太忙,有些事,纯粹是自己找的。这一次,和疏桐说微博,他还是这个说辞。并且,很激动。太多时候,我总在想,单位上他很忙。那么,8小时以外呢?他总不会把单位上的事,拿到家里去做了吧!很希望,他多出文字!

  ●说实话,好男人的文笔,我特别佩服。他进《胡杨》编辑部,我也是尽力推荐了的。他也写过一段时间微博,后来打住了,说是有人骂。晚上发也骂,早上发也骂。今年,我还有一个发现,他的公众号,竟然开得很早。只是这个平台,不利用,可惜了。今天喧谎,我才发现,我们两个,眼睛里盯着的人,是不一样的!

  ●远的不说。没开公众号以前,我经常看网络小说,我特别注意他们的更新。每天8千到1万字,动不动就数百万,上千万字,我一直在思考,他们是怎么写的?玩上公众号,我又特别关注王开东、陈大超、金小贝等人,他们都是日更,咋会有那么多的时间?而好男人,他盯着的,却是谁谁谁,因工作忙,诗也写的少啦!

  ●人民微博:河北省邯郸市育德路小学开设了农事课堂,带学生们走进农田,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生产的不易,培养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同样,潍坊瀚声国际学校的教学楼顶上,种满了一垄垄小麦,楼下菜地里也是满满的茄子、黄瓜等蔬菜。我说:现在的学生,认不得庄稼蔬菜的很多。我们小时候,每个学校都有农场的!

  ●一位校长介绍说,种植这些作物,既不是为了美化校园,也不是为了经营销售,而是专门为学生开展食育课程提供实践场所。据统计,我国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珍惜盘中餐,食育须跟上。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节俭意识。孩子富养,却不懂得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