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节在夔州,杜甫一气写出诗歌《九日五首》

 读书工 2020-10-23

杜甫一生漂泊,在成都草堂还算是稍微安定些,但因为好友严武的去世,他不得不离开成都。结果他辗转来到了夔州,并在夔州开垦了荒地,盖了草房,准备定居下来。

杜甫虽然失去了经济来源,贫病交加,但这个时期他的思想压力相对比较轻,因而能够集中精力来写诗歌。大历二年即767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他一口气就写下了诗歌《九日五首》。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这是《九日五首》的第一首。因为重阳节素来就有登高的习俗,杜甫身体不好就不能去爬山了,他就登上附近江边的高台,来抒发自己节日的感受。

他是一个爱酒之人,在京城长安的时候还是酒债寻常行处有,每日江头尽醉归。现在由于健康原因勉强独自喝了一点竹叶青酒。他说从此恐怕要和酒无缘了。

而且因为兄弟姊妹都在连年的战乱中失散了,因此菊花也无心观赏。来到这遥远的异乡夔州,刚日落时就传来黒猿的啼叫,头顶上飞着从家乡长安杜陵那里过来的白雁。

弟妹们现在都在哪里呢?战乱和疾病催逼着杜甫,使他的鬓发斑白,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这个重阳节他把忧国伤时和个人家庭的离乱痛苦结合起来,诗歌充满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上面是杜甫诗歌《九日五首》中的第二首。昔日过重阳节,大家在一起喝酒,那酒杯在酒桌上传递着都不会停下来。现在头发花白凌乱就像蓬草一样,真是愧对那些凌寒开放的菊花。

但是尽管个人如此潦倒,杜甫对故国还是念念不忘的。站在瞿塘峡边的高台上,江水在滚滚向东流去,而杜甫却不停地向京城长安的方向回首翘望。

朝廷里按照惯例,重阳节是要赐予臣子们茱萸等物品的。可是杜甫这个白发老人却连一枝茱萸也没有得到。他做左拾遗直到后来挂职工部员外郎,做事可都是尽职尽责。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上面这首诗是杜甫《九日五首》中的第三首。想起昔日在长安的时候与苏司业和郑广文交往很深,重阳节他们一起到野外去采摘菊花,一起登高饮酒,那时候的欢乐和醉态现在还记忆犹新。

现在就不一样了,杜甫拖着带病的身体,做事力不从心,时不时还要依靠在树干上休息。而且这里比较偏僻荒凉,夜晚了还能听到捣衣的声音。

像苏司业和郑广文这些好朋友,昔日在京城长安时是多么知心,多么快乐,现在都去世了。站在夔州江边的高台往西北长安方向望过去,天空上好像是停留着一片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这是杜甫的《九日五首》其四。杜甫的故乡在长安杜陵的樊乡,那里的浐河水流清冽发白,杜甫曾经快乐地赏菊登高。现在那些伙伴还有几个在世,重阳节的欢笑又在哪里?

现在站在夔州高台上看去,只有巫峡逶迤曲折地向东流去。而终南山和长安已经是遥不可及。自己像一叶孤舟在万里之外的夔州漂泊,这样的遭遇怎能不令人伤心。

这个重阳节,杜甫就像三国时期的管宁一样孤独寂寞,只有儿子备了几盏薄酒简单就餐。更为可气的是战乱后衰败贫穷,盗贼猖獗,一大清早就遭到群盗的抢劫。

至于杜甫《九日五首》中的第五首,由于流传中各个版本不一致,现在还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一首。有人说已经散失了,也有人说就是那首《登高》,因为《登高》写得太好了,被后人刻印的时候单列了出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这首《登高》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关于此诗的讲解诠释到处都是,我前面也有文章介绍过,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之杜甫的《九日五首》,就是记录了自己在夔州过重阳节的忧愁苦闷。诗中写时局的动荡,写弟妹的失散,写朋友的离世,写自己的衰老,都是建立在感时伤世的基础之上的,表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是读书工,如果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