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安石林:隐于保亭毛感苗村的奇石奇观

 老鄧子 2020-10-23

  早就知道保亭有个世界级的天然石林,在电视节目里也曾看到过她的惊艳,但一直没有机会亲睹芳容。直到今年6月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千龙村舞龙队,在全国舞龙表演活动中夺得优秀奖,记者前往采访才有机会探访了她——仙安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6月30日上午,保亭的天空下起倾盆大雨,在毛感乡政府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记者驱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驶近百公里,来到毛感乡南好村委会千龙村,探访了仙安石林地质公园,领略了仙安石林的自然杰作和绝世奇观。

世界仅两例:典型的热带“喀斯特地貌”

  陪同的向导轻车熟路地将记者带到一处观景平台远望仙安石林。在700多米高的仙安岭上,有一连片约600亩的石林,从远处望去密集如狼牙般的石林,一行行一排排,直指蓝天,高耸入云。来到近处细看,只见重峦叠嶂,起伏峥嵘,最高的石笋达35米,一般的也有4至6米,形状千姿百态,怪石嶙峋,宛如鬼斧神工,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令人叫绝,让人心驰神往。

  据介绍,仙安石林是1992年才被专家发现的海南新景观,该石林位于保亭和三亚的接壤处,在海拔700米的仙安岭上,占地39公顷。它是典型的热带“喀斯特地貌”,溶沟似刀劈斧砍,一般深达5至10米,最深达25米;奇形怪状的石芽半数高3至4米,最高达35米。景区内还有小千龙洞、仙女洞和蟠龙洞,大的可容纳几百人,洞下的河里可以行舟。石林景区的天然植被覆盖度达70%,呈现出热带低山雨林景观,填补了中国热带岩溶石林地貌的空白,富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神秘“鬼山”:“仙安石林”首次出现在地图册

  据陪同人员介绍说,1992年,海南师范学院的杨火教授在偶然中发现这一处瑰宝,将它命名为“仙安石林”。这是一座由山顶剑状、针状奇石组成的石的森林。此前,只有极少数采药老人偶尔闯进过林中,因为不了解这奇怪的石头,他们敬畏地将此山称为“鬼山”或“神山”。1995年,“仙安石林”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测绘出版社出版的《海南省地图册》上。

  据了解,仙安石林,在地貌学的科学分类上,属于热带雨林型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面积约有600亩左右。这类石林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只有两例,此前人们只在马来西亚穆鲁见过,其面积要小于仙安石林。仙安石林的出现立即吸引了有关部门的目光,2000年4月,云南石路石林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资产,在申报附件的录像中,先要概略介绍我国几处石林,仙安石林成为附件中介绍的重点。这表明,仙安石林在发现不久之后,其在中国石林中的地位,已仅次于阿诗玛故乡的路南石林。仙安石林脚下,山底中众多溶洞往复曲折,洞与洞之间蜿蜒相通。千龙洞是其中著名的一条,长约400米。在发现石林后,杨教授继续探寻山底溶洞,并于当年找到了一条不为人知的洞穴,仅其主洞就长达近20公里。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悬崖洞穴、古树巨藤于一体,已是独得大自然万般宠爱。1995年,距此数十里地的一个苗村——千龙村搬迁到南片石林旁的一处平地上,约有200余人口,全村老少都会跳苗簇招龙舞,给仙安石林地质公园染上一层浓郁的苗族风情。

奇石奇观:海南难得的天然石林风景区

  据了解,仙安石林是大自然的精巧杰作,由于千年万代的地壳运动演变,沧海桑田,经历风雨侵蚀,逐渐形成奇峻的岩溶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雕万凿,塑造成一座人间仙境宫殿和万物奇景。在石林中漫步游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活龙活现、栩栩如生的石景,如虎豹,似恐龙,像仙女,若雄鹰,同骆驼,彼此相映生辉,灵感骤起,感慨万千。那嵯峨的怪石如笋如林,风姿妖娆,是海南难得的天然石林风景旅游区。

  仙安石林除了奇妙的石林景观外,还有撩人情怀的山水美景,钟灵毓秀,在该岭的周围还有着看不到尽头的墨绿胶林,层层梯田,挺秀椰海,劲挺松林,其林涛阵阵,瑟瑟有声。山中古木参天,石峰层层叠叠,站在峰顶放眼四顾环望,犹如置身于太空仙境之中,白云翻滚而来使人飘飘欲仙,如梦如醉,那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溪河,阡陌田野,绿林胶海尽收海底,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使人回味无穷。

“龙宫”探秘:神秘溶洞通往三亚那坑山区

  在海南岛,很多风景区都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仙安石林就是其中一个。那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但没有人清楚在石林的脚底下到底有多少条溶洞,目前除了千龙洞,已被命名的溶洞还有3条。传说在尚未发现的溶洞中一条一直通向大海。据说,有一年洪水泛滥,几公里外有个苗寨的一群鸭子误入了这个洞中,结果半个月之后,这群鸭子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一片海面上钻了出来。当然,这只是传说,没有人实地探查。但1992年底,海南师范学院的杨火教授带领一群学生探测其中一条溶洞时,却发现自己确实是走进了“东海龙宫”。


  那是一条被苗家人密传为“祖先神洞”的溶洞,据说每代只传一个人知道其洞口。在发现仙安石林后,杨火凭借丰富的地下洞穴探索经验找到了“神仙祖洞”。据称,这是一个沿背斜山东北西南走向的溶洞。经初步探测,地下主洞长达19.8公里,加上支洞,整个溶洞结构系统长约25公里。这一数据大大超过海南目前已发现的所有溶洞。当时杨教授一行6人在洞中行走了6天5夜,最后竟从三亚市那坑山区的一个山洞中钻出了地面。在洞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宽广的地下穹形大厅,长350多米,平均宽78米,最宽处达115米,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在大厅底部,密布着琳琅满目的石笋群,其中十多处高耸的雪松状、塔柏状和塔状的石笋丛林,仿佛是林海雪原中隆起的银色山岗;大厅两侧的洞壁,展现出许多片状流水产生的沉积石瀑布、石帷幔、石帘和椭圆形状的石盾……当杨教授他们用电瓶灯光照射这些景物时,其表面结晶很纯的方解石,闪烁如星,点点耀眼,好像天上的银河飞泻洞中。距大厅西南方约800米,出现一段长约280米的“石膏花结晶”长廊,整段洞穴,晶莹透明,疑若水晶宫殿一般,其洁净纯度,在中国溶洞风光中是罕见的。此外,洞中还发现有地底瀑布,以及3公里长的地下河流。

自然天成:地壳造山运动形成绝世奇观

  仙安石林处在海拔625米至728米的山顶,分东、西、南、北、中五片,每片各不相连。站在东、南、北三片石林区的山顶远眺,极目处是无数把利剑无声地指向苍穹,让人怀疑这是一个被时光突然凝固下来的古战场,武士虽已离去,留下的剑戟却仍在那里闪耀寒光。也许在数万年之间,这些剑戟一直在等待着勇士归来?

  像仙安石林这样的绝世奇观,形成石林的力量,主要是大自然的溶蚀作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时间才是它的作者。能被化学溶解的岩石(石灰岩、白云岩),长期遭受含弱碳酸的天然水和生物分泌有机酸的溶蚀、流水侵蚀及岩石本身重力崩坍等综合作用,在地表形成峰林、峰丛和石林等奇特地形,而在地下则形成溶洞和地下河。

  据史料记载,距今约四亿多年前,这里曾是烟波浩淼的大海,海水中富含沉积的碳酸盐岩石,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碎屑结晶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这些岩石中氧化钙的成分高达53%,石间空隙繁多,有利于海水向里渗透,不断发生化学溶蚀。后来,经过地热能的释放,地壳下炽热的岩浆带来巨大的热能,部分岩石经过热变之后,形成为大理石。

  大约七千万年前,地壳造山运动开始将这片苍茫的海域缓缓抬升。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变,沧海变为桑田,那些昔日隐藏在海底的岩石逐渐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之下,又不得不接受天然降水中的低酸和一些生物分泌的有机酸的雕蚀。到了距今约四百万年前,在地壳亚欧板块上发生了“地壳新构造运动”,喜玛拉雅山脉是这次运动的主产品,而远在海南保亭一块叫“毛感”的地方,也接受了这次运动的力量,那块曾由沧海变成的桑田继续向上抬升,直至成为一座座高山。与此同时,大自然借助“喀斯特”之手,继续日夜不停地对这些山石精心雕琢:剔除岩石中易溶解的氧化钙,而留下那些质地坚硬的大理石,但剩余的大理石也变得“千疮百孔”,如针似剑。由于保亭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年降水量2100毫米),大自然对山体雕蚀的力量比其它地方更为强劲,其岩石也就更为怪异奇美。


触目惊心:石林奇观遭肆意破坏令人痛心

  仙安石林,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热带雨林型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是一处稀世的旖旎景观。但近年来,石林中众多石尖被游客敲断,拿回家作为盆中之景,经历400多万年形成的珍贵自然资源被毁于一旦。记者在山上石林景区看到,许多原本针状、剑状的石尖已经断了,黑色的石尖被折断后呈白色,触目惊心。这样被敲断的石尖达数百处,有许多是新鲜的痕迹,显然刚被破坏不久。被折断石块的形象也打了折,看上去比附近完好的石块明显逊色。被破坏的石剑、石针多在石林的北片,因为山的这一边容易攀登。据了解,游客敲断石尖是为了拿回家作为盆景或摆设。此外,记者还在石林多处发现许多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被扔在石缝中,很难清理。

  据仙安石林附近的千龙苗村的村民反映,石林早就为当地的村民所知,且一直保存完整。但近几年来,因参观的游人很多,破坏愈来愈严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有时看到有人敲石块,有的还专门带去铁套索。有时村民看到也会劝一劝,但并不起作用。村民们虽不知道石林的价值,但都认为:“敲掉了石尖就不好看了”。陪同探访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黄继航告诉记者,仙安石林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只有两例,另一处在马来西亚穆鲁,其面积要小于仙安石林。他认为,仙安石林具有珍稀性和独特性,是稀世的瑰宝,要好好保护。

  仙安石林是经历数百万年才形成的奇观,被人为破坏实在令人痛心。对于石林屡遭破坏,海南一些地质研究专家认为,这样的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应该呼吁管理、保护好这片珍贵资源,游客也要自觉地爱护它。据悉,去年一名内陆游客攀爬石林时不慎摔伤,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也发现,在没有政府部门人员的陪同下,进入仙安石林景区是相当有挑战性的,蚂蝗众多、危险四伏。如今,有关部门已将仙安石林的洞口用铁栏围住并锁死,还在旁边立一块告示牌告知游客:“景区尚未开发,请勿进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