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行基础教育之问题

 zlj1968 2020-10-23

2.1.3现行基础教育之问题

我们先讲了国学教育的原有步骤,这就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参照。我们认为国学原有步骤是对的,它是一个标准。凡是跟它不一样的,那可能就是问题所在。现在的基础教育,甚至包括高等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过度西化,就是舍本逐末。过度西化和舍本逐末是同义词。高等教育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基础教育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个根本上出了问题。基础教育是本,高等教育是末。

我们现在就看基础教育的问题。首先它有做人教育的缺失。也就是说语文、思想品德、政治这些科目都不足以教做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真实有效的做人教育,必须依靠一个渊源深厚的传统。任何个人甚至组织依己意编出来的材料,是起不到做人教育的作用的。我们可以确定地说:今天的思路品德、语文和政治都不是做人教育,仅是名曰做人教育而已。这些材料承担不起做人教育的任务。因为是现代人据己意编出来的,没有依托一个渊源深厚的大教。比如说语文教学大纲,它也让语文承担品德教育的任务。可是承担不起来。在语文课上,甚至在思想品德课上,课本的品德含量实在太稀薄,十二册品德课本远远抵不过一篇仅一千字的弟子规。没有把孩子的好品德养成的功能,它起不了这个功能。

具体到语文课上来说,它用的材料,不是做人教育应该用的材料。在教育即生活和理解而后教的错误教育理论下,这些材料完全是世俗性的,最新编的小学语文课本甚至选入了周杰伦的歌曲。浅得毫无义理与美感可言。

在孩子记忆力极佳而理解力较弱的幼年,本来应该利用这段宝贵时光,让他们尽量多背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让圣贤的言语成为其心灵的原始编码,所谓先入为主,少成若天性,这样虽然当时不甚了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触发,在反刍机制的作用下会理解地越来越深,将终身受用不尽。现在的理论是,只教儿童当下能理解和需要的。这样一年级所教的内容到二年级就作废,直到孩子长大毕业了,学了多年的结果,在做人的知识上他差不多还是一个白痴,并未学会什么对他以后的人生真正有用的东西。让这些低水平的无用材料的占用了孩子们整个童年和少年的宝贵时光,这是多大的浪费。

其次,现行教育中语文与数理化的错位导致了知识教育的失败。语文从知识教育的角度来说,它本身就要承担思维开发的功能。就是说要通过语文的学习发展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可是语文课本的材料太浅浅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古人入小学第一年就要学的千字文,其程度大约比今天初中语文课本上的许多文言材料还要深些。根本起不到开发思维的作用。而数理化的内容又总是太深,败坏了孩子的脑力。本来语文要深一点,用这个来开发儿童的智力。数学要浅一点,给他留点余地,不至于戕害他的智力,甚至引起他厌学的习惯。但我们的教育现实与此背道,语文材料太浅,耽误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数理化的材料又太深,是戕害了他智力的成长。

这样,智力在这边被耽误了,在那边被戕害了。孩子们经过这些年的基础教育下来,智力都很差了。智力差了,知识教育能不失败吗?智力是知识教育的根本。再说,语文的内容太浅,使语文不足以担当知识教育工具的作用。思维都是靠语言进行的。阅读能力不够,也就等于是思维力不够。那些数理化课本,是需要读的。读不懂,理解不了,如何能深入学习。一个应用题,孩子看不懂题意,他怎么解?这是小学生特别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他的语文能力太差,看不懂题意,甚至看不懂要求。在一二年级,存在看不懂要求的问题,得由家长帮着。年级越低,这个问题越严重。这是语文课阅读教育的迟滞,大大影响了语文作为知识教育工具作用的发挥。以上两个方面加起来就导致了知识教育的失败。

我们回过来说,语言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过度西化舍本逐末。比如认字,本来汉字是根本。直接去认,那就是知本。现在是通过拼音来帮助认,还没有认字先教拼音,这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用三年时间教拼音,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学前二年加上一年级,都在学拼音。学了三年,拼音还是不过关。多数孩子还只能做到一个字一个字现去拼读,不能很流利地把一句话直呼出来。教学大纲也要求,要能做到直呼,就像看英语单词似的,不需要现拼了,直接看了就能念出来。这种要求太高了。

可能不断地训练,要到小学高年级,才能达到。在一年级二年级肯定是达不到的。所以只能单个字现拼。拼出了前面忘了后面,整句话不能流利地念出来。看着拼音念,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他还是不知道。所以在还未认识大量的汉字之前就教拼音,并不能起到想象中的帮助孩子提前进入阅读的效果,这反而成为了认字的障碍。教拼音首先就是大量地浪费时间。而且在很长时间里,孩子总是盯着拼音看,他不看字,依赖拼音。这样,汉语拼音的先行加入就令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汉字教学雪上加霜了。

本来从清末字的教学就西化了。它放弃几千年行之有效的先大量集中认字、认字与写字解字分开的老办法,改为认写解合一,这样就只能少量地慢慢认了。而且在教字与教句子篇章的关系上舍本逐末。认字是依附于篇章或者依附于句子。一个句子一篇文章里出现了什么字,就认什么字。认字成为随机性和依附性的,丧失了主体地位。要恢复字学的主体地位,就要按照古人的那一套,大量集中认字。选出一批常用字,把它们编排成韵文。

这种认字是有计划的,不是随机地碰到什么就认什么。将这些选定的字编成韵文。这里面有认字功能,同时附带有解字的功能和语言训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的功能。字块认字也是有计划的,字库里的字不是随便选的。要根据造字法,先认独体字,再认合体字。独体字就是象形和指事两类,合体字是会意字和形声字。那独体字又是合体字的本。这都是知本的做法。抓到根本,就纲举目张,事情就简单了。本上出了问题,就越来越艰难。

对比古人,现在这种字的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认写解合在一起进行。一开始对学字的要求就很高很精。古人一开始是很粗的。只要求会认。到后来才慢慢精细化。这样就可以先大量地认,从而迅速进入阅读。今天的人因为要求精,就只能是一点一点的慢慢学,小学六年下来阅读能力还不及古人学一两年的效果。古人是无分别整体的思维,今人是分别琐碎的思维。古人是笼统的整全的人生境界,今人就是琐碎的人生。在认字上也体现了这一点。一开始就要求很精。从理论上,今人想象地认为,我走这条路,到最后我也能达到你的整全。

可是事实上达不到。在一点一点慢慢学的过程中,往往后面学了新的,前面旧的又忘了,老是整体不起来。所以还是古人那套整体的计划合理,今天这套精而琐碎的办法效果很差,大纲要求的那些字达不到。小学2500字,认不全。初中毕业要求3500,能认二千多就很好了。这种相对古人已经是很低的要求,都完成不了。所以今人才认为认字是个难题。这都是不尊古法导致的,又加上拼音这个重大干扰,认字就更难了。因为学拼音的三年正是用来进行字块认字的宝贵时间。假如要把学拼音的精力放到用字块认字上,那么认字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那时人们就会说:我们祖先怎么这么聪明,怎么发明了这么好认好学的文字。

真是离则双美,和则两伤。无计划的认写合一的字的教学不仅影响了认字,也大大影响了写字,造成了认字与写字的两败俱伤。古人的写字教学也是极有计划和次第的。在传统上写字的第一步是用大楷毛笔在两年中反复练习“上、大、人、孔、已、己”那二十几个字,第二步还是用大楷将已会认的几千字在第三年中写熟练。以后才逐渐学写小楷。而且在一二步中,还要细分为把碗描红写仿临帖离帖五重次第,写小楷时省去了把碗描红,但还是需要先临帖。这是符合汉字规律的做法。今天我们的写字教学是有问题的,所以今天人写出来的字,实在是比古人差得很远。

我们可以把古人的方法作为对比,今人与之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问题的所在。第一个问题是起手就用硬笔写小字,今天的写字训练一开始就是用铅笔,后来是水笔和钢笔。就是一开始让孩子在很小的格子里来写那些很小的字。这个孩子在那么小的年龄里,他对手指挥的能力是很差的,让他在很小的格子里写那么小的字真是勉为其难。所以古人的方法就是用毛笔写大字。写大字要容易。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问题缺乏次第,古人的方法是有次第的:把腕描红写仿临帖离帖,不是一开始就让孩子自己在本子上写的。我们今天教写字是从第五步开始的,前四步都没有,这就是完全没有次第。第三个问题就是没有计划。

课文中出现什么字就写什么字,一开始就写各种难字,练字无计划,认了什么就写什么。认写合一,古人是认写分开的。古人一开始是集中认字,认两千字期间都还只会写几十个字,那几十个字就是专门用来练字的。现在就没有专门练基本字的阶段。认写合一,取消了古人练基本字的阶段。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古人写字像“上、大、人、孔、已、己”那几十个字是要用大楷来练两年的,今天把这个给取消了。没有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基本的笔画没有功夫。一开始就写很难的字:学什么字就写什么字嘛。这都是没有计划的表现。

以上三点不同就决定了今人写字教学的失败。所以我们不断地感慨:古人的智慧是不能轻视的。你任何的轻率举动以及漠视古人的经验随便拍一拍脑袋就加以改革的做法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第二个感慨就是对西方的东西不能照搬。现在这套教写字的办法其实是源于对西方写字教学的简单模仿。上来就以硬笔写小字、无次第、无计划都是西方写字训练的特征,但是这用于教写西文就是顺理成章不存在多大问题。
因为西文极容易写,可以说会写了二十六个字母,余事已无多。所以儿童用硬笔写西文小字并不存在象写中文图画方块字那样大的困难图画式的方块字的书写则要困难的多;西文单词乃是字母之横列,书写并无难易之分,故不需有先练基本字再写其它字的计划性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于其它字不同的图画,有难有易所以必须按计划先练基本字再练其它字。
字母极易写,西文本无书法一门,故不需描红写仿临帖之次第汉字的每一个字都与它字不同,故都需要按写仿临帖离帖的次第来单独练习;但是汉字与西文全然不同,将教写西文的办法硬搬到汉字的写字教学中来,就会有如上莫大之弊端。这是写字,其实认字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全是照搬西方的结果。对于文明属性模糊的科技,我们大致可以照搬,但是对于文明属性明显的语言乃至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价值信仰,则绝不能照搬。在不能照搬的领域去照搬,就是过度西化。窥一斑而知全豹,所有的过度西化其后果都是极其惨重的。

所以我们在写字上还是要恢复古人的教学方法。还是要先用大楷毛笔写大字,“上、大、人、孔、已、己”那几十个基本字,写上两年,然后接着用大楷来写这两年当中已经认会的那两千左右的字。后面才写小楷。下面就可以加上硬笔了,铅笔、钢笔都可以。总之,要有两年的“上、大、人、孔、已、己”的基本功训练。这是字学。

下面是简化字和白话文问题。现在把字简化了,也不教正体字了。在小学里全都是白话文,到了初中教一点文言文。错过了教文言文的最佳时期,教得量也太少,方法也不对没有蒙书韵文的过渡,直接从文言教起。这么少的量还有这么差的方法,导致孩子们对于文言,学跟没学差不多。这样简化字和白话文就造成了我们跟传统的割裂。古书是我们做人教育的主要来源,是圣贤智慧的结晶。读不懂古书,就彻底割裂了传统,对于我们了解这个优秀的文化,起到了极大的障碍作用。就是这个白话文也没学好。

本来白话文根本就不用教,古代都只教文言文。文言学好了,白话自然会写得好。反之在早年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放弃文言教学而教白话,文言就永远学不好了。没有文言基础,白话也写不好。今日的教学现实正是如此。白话教了多少年,多数孩子写的白话文还是不通。能写通顺的,真是凤毛麟角,值得赞叹。更不用提文章的章法了。

这就是今天我们现行教育的问题。语文课放弃了做人教育,语言教育的效果又很差,这进而导致了知识教育的失败。本来知识教育是现行教育的目的,可是这个目的也没有达到。所以问题都集中到语文课上了。语文是幼儿园和小学期间最重的功课,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局面,必须对语文课进行大改;不触动语文课,还让这样的低水平的内容和低效率的教法占用最多的教学时间,基础教育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好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