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问现在症]-问局部汗出,兼谈肉苁蓉的滋阴润肠临床应用 20190724-07

 恒则成167 2020-10-23

本文是湖湘名中医陈厚忠医师7月24日讲中医问现在症”的第7篇,主要讲了问局部汗出症状。“厚德仁心”公众号后续将陆续发布文章讲《中医诊断学》,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全文约1900字。文章开头有全文语音版,您可以边听边学。

问现在症:局部汗出

局部汗出是指身体的某一部位出汗,也可示为体内脏腑病变的反映,询问局部汗出的情况,以及兼症有助于病症的诊断。临床上有四个情况,一个是头汗,第二个是手足汗出,第三个是心胸汗出,第四局部汗出。

01
头汗

头汗就是头部汗出,仅见于头部,只有头部有,或者头颈部汗出,量多,兼见心胸烦闷,口渴面赤,就是上焦的热盛,迫津外泄;若兼见身重倦怠,胃脘痞满,那么从三焦来分,属中焦湿热蕴结;如果四肢厥冷,气喘脉微,多因元气将脱,阴阳离决,虚阳上越,津液亡泄,这就是这种情况。

还有小孩子睡眠的时候常有头汗较多,若无其它不适的,属于正常现象,俗称“蒸笼头”,因小儿为纯阳之体,睡时阳气聚会与头部,蒸津而外泄。我们在临床上看得比较多的,就是小孩子刚刚睡着了,满身是汗,这个我们还是有办法,在我们这里看的比较多,我定为脾虚寐汗或者是阳虚寐汗,睡着时出汗的,临床上几乎每天都有求诊者,小孩子睡着了出汗,还有患者是每天要换几次衣服,出汗多了湿透几身衣服的,这种状况的治疗,我很自信。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汗出,因为血汗同源,汗也是津液,血汗同源,亡津亡血者无汗,这个亡就不行了,教材上讲“蒸笼头”,我在临床上认为蒸笼头就是有热,胃热上蒸而导致的,有人讲这是正常现象,我不认同这是正常现象,所以与教材上面比,我们还是有些区别,小儿为纯阳之体,睡时阳气集汇于头面,故然蒸津而外泄,这是讲头汗,但是书上教材上是这么说的,蒸笼头。

02
手足汗出

手足汗出的,这个现象临床多见,热天更多,前年我诊治一个,是湘大的学生,一滩的汗水,可流动,一点也不夸张。在我为他探脉的时候,出的汗滴湿了我的桌子,这个手足心汗出很难治,我多少还是有一点办法,总得去多了解他的病情,这就要详细问诊。手足心微汗多是生理现象,出汗量多了就是病理了,为什么,汗乃心之液,手足心流这么多汗出来,有些一紧张手一握拳手里很湿,捏着一把汗,文学上是这样描述的,中医的经脉理论就解释得通。

中医认为汗乃心之液,这个手心的劳宫穴与心相通,西医认为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果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者,多因阴虚内热、迫津外出;如果兼见腹胀便秘,日晡潮热的,为阳明燥热内结而成;如果口干欲饮,牙龈肿痛,肢体困重,便溏呕吐的就是脾胃湿热内盛所致的了。

今天下午我接诊了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很有意思,80岁,他一个多月以前因肺炎住院,现在出院一个多月了,大便干燥,解不出,为什么?腑病传脏,肺与大肠相表里,我讲你这里是河里没水船就开不动啊,我讲要养阴,要滋液呀。为什么会肠燥呢,肠燥的病人就是津液干枯了,因为你的肺在上焦,肺炎汗出较多,西医采取消炎的办法治疗,导致患者长期大便干燥,腑气不通,加之年老。但是我们中医讲法就不同,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的患者我们可以治大肠,我们就要把肠道润通,若把肠子润通,比如清气化痰方里,我们就用了瓜篓,轻症瓜篓一般开6克,但对这样的种族患者就可以开10克以上,加大瓜蒌的剂量,加强通腑肃降的力度,就叫“脏病治腑”了,前提是脏病已传腑,那么以治腑来达到治脏的目的,以恢复肺的肃降,这个道理和思路必须懂得。

所以很多地方的细节,在临床上今后我都会讲,要学就学这些东西,把基础理论学好以后,就是如何临床运用,中医是实践医学,你能够用得动,讲得道理出,你就比较全面,就是个好医生,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患者对疗效很满意呀,那个病人我们只开4付药,就开了一个润肠丸加减,合个“四物汤”之类的,加一个药对“通肠二”(鸡屎藤、火麻仁)。

陈厚忠医师讲肉苁蓉的药用:

还加了20克的肉苁蓉,为什么?肉苁蓉性滋阴、补肾、润肠,达到通便的目的,你到药房里看看,肉苁蓉是沙漠里出来的,它耐得干旱,质地很柔软,专走下焦肝肾,补而不燥

那个患者吃不得燥药,所以要吃点润的,要润肠通便,为什么诊断是一个肠燥便秘呢?就是肠道干枯了,枯燥了,年龄老了,功能不足,蠕动不行,所以要润燥,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有“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原则,肠与脾关系密切,治脾就是要治肠,要通便,大便一畅通,他吃东西吃多一点,吸收也好些,那个老爹爹神志还蛮好的,思维还蛮敏捷的,我认为他只要解决了通便的问题还是能够长寿的。

临床中手足汗出的患者很多,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人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我从阳的阳气浮越不得入,交通不畅,阳加于阴谓之汗来解释,从迫津外出而导致出汗来认定,这个理论看来应该站得住脚,应该能够解决问题。这就是手足汗出。

03
心胸汗出

心胸汗出,就是前面心窝子部位汗出,或者汗出过多,多见于虚症。若兼见有心悸、失眠、腹胀、便溏的,多为心脾两虚。若兼见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的,多为心肾不交。

【7月24日学习内容完结】

小编备注

陈老师讲课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诊断学》为纲。点击左图放大查看书籍详情。

如果您希望系统地学习,建议您自行准备该书,配合老师的讲课坚持学习,相信您的用心学习,在《中医诊断学》全部讲课学习完成后,会有特别的进步!

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