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舌苔篇]之:白苔与黄苔,再谈小柴胡汤与颈四药20190707-04

 恒则成167 2020-10-23

补发上篇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舌苔篇]之:苔质与苔色,兼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原理20190707-03  文中漏发的音频。

本文是湖湘名中医陈厚忠医师7月7日讲《中医诊断学》的“望舌苔”的第4篇。“厚德仁心”公众号后续将陆续发布文章围绕“望舌苔”的主题作深入讲解,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全文约2000字。文章开头有全文语音版,您可以边听边学。

望苔色
01
白苔

“薄薄苔痕,平人之舌(淡红舌)”。如果你是厚苔的,白厚的,肯定是有痰,或者厚腻的,肯定有寒有痰或者有湿。

“平人之舌(淡红舌)与淡白舌,对比图

所以这个看病,学了就要用,在用的中间,就要去感悟,学了就要用,用了再去想,想通了这就是好的。不管你从哪个角度想,条条道路通罗马,要把机理想通,如果你能够用通俗的语言,把它写下来,那么这个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好文章。我这里就很注重大胆地做,在做的过程中去感悟,把这个感悟写出来,就是你的提高。哪怕你吃饭,民以食为天,你的饭是从哪里来的,你怎么样地吃好,吃得有味道 ,又不撑肚子,又健康,又美味,这个就是好的。你吃不进,口胃不好,证明是有病,方法不对头,脾胃的功能不好,精神状况不好,肝的疏泄不行,脾的运化不行,总之有个毛病或症结在哪里,那么医生就要找出这个症结,而且能解决这个症结。就解决问题了。医生就是做这个事。解决的这些问题,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牵涉到临床上很多的东西,中医的搞法和西医的搞法是不同的,中医是宏观的,从大体来看的;西医是微观上看的,所以你们要学,思维不同,方法不同,所以治疗就不同。所以中西都要学一点,但是你以中医为主的,你就要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补充。你以西医为主的,你也要学学中医的方法,中医的思路,你宏观来看问题,这才是一个好的医生。而不是中医和西医隔隔不入,要灵活配合,方法越多越好。这是第一,我们讲苔色,白色。

02
黄苔

黄苔就是舌苔呈现黄色。黄色就看它的程度,有浅黄、深黄和焦黄之分。主要是由薄白苔转化而来;深黄苔色黄而深浓;焦黄苔是深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黄苔多分布于舌中,亦可布满全舌。黄苔常与红绛舌同时出现。

淡黄苔+红舌 照片

黄苔有热,舌质红绛常伴有神志不清的症状,那是热扰神明,至少它是血分,卫气营血,至少到了营分。黄苔在临床意义上主热证、里证。所以《伤寒论》讲“太阳为开,阳明为合……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三个字“胃家实”,胃,就是整个消化道,就是讲的阳明胃。“胃家”,就是它这个家族,它这个系统,“实”,就是实证,为什么?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所以它也是主里证,主实证。你治疗高血压,要利尿,也要大便通畅,血压高呀。昨天看了一个病人,他又血压高又贫血,他问血压高怎么还会贫血。实际上贫血是指血色素的多少,血压是血对血管壁的压力,两者截然不同要分清楚。所以开、合、枢,如果合得太紧了闭塞了就胃家实了,它也引起压力增大,你还是要把它空腹。所以我在临床上讲处方的基本要素就包含了一个要给邪以出路。你治疗高血压,如果不给邪以出路,你那个压怎么能够降下来。你的压力很大,那个水管子的压力很大会爆的。怎么缓解压力呢,一个把它拧开,二个水的压力减了,第三个情况,加大它的出口,减压。

为什么我们要用“珍、决、菊”(珍珠母、草决明、菊花)这三样药治疗西医的所谓高血压?珍珠母往下沉降;决明子给邪以出路;菊花上清头目祛风,凡是花有开放的象,能使你心花怒放,菊花入心,用于心脑血管病。所以上面一打开,使血压往下面沉降,并给邪以出路,这三个药合在一起的这个治疗思想升降相因,顺势而行。所以,关键是要把处方的治病机理搞清楚,比看处方里有什么药物更重要。所以我们今天晚上讲舌苔的时候为什么讲学医贵在明理,理明才能业精,你把这个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搞通了,就能解释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看,有时候用柴胡,加“颈三药”(葛根、丹参、川芎),再加天麻,就成了“颈四药”,解决头部的问题,也解决下面的问题。小柴胡汤是一个百用方。但小柴胡汤也不是一个万能药,没有小柴胡汤是万万不能的。你在小柴胡中间加一个“颈三药”(丹参、葛根、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有时候还怕它不行就再加个天麻,天麻它具有“有风不动,无风反摇”的特点,也就是遇风不倒,而头为诸阳之会,头晕的,高血压的,都属肝风,所以天麻为治头晕不可缺之药。

学东西就是这么学,学伤寒就是这么学。郝万山先生的《伤寒论》讲解得好,我们学了用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内伤杂病都可以。这个就是方法,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就在这里。就要明理就在这里。

你把理论学好了,很多理论都是通的。金元四大家有一个张子和,他“主攻破”,中医的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个八法,你要会用,中医的八法就是法宝,八法变十法,十法变几十法。所以你们来学习,就是学方法,一法通万法通。一法通百法变,百法通万法变,学习就是越学的多越好,学的多还要用的多,用得多越好,因为中医学就要临床实践医学,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用结合,并能写出你的心得感悟,再上升到理论,就把中医理论向前推进了,这就是传承,这就是发展,这就是我想要的,这也是我们正在着做。而这个工作为什么难做呢?很多人他都不是这么个想法。愿意真的来学的,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认真在学的,学了准备来用的,这就是好的。

【未完待续】

小编备注

陈老师讲课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诊断学》为纲。点击左图放大查看书籍详情。

如果您希望系统地学习,建议您自行准备该书,配合老师的讲课坚持学习,相信您的用心学习,在《中医诊断学》全部讲课学习完成后,会有特别的进步!

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