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被称为“人间地狱”,到底有多可怕

 汗青正浩 2020-10-23
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上映,收视一路长虹,主要讲述了小女子甄嬛,在后宫中斗智斗勇,从单纯少女,转变为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其中有一幕,皇帝怀疑甄嬛父亲与他人勾结,下令将甄家发配到宁古塔,未得下诏,不得返京。
甄嬛苦苦哀求,说:“宁古塔苦寒无比,臣妾父母一把年纪,实在难以承受”,可皇帝仍旧不为所动。那这个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
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位于如今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由于当地处于边陲,环境十分恶劣,在清朝时期,专门用来流放犯人。
早年间,满族人发家于此,常把犯人发配到这里,当作劳力,为当地修路筑桥,给披甲人为奴,得以彰显皇家地位。但是,被发配的犯人,可不是单纯的去干劳力,一路上都十分艰苦。

宁古塔恶劣的自然环境,实在让人难以生存

清朝时期,流放是一种力度很大的刑罚。早些时候,被处以此刑的犯人们,去的都是荒凉的南蛮之地,可随着经济发展,各地也在不断进步,渐渐的,南方成为经济发达的地方。流放吗,就是让犯人去吃苦,咋也不可能送到好地方去享福,所以,南蛮自然不符合流放的条件了。
这时,朝廷就重新选定流放地点,那就是满族发家之地——东北。位于东北边陲的宁古塔,方圆百里之内都是深山老林,鲜少有人迹出没,当地的人们,依旧是野蛮的原始部落形式。曾经有位文人名叫做吴兆骞,因在科举考试中作弊,被下令流放。
他曾给母亲写信,描述宁古塔的恶劣程度:“宁古塔是天下最寒苦之地,从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不断。咫尺都看不清人,5月到7月又阴雨连绵,冰冷刺骨,八月中旬就开始下大雪,到了9月初,河水全部被冻结。天上下的雪,刚落到地上,就化为坚冰,举目望去,天地一片雪白”。
就这一封家书,仿佛就能让人看到,冬天茂密的原始丛林中,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被流放至此的人,一般不得皇帝召回,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能忍受当地环境生存下来的,十之有一二。
《甄嬛传》中,甄嬛父亲有幸被召回,还是占了有出息女儿的光,真实历史中,这些人大都下场凄惨。

路途遥远,很多人忍受不住,死在途中

被流放宁古塔的人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高官出身,品阶低的犯了重罪,咔嚓一刀就完事儿了。这些人锦衣玉食,细皮嫩肉的,有的还没见到宁古塔长啥样呢,就折在了半路上。
当时,可没有咱们现在快捷的交通工具,再说了,一个犯人,哪有资格去坐。长达3000里的路途,全靠两条腿走,期间还要带着沉重的枷锁、脚镣。一路上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的。运气好,碰上个心地仁慈的差大爷,过得还好点,要是运气不好,那可有的受了。
本来,当时就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流放途中,犯人们出现啥状况,他人也不得知。再说了,都被押往宁古塔了,基本上,就是不好直接判处死刑,在另一个形式上判死罢了。
所以,路上被这些当差的吆五喝六,随意折磨,那也是常有的事。倘若玩的过火,将某个犯人弄死了,到了服刑当地,随意编造个,诸如失足掉下山崖的名头,也就糊弄过去了。
能坚持走到最后,完成这3000里路的,那可不是一般人。

与披甲人为奴,生活水平极度低下

所谓披甲人,是满清社会中最下等的人。一般是清朝的俘虏,和这些俘虏的后代们,他们被安插在东北,被奴役去开发当地。
这里,可能有华生发现了盲点。披甲人本来就是最下等的人,给这些人当奴隶,那不类似于猪狗不如,还有活路吗?
有,归根结底,还得看自己的本事。在被流放的前提下,还能在宁古塔过得不错的,除了手艺人之外,就是文化人。
宁古塔算是半开化的地方,十分渴求清朝内部的文化与各种手艺,所以这种人来到这里,一般都会被高看一些,水平出众的,还会高薪聘请呢。
上面我们提到的吴兆骞,就因为文化水平不低,到了这儿之后,被请去做了教书先生,后来,还受官府引荐,做了幕僚。
当然,这只是一小波人。如果你既没文化,又没手艺,那就只能去干最重的体力活,像奴隶一样去被指使开荒、修路、挖矿,吃住都是最低下的水平,在这种环境下,艰难的生存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