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汝平丨新见南宋洪备夫妇圹志考释

 书目文献 2020-10-23
新见南宋洪备夫妇圹志考释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摘要】南宋鄱阳四洪家族迁徙浙江青田的情况,学界一直没有论说。通过浙江青田发现的两方洪氏家族的圹志,结合传世文献,揭出浙江青田洪氏是鄱阳洪氏的一支的事实。这支洪氏的始迁祖是洪晧的同曾祖兄弟,因故迁往浙江青田。由于该支的洪栻过继给了洪迈之弟,于是它又和祖籍的鄱阳洪氏发生了密切联系。这两方圹志为考察鄱阳洪氏家族的过继现象以及繁衍迁徙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关键词】洪迈;洪栻;洪柲;洪备;圹志

近日,笔者在捧读郑嘉励、梁晓华两先编著的《丽水宋元墓志集录》一书时,发现了两方洪氏家族的墓志,一方为《洪备圹志》,一方为《洪备妻皮氏圹志》[1]。《洪备圹志》总17行,满行13字,共208字,略有漫漶。《洪备妻皮氏圹志》总12行,满行13字,共148字,保存完好。该书还附有这两方圹志的拓本图片,读者可以覆按。据郑、梁两先生的按语,这两方圹志是1992年浙江省青田县大路乡石头村出土的,现藏青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将这两方圹志录文标点,再略作考释。

洪备圹志

公姓洪氏,讳备,字子顺。考讳栻,朝请大夫。妣余氏,恭人。公生于淳熙庚戌,以伯父柲遗泽补官,初调嘉兴海盐支盐仓。丁内艰,服除,调绍兴户掾,继授江东帅幕。绍定己丑,以考举及格改秩,知温州永嘉县,次通判隆兴府,次授冶司分司主管文字。代还,得旨知南雄州,未受。淳祐己酉二月庚寅,以疾卒。官至奉直大夫、青田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以其年十月丙辰,葬于同里香岩山。娶皮氏,封恭人。男:葆,早夭;荃,迪功郎、新静江府修仁县尉;继老。女一人,尚幼。孙男履中、颐中,女二。孝男荃谨志。弟从事郎、差监行在激赏崇新酒库兼佥厅囗囗填讳。

洪备妻皮氏圹志

恭人皮氏,讳悟真,世居东瓯。生于淳熙己酉二月二十四日庚辰,既笄,越三祀,归我先君。凡三封。以淳祐乙巳该明堂大礼恩,赠恭人。淳祐癸卯六月十有八日癸亥,卒于番昜(鄱阳)。享年五十有五。卜以淳祐丙午良月十有二日丁酉葬于福延院香岩山东偏。男女七人:葆,将仕郎,先恭人七年卒;次荃[2],将仕郎;次出继,馀皆早世。孙男女四人,尚幼。家君已志墓立石,俾荃纪岁月,谨泣血纳诸圹。

这两方圹志虽早已于1992年出土,但一直没有引起注意,郑、梁二先生在书中也没有对这两方圹志作特别的提示。其实,这两方圹志的志主是南宋大闻人鄱阳四洪(洪晧、洪适、洪遵、洪迈)家族的成员。圹志与墓志有所不同,墓志通常请名人撰写,比较正规,文字规模也比较大,一般对志主祖上世系记载也比较详细;而圹志通常由志主的子孙撰写,文字简略,是所谓的纪生平岁月而已,因此祖上世系的记载往往并不详备。《洪备圹志》只记载了洪备父母,而《洪备妻皮氏圹志》连皮氏父母也不提,可见一斑。若《洪备圹志》能对洪备祖上提上一笔,那么这两方圹志的价值会立刻被世人注意,也就不烦笔者再来作叠床架屋式的考释了。遗憾的是,《洪备圹志》根本不提洪迈,因此还需笔者来饶舌一番,作一点所谓的“阐幽发微”式的考释。

为阐述方便,现将洪晧家族的世系介绍一下。据洪适《盘洲文集》(四部丛刊影宋刊本)卷七十四《行状》一《先君》,洪晧生有八子:适、遵、迈、逖、逊、邈、邃、迅。而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洪适写作此行状时,洪晧共有孙十一人:槻、柲、樇、楀、栐、桴、楹、、槔、橚、栶。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作《慈茔石表》(《盘洲文集》卷十七)时,洪适记其母沈氏有孙十四人:槻、柲、樇、楀、樌、楹、槔、栶、桴、、椿、㮋、机、楠[3]。而在洪适卒后,女婿许及之为其所作的行状则称洪适有子九人:槻、柲、槢、、樌、桴、楹、槺、榀[4]。除槢、槺早亡,可以忽略不计外,成年者至少有槻、柲、樇、樌、桴、楹、榀七人,因此楀、栐、、槔、橚、栶、、椿、㮋、机、楠十一人应是洪适的侄子,但洪适有七个兄弟,在书缺有间、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确实一时很难一一分辨他们究为谁人之子。

据圹志,洪备之父是洪栻,官至朝请大夫。朝请大夫为文散官第十三阶,从五品,官阶不低,但在传世文献中很难找到其人踪迹,但他在洪柲的墓志铭中出现过。宋魏了翁《鹤山全集》卷七十一有《知南剑州洪公秘(柲)墓志铭》,这个洪公秘就是洪适次子洪柲,只是书中将柲字误作了秘,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馀录》(清嘉庆刻本)卷下“鄱阳洪氏”条也踵袭其误作秘。据该墓志铭,洪柲(1139—1209),字必之,洪适次子,以荫累官知山阴县、桂阳军签判、通判郢州、差知武冈军,甚有政声,改知南剑州,不赴,自请奉祠,以主管武夷山冲佑观里居。年七十一卒。官奉直大夫、鄱阳县男。墓志铭还说:“君(指洪柲)将易箦,遗令曰:‘处州之族与忠宣(洪晧)同曾祖,奕世种德,此其后且大。文惠(洪适)之母弟某府君无子,其以处州从弟栻为之子,以遗泽官之。’君之令人与二子,弗替先志。”与《洪备圹志》所云“以伯父柲遗泽补官”若合符契。墓志接着又说:“栻之女兄归赵成公。”可知洪栻的一个姐姐嫁给了赵成公。这个赵成公是宗室赵希懌,因封成国公,故称赵成公。《鹤山全集》卷四十五有《少保成国赵正惠公墓志铭》,志主就是赵希懌。该墓志明确记载赵希懌“配洪氏,惠国夫人”,与洪柲墓志铭相合。据上所述,可知洪晧的一个同曾祖的兄弟迁居到了浙江青田一带。据洪适女婿许及之为洪适所作的《宋尚书仆射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赠特进洪公行状》(《盘洲文集》附录),洪适的高祖为洪士良,曾祖为洪炳,洪炳早卒,留下二子洪彦昇、洪彦先。后洪彦昇及洪彦先之子洪晧相继得中进士。洪适的高祖就是洪晧的曾祖,从这篇行状的记载看来,洪士良似乎只有一子洪炳,但洪柲临终时明确说处州的洪氏与洪晧是同曾祖兄弟,若洪士良只有一子洪炳,则处州的洪氏与洪晧应是同祖兄弟。因此,可以推测洪士良不止一子,其中一子迁居于处州,是为洪栻的本生高祖,只是由于书缺有间,其人其事已不得其详。由于洪适有一个弟弟无子,遂过继洪栻为子。洪适的这个弟弟自然不会是洪遵、洪迈,因为根据宋周必大《文忠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七十《平园续稿》卷三十《神道碑》十《同知枢密院事赠太师洪文安公遵神道碑》记载,洪遵生有三子:楀、椐、槔,而椐早世。洪迈的儿子也大略可考。《容斋四笔》(清修明崇祯马元调刻本)卷十四《刘梦得谢上表》称“长子”,《夷坚支乙序》(清影宋抄本)《容斋四笔序》均提到“稚子櫰”,《容斋续笔》(清修明崇祯马元调刻本)卷十一《古錞于》云“绍熙三年,予仲子签书峡州判官”,故劳格《读书杂识》卷九《宋人世系考上·鄱阳洪氏》记洪迈三子:长子,仲子不详,季子櫰。[5]还有江西出土的《宋故瑞州知郡料院洪公墓志铭》记载志主洪偒之父是洪椿,洪椿是洪迈之子。因此,洪遵、洪迈不存在无子的问题。洪适的这个无子的弟弟就应该是洪适五个幼弟逖、逊、邈、邃、迅中的一个,根据《盘洲文集》卷七十七《慈茔石表》透露的信息,洪邈是“它姬子”,也就是洪晧的妾侍所生,“不幸死”,洪适的这个无子的弟弟或许就是洪邈,因不幸早死而无后,遂取青田洪栻为子。但是上述《知南剑州洪公秘(柲)墓志铭》明确说“文惠(洪适)之母弟某府君无子”,可知洪适这个无子的弟弟与洪适是一母所生,则又似为逖、逊、邃、迅中的一个。据洪迈《容斋五笔》(清修明崇祯马元调刻本)卷六“《汉书》多叙谷永”条云:“予亡弟景何,少时读书甚精勤,昼夜不释卷,不幸有心疾,以至夭逝。尝见梁弘夫诵《汉书》,即云:‘唯谷永一人,无处不有。’弘夫验之于史,乃服其说。今五十余年矣,漫摭永诸所论建,以渫予在原之思。”这个“景何”就是洪迈的同母弟洪逊。洪逊字景何,景何就是景仰南朝诗人何逊之意,名、字相应[6]。洪逊是“夭逝”的,如此看来,似又以洪逊的可能性更大。

洪备其人其事,在传世地方志中亦偶有记载,嘉靖《永嘉县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刻增修本)卷五《秩官志·宦绩》所记宋知县中有洪备,同书卷二《建置志·学校》记绍定间(1228—1233),知县洪备于庙后建永嘉县学之事,与圹志所云“绍定己丑,以考举及格改秩,知温州永嘉县”完全相合。

今人陈周棠校补之《洪氏宗谱》记载洪迈生有六子:樾、樟、楀、模、梼、栻[7],将洪栻列在洪迈名下,是没有根据的。这个宗谱还记载洪遵生有三子:杞、桐、格。这九个人中,除楀和栻还有点影子外,其他七人与传世宋代文献记载完全不合,即使楀、栻二人,也搞错了他们的父亲,纯粹是胡编乱造。笔者也翻阅过另外几种洪氏宗谱,发现它们对洪晧子孙名讳的记载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完全不可凭信。今人凌郁之《洪迈年谱》也引用了《洪氏宗谱》的这则材料,并对其与传世宋代文献记载的矛盾作了回护,认为是后来改名所致。[8]虽然洪氏家族有改名的传统,如洪适初名造,后改适[9];洪槻初名格,后改槻[10],但在《洪氏宗谱》里洪格是洪遵之子,而事实上是洪适之子。又比如洪杞,据《淳熙三山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九《人物类》四,是乾道五年(1169)郑侨榜进士,云是洪晧侄孙,可见并非洪遵之子。总之,这个宗谱的错讹已不能用改名的理由来回护了。这也提醒我们,晚出宗谱的使用要慎之又慎,以免被误导。

综上所述,从封建宗法上说,洪栻是洪适、洪遵、洪迈的亲侄子,也是洪柲的从弟;而从血缘上来说,实际上昭穆已远。从《洪备妻皮氏圹志》可以看出皮氏卒于鄱阳,可知洪栻一家确实与鄱阳洪氏存在密切关系。而洪备和皮氏最后都归葬于青田(洪栻有没有归葬青田,目前不得而知),这说明他们还是认本生父祖所在的青田为原籍。《洪备圹志》的填讳者是洪备之弟,其结衔是“从事郎、差监行在激赏崇新酒库兼佥厅”,可惜落款处已经漫漶,辨认不出其名讳。此人也应是受洪柲恩荫而为官者,因为魏了翁《鹤山全集》卷七十一《知南剑州洪公秘(柲)墓志铭》明确说了,洪柲临终前遗令官洪栻二子,此人当也是其中之一。

这两方圹志最大的价值是让我们知道了鄱阳洪氏的一支迁徙到了浙江青田的事实,而青田洪氏因为洪栻的关系,与祖籍的鄱阳洪氏又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就为考察鄱阳洪氏家族的过继现象以及繁衍迁徙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值得引起注意。


[1]二志并无题名,此据郑嘉励、梁晓华两先生所拟。见《丽水宋元墓志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51152页。

[2]郑嘉励、梁晓华两先生将荃字录为筌。按古人书写,艹、往往不别。据传世文献考察,鄱阳洪氏洪晧辈以日字旁为名,洪适辈以辶字旁为名,洪槻辈以木字旁为名,洪备(僃)辈以亻字旁为名,洪荃辈以草字旁为名,洪履中辈以中字为名。据此,当作荃为是。

[3]《慈茔石表》明确提到写作此文时,洪适为户部郎中、总领淮东军马钱粮。据钱大昕《洪文惠公年谱》,洪适出任此职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今从之。见陈文和主编:《嘉定钱大昕全集》(增订本),凤凰出版社2016年版,第4册,第12页。

[4]按:榀当作梠,《宋尚书考功郎中开国朝议洪公墓志铭》记载志主洪儆之父为洪梠,祖父为洪适,见陈柏泉主编:《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页。

[5]转引自凌郁之:《洪迈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6]洪氏兄弟的表字都取此义,如洪迈字景卢,就是景慕卢迈,洪遵字景严,就是景慕严遵,洪适字景伯,就是景慕伯适,洪逖字景孙,就是景慕孙逖,洪邈字景徐,就是景慕徐邈,洪邃字景裴,就是景慕裴邃。见清平步青《霞外攈屑》卷二《埶香峪话》“字以景”条,民国六年刻香雪崦丛书本。

[7]陈周棠校补:《洪氏宗谱》,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8]凌郁之:《洪迈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9]见宋许及之:《宋尚书仆射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赠特进洪公行状》,《盘洲文集》卷后附录。

[10]见宋周必大:《赣州洪史君槻墓志》,《文忠集》卷三十七《墓碣》一。

注:本文发表《中国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8期,此

注:本文发表《中国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8期,此据作者word排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钱汝平老师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