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鎏金铜佛像的鉴别技巧

 新用户99079681 2020-10-24

  鎏金佛像自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得到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其间除了在国家走向衰落时,统治者感到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与国争利”的局面而引发的几次“灭佛”运动以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直畅通无阻。

  

  可以说,中国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同时期的造像既存在一定的时代风格共性,也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异。而且近些年的佛教美术史研究,在以往重视官造主流风格的同时,还开始关注各地民间造像的个性风格与制作背景。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佛教信仰与文化,在传播途径、影响方式、在地转化等等方面的认识。

  收藏佛像首先要多学多看,多看专 业书籍,经常到博物馆、拍卖会观摩。佛像塑造的是一个精神层面的艺术品,佛像代表你身上的感受,人体是最难的,油画绘画都是从人体学起,佛像艺术不但要求你了解每块皮肉骨骼,还要塑造出普世精神。

  

  纵观目前拍卖市场,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器型独特、纹饰精美、国内收藏界多数人把青铜器奉为瑰宝,稀罕的观世音坐像成为当今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佛像的收藏和研究兴起于海外市场,2000年以后,国内市场逐渐启动,据悉,在拍卖中屡创高价的,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 交,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场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1.2359亿港元被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最 高纪录,这些拍品的高价成 交极大地带动了金铜收藏拍卖市场。

  欧洲的佛像市场十分火热,国外的买家大多喜欢藏传佛教造像的形制,其神秘感吸引他们购买,购买方式大多通过顾问来为其参谋,他们对于顾问也十分信任。相比较而言,国内的买家们大多都是依靠自己的一双眼和一双手,很多人将佛像请回来以后便束之高阁,轻易不肯示人,这其中有个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怕自己买到假货而心生畏惧,不敢拿出来向人求证。

  

  这些年,跟着释教圣 地旅行商 场的放开和一些以释教体裁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商 场,无形之中影响了大家对释教艺术品保藏的爱好和热心,而佛像拍卖也对释教艺术品商 场升温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最近几年,中国古代的佛像投资市场行情可谓是前途一片大好,古代佛像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特别是那些高质量的明清金铜佛像,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相对于其本身的投资价值,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更高。不过,由于佛像的收藏门槛比较高,所以需要系统的去学习了解。建议刚刚入行的藏家,可以从近现代的佛像工艺品开始入手,或者是对某一板块进行系统性的收藏,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以增值问首要目的,而失去了古玩收藏本身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