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玉刻诗文大盘

 娄旭在玩儿 2020-10-24

在养心殿前后殿之间的连廊里

一直陈设着一对儿碧玉大盘

大盘放置在荷叶形硬木高几上

东西两窗下各摆一只

玉盘体型巨大 造型优美 

盘内底还刻有御制诗文


以前每次去养心殿时

都会抻着脖子踮着脚

努力去看东窗这盘上的文字

无奈角度刁钻玻璃太脏

始终看不明白

对过儿那只就更没法看到了

在16年首博的养心殿大展上

这对儿宝贝摆在独立展柜中

终于能够前后左右看个清楚

先赏器型 再看做工 后品玉质

而后便开始识读上面的诗文


大盘上的铭文告诉我们

它们分别制作于

乾隆癸未/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

乾隆甲申/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

结合两盘的诗句

终于搞清楚了它们的来龙去脉


乾隆二十八年 

驻疆大臣进献碧玉大盘一件

它曾是当年回部贵族的至宝

平回战争中遭丢弃掩埋

后被耕者犁田时发现

可惜边口有磕伤 

乾隆就命玉匠改成葵花口 

并题诗与其上 

乾隆帝对它特别的珍爱 

将其比喻成著名的和氏璧 

第二年乾隆帝又命造办处

选取新疆岁贡的碧玉

照前盘样式琢成大盘凑为一对儿

旧器新器 如鸟比翼 

物必有偶 庆获良朋 

乾隆的得意之情 真是溢于言表

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得意呢

这是因为 从明代中叶起

天山回部和中原的关系紧张 

致使玉路断 玉料绝

甚至皇帝们都没有好玉用

不要说这么大的玉盘

连做块图章的料都不好找

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后

天山南北二万里山河成为国之新疆

自二十五年起 每年春秋两季

都有数千斤的贡玉运至紫禁城

乾隆成了古今天下最大的玉富翁

所以才有能力制作出

大量空前绝后的玉雕珍品

这前后两个玉盘

正是这段历史的最佳佐证

现在总有人张口就诟病乾隆

说他诗虽然写的多 但都很烂

一说这话就暴露出这些人的无知

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根本没有读过

哪怕一首真正的乾隆诗词

即便把那些诗词摆在眼前

他们也无法读得通读得懂

乾隆的诗之所以不能脍炙人口

不是因为写作水平不高

而是读过这些诗词的人

无法体会他的境界和意境

天下一人的帝王之所思所想

是很难在老百姓这里引发共鸣的

所以大家都爱李白的风花雪月

看得懂杜甫的世间疾苦

乾隆的诗词 即是诗又是史

就像碧玉大盘上的这两首诗

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

更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和珍贵补充

有着其他诗词无法匹敌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