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诗歌●精品荐读 】2020年第四十一期

 安徽晓渡 2020-10-24

老物件

/风轻

从时光深处走来

带着风雨,带着沧桑,带着我儿时的青草味

这些摆放在乡村陈列室里的旧煤油灯、老抽水车、石对窝、锈钉钯、半爿磨……

像刚卸下犁铧的老黄牛

悠闲地斜卧在黄昏里

与我作历史性对视

似曾相识而又浑然不知

惟有那种亲切感切痛时空和诗

让我左顾右看不愿把目光剥离

曾一度被父亲视为

肋骨一样珍爱的老物件啊

现在已斑驳成记忆的标本

可我不允许时间带走

一切岁月的峥嵘和熟悉的背影。我要以田野之名

让那些手把老物件的父老乡亲

在草长莺飞的泥土里

一个个笑容满面,栩栩如生

【诗歌鉴赏】诗作的首句“从时光深处走来”,把我们的目光逆向延伸,抵达那个过去式的年代,唤出曾经的往事。那些“老物件”,浓缩的是一个时代的意义,见证着社会飞速发展的痕迹。而这些老物件收藏在乡村陈列馆,如同印证着那时的岁月风雨,让曾经的老朋友睹物怀旧,也给后来之人,从物像上寻觅出一个年代里生活的影像。

  此诗作者用他曾经的生活经历,丰富的农耕阅历,给我们一幅幅展示出来“记忆的标本”。诗作以“老物件”为线索,以借物抒情的手法,让情景再现,一步步的诗写,牵引读者置身其中,品咂作者认知的“带着风雨,带着沧桑,带着我儿时的青草味”的老物件之意味。

  一个个农耕事物的相继出现,打开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思维模式,用“曾一度被父亲视为/肋骨一样珍爱的老物件啊/现在已斑驳成记忆的标本”,牵出“父亲”与“父老乡亲”的身影,从而让诗意升华,让“老物件”上凝聚的老一辈们的情感显露。老物件诗意的延伸,很好地给这些曾经的时代产物与社会发展中的农耕文化意义,添画了完美的一笔!(文/陈怀)

沿途

/上书房行走也

当然有鲜花,一簇一簇地迎宾

也有荆棘,刺客般杀出

还有石头们,一个个炼成了铁头功,沿路拼命封杀

但是生为溪流,勇往直前是传统,更是风尚

遇见悬崖,壮士纵身一跃

路遇泥沙,清者坚持自清。弯下腰身,溪流的身段越来越矮

天空越来越高远。风言风语越来越靠后

临泉照影,我看见风尘仆仆的自己

在浪花之上,练习水上漂,以一袭轻功之术,迂回曲折

笑傲江湖

【诗歌鉴赏】人生的路途,有鲜花,也有荆棘。尘世的行走,总有不同的风景,让我们对人生有着不同的认知与感悟!此诗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通过溪流这个事物及沿途所遇之事物,共同构建出小溪奔流之意象,从中寻觅出人生行走的释义。情感的主线,让一步步的诗写出现,让作者的人生情怀显露,凸显其人生价值观!

  生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作者只用一句“当然有鲜花,一簇一簇地迎宾”将生活美好情节带过。而用抒情的笔触,着色于人生之拼搏。这种诗意的视野,规避了浮萍随波逐流的漠然,而是以“勇往直前”的踏浪者的心境出现,从而让诗写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沿途”虽然阻力重重,但作者游历世间,一一化解的功力,会让其人生充满花香鸟语!

  此诗诗意灵动,比喻形象,似流水潺潺的诗语,既有人生岁月的情怀,又将哲思留个读者感悟,凸显诗意之张力。(文/陈怀)

我的身体里早已落叶纷飞

/王晓旭

篱笆院安静,过往被尘封

老黄狗被埋树下,任流水偷走光阴

只有村口的人站成家的名片

——简介发如雪

路遥千里,我半生他乡

血脉的枝条上,一叶叶熬红的渴望

早已竭力张开翅膀

——随心所欲

风,可以再大一些

【诗歌鉴赏】乡愁,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它如酒浓烈,如月华朦胧,如流水潺潺……。

  诗作采用拟物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秋的事物构建出诗歌意象,让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显露,景随情至,情由景生。秋的落叶景象,给了作者乡愁的提示,让思念如落叶缤纷踏至,随风寻踪。诗作的“三步曲”,以情感为主线,由浅至深,一步步把心头的思念之情推向深处。

  一步曲,让心中的思乡之情营造出所想的场景,让“家”的释义显现,从而让乡愁有的放矢;二步曲,将情感深入内心,将远在他乡的游子之情诗写而出,如“血脉的枝条上,一叶叶熬红的渴望/早已竭力张开翅膀/——随心所欲”,让“身体里的落叶”显现,也让读者明了其中的寓意;三步曲,以一句“风,可以再大一些”的诗写,让作者在乡愁中的沉沦之意凸显,从中可以触摸到风越大,落叶飘舞的乡愁之路愈演愈烈的心境!而诗作采取的留白式的断句,给读者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从而让诗作极具灵动!(文/陈怀)

一颗钉子

/李忠义

一半探进黑暗里

一半苟活尘世中

从黑暗中拔出的钉子锃亮

活在尘世中的钉子

伤痕和锈迹斑斑

迟疑中  让我醒悟

生活不管是探险还是挨打

我们都得去尝试

一颗钉子一旦扔在角落不管

人们对他将不屑一顾

【诗歌鉴赏】一枚楔入尘世的“钉子”,让钉子的象征意义显现,这意象事物,凝聚着作者人生的情怀,处世的态度。钉子的锐利,往往将一种锋芒的表象显现,而极具进取意义。但这种拼搏的人生,也让钉子的痛感油然而生!

  此诗作者运用寓情于物的手法,以钉子解读人生,其对钉子的认知与感悟,通过哲理性的诗语,给读者留下思索。诗作的开首,以“一半探进黑暗里/一半苟活尘世中”的象征,来展现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从中解读出“从黑暗中拔出的钉子锃亮/活在尘世中的钉子/伤痕和锈迹斑斑”的释义,将钉子锐意进取的精神凸显,也将两种生活意义进行了对比,赋予认知,赋予“醒悟”的感悟,从而给自己生活上一种鞭策,体现出作者处世的人生价值观!(文/陈怀)

一个秋天的黄昏

/梦在深巷

一株稗子,终于跟着秋风一起成熟了

饱满的欲望都如此接近

适合刚飘出的炊烟,落在它们边上

白日的画布,我刚收藏起来

就被许多尾灯盯上,一阵清脆

一次次拦截着匆忙脚步

讨厌灯光的残骸,在面前瞬间折断我的思想

却并不讨厌,一对对相爱的影子

挽手从我身边走过

回到菊花的家园

【诗歌鉴赏】一个秋天的黄昏,看见的事物既有秋意,又有黄昏之景,二者的有机结合,牵出诗作的情感之线,一步步运用形象生动的比拟,构建出灵动的诗歌意象。适度的留白与意境的伸展,凸显出来诗作之张力!

  诗作的首段,以“一株稗子”和“炊烟”的事物,唤出乡愁之意境,而又不点破,让读者可以任由思想自由驰骋,去寻迹炊烟下的事物。而作者用稗子,区别于稻谷,足见作者的低调的心境,谦卑的人生情怀!

  诗作第二段的“画布”与“尾灯”,将光阴的脚步诗写而出,而这形象的比喻,和意象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将黄昏的特点描绘出来,而且极具生活的时代气息。

  诗作的末段,作者用“灯光的残骸”来“折断我的思想”,前后呼应,作者在营造诗意氛围上是下了一番功夫,凸显折戟之意象。而这思想的折断,让诗歌的视角转变,从而很好地引出黄昏恋之事物的出现,给重阳的意义赋予秋日与黄昏的色彩,这种色彩,作者用“却并不讨厌”来抒发心中的之意,看待事物的深度,恰到好处!(文/陈怀)

安徽诗歌编委会

文字编辑
晓渡 靳生 刘腊华 陈怀 陆春阳

王维勤 左新国 海漠 凡非子 野乔 李旸

朗诵团队

宦美玲 虞玲玲   

 田霖珠 郭穗军 荀琼芳 

   初见寒梅 闫淑敏

郑光涛 张朝霞 万丽霞  

侯树军   宋莉莉 南渡北归

    李小丽

  赵四海 花开的声音 王振兴

一梦将阑兮  李阿文 景致雅文

  金红磊 陶爱英  小荷

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