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之道-论错误

 鹰击长空186 2020-10-24

一般平衡论将“错误”定义为有悖于自身生存目标的行为。错误的本质是不平衡——有害于你自身的生存,错误的对称方是代价——你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个人对待错误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有四种不同的类型:①明白为什么会犯错误——找到错误的原因,自我反省,举一反三,不犯同类错误,这类人的生存能力强。②仅仅明白什么是错误——不知分析错误的原因,就会重复同类的错误,这类人不会反思,生存能力中等。③不明白什么是错误——重复自身过去同样的错误,而且不断重复简单的错误,这类人的生存能力弱。④将自身错误合理化——属颠倒是非之人,错误必固化为习性,如同病入膏肓,难以医治。求证一个本来就错的假设,还自以为是正确的结论。对待错误,只找理由,不找原因,必败无疑。有错却不认错是一个人最大的错。一个人的未来命运取决于对待过去错误的态度。

人的最高境界是能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不但不重复犯自己的同类错误,而且还少犯前人或别人的同类错误,这个人一定会成为大觉大悟的圣人。当他人言行使你感到不快时,赶紧反观一下自己是否也在犯同类错误。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相当于别人交学费你来学习,降低自己的人生成本。人生最糟糕的错误就是犯同样的错误,最可怕的错误就是将错误变成习惯。错误固化成习惯和习惯性的错误,是一个人生存的死穴,思想和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可以说习惯决定命运。人的一切错误都与其贪婪、愚痴、无耻呈正相关。“执”是一切错之根源,“耻”是一个人之底线,知“当然我”之耻近乎勇!

左丘明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最可怕的是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并固定为习性。决定个人命运的应当是习性而不是性格——习性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犯不犯错误,而在于如何对待已犯的错误,不但要“过则勿惮改”,而且还要从“过”中悟出教训,勇于反省,少犯同类的“过”,如颜回不贰过,并从“过”中不断完善自我,善莫大焉。同时,不但自己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也不要让别人有机会用同样的错误来伤害你。自己不要成别人的“苦因”,也要防止呑别人的“苦果”。王阳明说: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倒圣贤就无过了?这仅是孔子对圣贤的理想化,即使圣贤,也会有“过”,圣贤与非圣贤的区别在于会不会犯同类错误,最重要的是圣人能分析“过”的原因,能举一反三、勇于反省,自我完善,不犯自己的同类错误,而且还少犯别人同类错误。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值钱。失败之所以是“成功之母”,那是因为有反省和修正机制,不知道为什么失败的人永远都是失败。那种自认为“都没错”的人,恰恰是错误的开始。这也正是“原罪说”的高明之处,因为人天生有罪,所以你就得勇于自省、不断忏悔、祈祷和赎罪,就得谦卑、谨慎和知足,就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李世民的“以人为鉴…”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以“自然我”为鉴——反观自己离生存之本已走得有多远;二是以“当然我”为鉴——从别人名利错误中悟出教训,自己不犯同类的“过”;三是以“超然我”为鉴——从别人的成功中反省自己的不足,见贤而思齐。所以,唐太宗才能成为圣贤。“不犯同类错误”的实质是体现一个人自我完善、适应环境和学习能力。圣贤更需要一个自我批评、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完善机制使人生不断趋向完美的理想境界——就如孔子说的“圣贤”。《左传》上说“禹汤罪己,其兴勃焉。桀纣罪人,其亡忽焉。”一个只喜欢听好话、听不得批评的领导注定成不了一个好领导。

上述的“不犯同类错误”、左丘明的“过而能改”、曾子的“三省吾身”、唐太宗的“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还有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些都属于作者在“平衡方法”中反复讲的“负反馈”。负反馈对个人而言就是一种修正偏差、纠正错误、反躬自省和自我完善机制。 “吃一堑”,不但要“长一智”,而且还要“长多智”,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向错误学习。一个人最大的缺点莫过于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优点就是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所以,对自己的错误要“一二不过三”,而自我反省则要举一反三。人无完人,谁无缺点?知错能止,善莫大焉。小人无错,君子常过。老子说:圣人不病,是因病病,所以不病。人都有缺点和弱点,关键在知止——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之所以会犯错误,或犯同类错误,那是因为没有把错误当成错误,甚至还要将错误合理化。犯了错误只会强调理由的人,只能是重复犯错误。做事失败在所难免,但如果只会找借口、拉客观,不肯面向自身错误,不会总结失败原因,这种人只能是错上加错。人最大的缺点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老子说“自知者明”,莫过于明白自己的不足、明白该做的事情,明白自己缺点才是真聪明。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直面自己的错误和失败,特别是从中寻找自身的主观原因。完善自我首先就要客观地认知真实的自我。自己眼中的你、别人眼中的你,往往都不是真实的你。如明人袁了凡所说:“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个人建立负反馈机制应当是一个修炼过程。由于小孩的“自然我”特性,所以对小孩应以正向激励为主。由于成人的“当然我”特性,所以要以负反馈为主。负反馈就是自我完善机制,就是对自身错误的认识,也是对自身平衡的功夫和定力进行反思。只有建立起自我负反馈机制,才能认知到那个真实的自己。自我完善机制永远比完善的自我更重要。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从不平衡中去学习平衡,在不平衡中提升平衡自我的能力。个人成长不仅需正能量,更需要负反馈。人无负反馈机制就会有负能量。如果一个人在进入社会后还没有建起负反馈机制,那么,他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将大打折扣。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从正能量上讲要:放下八九+常念一二;从负反馈上讲要:反思八九+珍惜一二。

凡人与圣人之间的差别之一,就在于圣人建有完善的负反馈机制,而凡人的负反馈机制还不完善。凡人如果建有负反馈系统就能少犯同类错误,甚至也可以渐渐成为圣人。个人负反馈机制的最大障碍是固执,固执是因为封闭,封闭是因为过于自我。固执相当于反馈通道阻塞,执拗的人很难改进自己的错误,所以,固执比错误本身更有害。吾日三省吾身,凡事三思平衡,只有经常反省自我、客观认知自我,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一个人毕生持续改进错误的过程。最怕原本错误行为,在错误环境下,反而获得不错的结果,如此负负得正,必导致错上加错。个人无耻,无药可救;人人无耻,天下大乱。

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哪怕是虚假的好话,没人愿意听坏话——哪怕是真实的坏话。喜听好话不愿听真话,心甘情愿地被人忽悠,这是人性中的一大弱点。真正能做到“闻过则喜”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即使有这种人,那也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错误,谁的心里都不舒服,愈是有名有利的人,愈是听不进反面意见。所以,讲话是一门艺术,总的原则是要讲真实的好话,哪怕是“中听的废话”,违心的好话你可以少讲,但真心的坏话也不可多讲,难听的废话一句也不要讲。讲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不言人过+不文己过,乱讲话是大过。

如何提高讲话的学问?从负反馈的角度想,辨别“真话还是假话”比“好话还是坏话”更重要。真话永远是有价值的信息,讲真实的好话永远没有错。一是真实的好话——善意的好话,既中听又中用,金玉良言,利人又利己,当然是最有价值的。原则:己对人则多多益善;人对己要真诚感恩,从容淡定。二是真实的坏话——善意的坏话,中用不中听,虽有价值,可很难讲,也很难得,却最能体现讲话的艺术。言宜慢,心宜善;心虽善,莫乱讲。原则:己对人应因人而讲;人对己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三是虚假的好话——好听的废话,中听不中用,所谓“捧杀”,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人人都会讲一堆好听的废话。原则:己对人应适可而讲;人对己应三省吾身。四是恶意的坏话——难听的废话,不中听也不中用,人在利益冲突、心理不平衡时,往往就会出口伤人,害人不利己。原则:己对人应三缄其口,人对己则要宽容豁达,一笑了之。

人类最大的错误是聪明用错了地方。一个人犯错误往往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太聪明。错误的行为是相对正确的目标、或某个标准而言的,正确的目标和标准也会犯错误,但错误的目标只有错误的行为,且不同目标和标准所犯的错误性质是不同的。人生根本性的错误就是方向性错误,目标一错一切都错。一个人方向要是错了,那么他在实现错误目标过程中的所有行为都成了错误。世人的方向性错误是人性的贪婪,就是剩余智慧用于求名求利的第二存在模式,就是人性中那个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当然我”,这也是世人犯错误的根源。

人一旦以实现自身名利最大化为目标,以自我为中心为标准,错误行为将不可避免,譬如:争名夺利、成天瞎折腾、简单问题复杂化、本末是非颠倒等等,说到底还是人性中的那个“当然我”作怪。人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当这些错误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破坏自身的平衡,直至分崩离析。正如马克思所形容的:“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可悲剧的是,人人直至整个人类似乎都已被“名利的恶魔所诱惑”,正不顾一切地朝着恶魔指引的方向扑去…所谓命运就是你为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埋单;而修行就是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少犯错误。

现实生活中的你,天天都要面对别人的错误,尤其是冲着你来的错误。你无力阻止别人犯错误,但可让自己少犯错误。人家有错,一笑而过;自家有过,不可再错。这是涵养,也是学问,更须修炼。一是可笑——面对冲着你的错误,一笑了之,一笑而过,笑其可笑,笑其可怜,这是多大气度;面对别人犯错“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二是可思——举一反三,从中吸取教训,不犯同类的错误。三人行:善人+恶人+自己,必有我师焉: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别人惹你生气的时候,恰恰是你学习的机会。三是可惜——对晚辈、亲人犯错不免担忧,对朋友、同事犯错而感到可惜,此时要记住“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你不可试图改变别人。四是可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你自己,这最不合算,何必为别人的错埋单。与不知错之人较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你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还拿他当回事,如换种心态,原本生气的事反而会觉得可笑。面对他人冲你而来的无礼,你不妨将他当作一次观察和研究人性弱点的实验。

拓展阅读 头条珍藏

《天道自衡论》 汪叶斌 著

《破译道德经》 汪叶斌 著

人之道-论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