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遗刹:大同善化寺

 老刘tdrhg 2020-10-24
大唐遗刹:大同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在大同市南门永泰门内西侧,始建于唐,明皇时称之为开元寺,传说为云岗石窟寺下院。后晋时称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金兵攻陷西京寺遭兵火,“存者十不三四”,后住持僧圆满和尚决心重兴此寺。自天会六年至皇统三年(1128-1143)历十五年工程告峻,寺院一新。凡为大殿及东西朵殿、罗汉洞、文殊、普贤阁及前殿、大门、左右斜廓合八十余盈。(金大定十六年碑)至今八百多年,基本保留旧观。

明宣德三年(1421),僧人大用和尚增修。正统十年(1446),成为官吏习仪之所。又设僧纲司于寺内,有都、副纲各一员。大用和尚住持期间整修功绩显著,为该寺的中兴时期。以后万历、崇祯年间又屡修茸。

大唐遗刹:大同善化寺

清初,因姜瓖之变,大同惨遭屠城,善化寺也遭摧折。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僧源庆和尚修缮并画壁画六十年间,乾隆年间又有修缮。民国初年,东侧文殊阁烧毁,仅存地基,现今游人所见为新建。

该寺规模较大,沿中轴线南为山门、中有三圣殿、北高台处有大雄宝殿。殿之左右,原有配殿,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六十年代末期殿内佛像拆毁,唯余配殿建筑尚在,今见为新塑),主殿西南留有普贤阁一所。寺院布局犹存唐风,殿阁宏佛,庄严肃穆,可谓一组具有民族独特风格艺术佛家丛林。

大唐遗刹:大同善化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矗立在3.3米的高台基上,前有月台,有钟鼓二亭,大殿面宽(七间40.7米),进深间(25.5米),总面积1037.85平方米。是殿和厅堂混合结构的建筑。柱网结构是金箱斗底槽的变体,内外柱不同高。由于内槽后移,前部空间扩大,便于布置佛像和宗教礼拜活动。

殿内端坐五方佛,下承莲座,座后角方形,前部二角向后收三折。相好庄严,姿态清雅,均有辽代遗物。两旁侍者及东西各十二尊护法诸天,可谓金塑精品,身材修长,比例适当,衣纹身变,流畅自然。

大唐遗刹:大同善化寺

山门

又称天王殿,为寺之正门,面宽五间28.14米,进深二间10.04米,总面积28253平方米。始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1123-1148),为寺庙中较大的山门殿宇。左右各有二尊天王明塑座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山门檐柱分布整齐,前后各六,纵向立中柱六根,共十八根,山门梁皆为月梁式,砍削规整,形制美观。为现存金代山门中的巨构,全国少有。

大唐遗刹:大同善化寺

三圣殿

该殿始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1123-1148),平面为长方形,面宽五间(32.5)米),进深四间18米,总面积525平方米。当心间面宽7.68米,为辽金建筑中当心间最宽者。殿内正中有金塑泥像三尊,正中释迦牟尼佛、东为文殊室利菩萨(译为吉祥),西是普贤菩萨。面貌圆满,姿态文雅,彰显金人泥塑艺术之高妙。

此殿现有碣四通:

1、金大定十六年(1176)《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朱弁曾被留在西京大同十七年,期间在此寺居十四春秋,时值圆满大和尚重兴此寺,目睹真情撰碑文记载,精赅真实,可谓研究该寺历史一大珍贵资料。

2、金明昌元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释迦如来成道碑铭并序》。

3、明万历四十四年《重修善化寺碑记》。

4、清乾隆五年《重修善化寺碑记》。

大唐遗刹:大同善化寺

普贤阁

普贤阁为歇山顶两层楼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略呈正方形。外观结构华丽,比例匀称,玲珑秀丽,建筑手法尚存辽式,有似应县木塔式样。原建为金代贞元二年(1154)一行和尚造。解放后 1953年落架重修。目前壮观一新,实为珍贵的建筑典型。

该寺曾于1953年落架重修了普贤阁,1965年整修各殿之顶,1977-1979年进行了较全面的维修,整修山门,重砌围墙,木构件油渗防腐,安装照明和消防设备,并修建接待室,于1981年春正式开放,一直至今。善化寺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

大唐遗刹:大同善化寺

参考资料:《大同宗教志》、《云中郡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