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晓鸿:后疫情时代的机场建设思考

 新用户72484731 2020-10-24
一、疫情导致国际航空需求变缓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7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客运量才可能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水平,比此前预测的晚一年。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5亿人次,为去年同期的45.8%。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分别完成1.4亿人次和851.9万人次,分别为去年同期的48.6%23.5%。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月份行业亏损246亿元,创历史单月最大亏损记录。上半年全行业累计亏损646.5亿元。“国东南”三大航负债水平于2019年底分别为65.5%75.1%74.9%,中小航空公司达85%以上。

2月时,全球2.9万余架民航客机中,有2.5万架在正常服役。到3月剩1.3万架客机在运营,超过1.5万架客机在世界各地停场。而4月和5月的停场客机数较3月又增加了几百架。停场的客机不带来利润,却要定期维修、养护、清洁,每隔一段时间还需要启动引擎、测试系统、清洁通风,以保证飞机的状态。连续40年盈利的美国西南航空,目前每日净亏损约3000万美元。44日达美航空总裁发给员工的邮件中称每日要烧掉6000多万美元。IATA的分析报告预测,国际旅客对长途航空旅行的需求到2025年也只能回归到2012年、2013年左右的状态,即过去十年长途航空旅行需求的最低水平。在未来五到十年,现存宽体机可能长期停场

后疫情时代,机场建设需求将放缓,未来的预测有V”、“U”,还有悲观的“L”型未来机场建设需求永远达不到2019年的水平特别是国际航空资源可能长期闲置!机场建设怎么办?

二、发挥新基建的牵引与拉动

传统基建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让国家具备了稳定的基本框架,而新基建是指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新基建在机场建设的应用

15G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是智慧机场建设与夯实民航强国的核心动力。5G 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应用,简化旅客流程、全流程自助等新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5G必将带来无人驾驶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飞行区和货运区的深度应用。

2城际交通,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意见》聚焦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利用城际交通挖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潜力,做到硬件、软件设施的全方位联通。另一方面利用城际交通使机场带动周边区域和所在城市经济,发挥“发动机”的作用,创造机场与地方双赢的局面。提高中转服务水平,缩短旅客中转衔接时间。

3以图像设别、神经网络为基础的AI技术正在促进民航快速发展,民航正在利用AI建设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通过智慧化手段加快推动平安、绿色、人文目标的实现。全自助、无纸化……让旅客出行真正感到AI带来的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体验。智慧让绿色更加绿色,使服务更有品质!

4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是建设绿色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到2030年碳排放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充分利用新基建使机场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真正打造绿色机场。广州机场利用新技术使飞机地面滑行时间平均较低1.4-1.8分钟。

、启示

1、重新审慎分析需求,需求是机场建设的起点和归宿,需要正视本次疫情对于需求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国际航空,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闲置的国际资源、控制F类滑行道等的规模。计算需求往往不同于实际需求,各个机场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航站楼和飞行区设施的短板,对症下药。

2、重视融资策划,2018年机场行业的利润总额为173.2亿元,6 家上市机场利润总额占到了机场全行业利润的68.55%,国内 7-8 成机场处于亏损状态,后疫情时代这种状态可能更加严重。机场的客流量达到1000万以上才能盈利客流量达到3000万以上,机场开始由依靠航空性业务推动业绩增长转为航空、非航共同推动业绩增长机场免税业务发展的前客流量达到6000万以上,国际吞吐量达到1500万以上。要根据需求预测,做好项目设施的区分、认真做好投资和运营费用的平衡分析,弱化机场交通设施的功能,根据预测的需求标准尽可能做大商业的面积。

3、发挥新基建的作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提高产学研供需对接能力,着力解决制约机场发展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双向赋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 ”“智能 ”升级,发挥5G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作用,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打破既有产业边界,促进传统基础设施与前沿科技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空间共用。

4新基建更加地重视绿色化和可持续化,传统基建虽然效率高,充分应用了我国的人力资源丰富的特征,但是也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不够绿色化,而新基建专注于的数字技术,带来的污染更少,更加可持续化。机场的改扩建要在补短板和强弱项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对传统基建的过度依赖,增加投资的有效性。

5、发挥新基建的融合特点,农业时代区域发展取决于自然环境禀赋,工业时代区域发展取决于交通区位优势,信息时代发展取决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新基建具有主体和服务功能可分离的特性,如凤凰机场的数据中心可以支持大兴机场运行;行李系统是传统机场主要的组成部分,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能否将行李系统交给第三方的物流单位,如菜鸟和京东等。新基建将有助于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有助于平衡我国机场发展格局。各地要有全国一盘棋意识,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做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激发经济新优势。 

参考文献:

1.顾胜勤 对“新基建”与民航未来发展的探讨,民航资源网,2020年5月6日

2.刘武君 机场土地开发研究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