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科学日报】华人女神经科学家曹颖教授获2018麦克阿瑟天才奖;Nature Biotechnology:大脑情绪解码

 brainnews 2020-10-24

科  学  时  讯


1,Nature:推出小鼠细胞的开源数据库---Tabula Muris

来源:转化医学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陈-扎克伯格生物中心(Chan Zuckerberg Biohub),弗吉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医疗保健系统和加州大学的一个庞大的研究团队组建了一个名为Tabula Muris的小鼠细胞信息的开源数据库(网址:https://tabula-muris.ds./)。

在他们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标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of 20 mouse organs creates a Tabula Muris”的论文中,该团队描述了如何获得这种数据库中的信息以及如何使用它。

阅读链接:

Nature:推出小鼠细胞的开源数据库---Tabula Muris

2,nature biotechnology:大脑情绪解码

来源:思影科技

南加州大学Sani和Shanechi等人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此研究建立了一个模型框架,用以解码7位癫痫病患者的多处颅内记录的情绪状态变化,这些癫痫病患者在多天内间断性地自我报告情绪状态。该研究建立了情绪状态的动态神经编码模型和每个个体相应的解码器,并证明可以从神经活动中解码情绪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阅读链接:

nature biotechnology:大脑情绪解码

3,Alzheimer’s & Dementia综述︱阿尔兹海默病(AD)中焦虑症状的生物标志物

来源:逻辑神经科学

Flow chart of articles included and excluded in review.

2018年10月3日,在Alzheimer’s & Dementia(IF = 12.740)上发表了由多伦多Sunnybrook研究所和多伦多大学的科研究者们共同撰写的一篇以Biomarkers of agitation and aggre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为题的综述性文章。

文中,Myuri Ruthirakuhan等人对2018-NIA-AA Research Framework和FDA-NIH BWG(the Biomarkers、EndpointS、other Tools Resource)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系统讨论,通过详细揭示AD患者的焦虑症状和针对焦虑症状的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未来靶向焦虑的标记物的发现提供见解和依据。

阅读链接:

Alzheimer’s & Dementia综述︱阿尔兹海默病(AD)中焦虑症状的生物标志物

4,这种常见的皮肤病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除了记忆丧失或开车时的混乱。发表在《神经学年鉴》(Annals of Neurology)期刊上的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标志也可以写在你的脸上,即玫瑰红斑。

阅读链接:

这种常见的皮肤病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5,智能手机、夜光与儿童双相情感障碍

来源:精神时间

蓝光与健康风险的升高息息相关,影响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神经疾病、胃肠溃疡和不良生育等疾病。对青少年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影响最大。所有相关研究都表明,遵循昼夜的自然变化规律可以改善身心健康:明亮阳光的清晨、低水平蓝光的夜晚、漆黑一片的卧室。

阅读链接:

智能手机、夜光与儿童双相情感障碍

6,减少焦虑的最佳技巧是什么?

来源:大话精神

横膈膜是一个圆顶状的肌肉,位于肺腔下方。这种肌肉在呼吸时变平并收缩,这是你在呼吸时首先需要使用的肌肉。这种呼吸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它能帮助大脑更好地吸收葡萄糖和氧气。这有助于你开始放松,全面改善你的日常生活。做隔膜呼吸并学习这种放松技术时,目标呼吸周期是每分钟6次。文中介绍了这种呼吸方式的详细步骤和方法。

阅读链接:

减少焦虑的最佳技巧是什么?

7,预防肥胖,从娃娃抓起!

来源:热心肠研究院

  • NEJM:预防肥胖要从娃娃抓起,小胖子基本都会长成大胖子;

  • JAMA子刊:胖爸妈如何不养出胖娃?改变家庭环境或有帮助;

  • Cell子刊:不含BPA≠安全!替代BPA的双酚,对小鼠生育健康有害,波及3代;

  • 孕妇产前的一氧化碳暴露影响后代女婴的肺功能;

  • Lancet子刊:孕期及产后早期的抑郁,可影响后代的精神问题;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余晓丹:产前砷暴露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

  • 复旦大学:孕期BPA暴露影响儿子的生殖系统;

  • 美国婴儿食品也存在铅镉污染超标;

  • BMJ:高剂量叶酸,能否预防高危孕妇的先兆子痫;

  • Lancet:鼓励对胎动的觉察,能否降低死产率?

阅读链接:

预防肥胖,从娃娃抓起!| 母婴之声

阅  读  分  享


1,诺奖之后,重游《两只小鼠的江湖 (全集)》

来源:礼来亚洲资本

2018年10月1日, 美国的James Allison博士和日本的Tasuku Honjo博士因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奠基性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我们特此重发《两只小鼠的江湖》合集。

文中对两位获奖者和华人科学家陈列平在这一领域做出的贡献有简短的介绍。 更重要的是,我们借此重温把诺奖级科学发现转变为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医疗手段的艰难历程。这一历程需要众多的科学家、医药人、和企业家艰苦卓绝的奋斗,也需要大众、政府和投资界长期一贯的支持。 

阅读链接:

诺奖之后,重游《两只小鼠的江湖 (全集)》

2,这7种认知偏差,正让你越来越蠢 

来源:心理公开课

人类的「认知偏差」实在太多了,了解这些认知偏差,是改变的开始。

  • 自利归因偏差(self-serving bias);

  •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actor-observer effect);

  • 错误定价(misvaluation hypothesis);

  • 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theory);

  •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

  • 后视偏差(hindsight bias);

  •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有这么多让人犯蠢的认知偏差,该如何避免呢?

  • 改变你的元认知;

  • 没错,你应该对号入座;

  • 慢下来,慢下来,慢下来。

阅读链接:

这7种认知偏差,正让你越来越蠢 | 年度好文

资  讯  信  息


祝贺!华人女科学家曹颖教授获2018麦克阿瑟天才奖

来源:学术经纬

近日,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公布了2018年的获奖者名单,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华人女科学家曹颖(Doris Tsao)教授入选榜单。

曹颖教授任职于加州理工学院,同时也是HHMI研究员。她利用大脑成像技术、电生理技术、以及数学模型,来研究神经科学上的问题。最为人所知的成就之一,就是揭示“大脑识别面部”背后的神经科学机理。

详情链接:

祝贺!华人女科学家曹颖教授获2018麦克阿瑟天才奖

推荐  

  • 每天十分钟,学习神经科学的顶级文献;

  • 加入“brainnews—小狗阅读”神经科学领域交流群 (联系管理员:brainnews_01,免费加入)

审校:Simon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PNAS:帮助神经元“打架”,成功阻止“暴饮暴食”;新发现:朋友越多,大脑越大?

2,【脑科学日报】Nature protocol:光遗传学与fMRI技术结合;PNAS:血脑屏障如何“挤出”药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