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声传译时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brainnews 2020-10-24

一项新的脑电研究揭示了同声传译过程中大脑如何利用更多的认知资源来保存记忆和处理信息。研究人员利用脑电(EEG)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同声传译过程中的神经活动。利用事件相关电位作为检测片段注意深度的指标,研究人员评估了同声传译过程中记忆与听觉感知之间的竞争。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法国语言学家Daniel Gile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在同声传译期间,大脑执行三个并发的心理操作:开始以原始语言感知和处理当前信息片段,随后将先前听到的信息存储在记忆中,最后以目标语言生成等效消息。研究人员决定使用EEGERP方法来测试这三种操作是否同时进行,或者是否有动态重新分配它们之间有限的注意资源。 

人脑中的数百万个神经元通过短暂的电脉冲不断地交换信息。可以使用脑电技术(EEG)从头部表面记录大量神经元的活动。脑电是一种研究认知过程的有效方法,并被用于许多研究领域。

参与者(9名专业同声传译员)将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演讲从俄语翻译成英文再翻译回去,他们的大脑活动被记录下来。与原始语音并行地播放持续时间为50毫秒的与任务无关的探测刺激。它们也被大脑处理并引发事件相关电位。然后将EEG记录分段,其开始对应于与任务无关的探针的开始。通过对这些脑电图段进行平均,研究人员确定了大脑对探针的系统响应,即事件相关电位。获得的结果使研究人员能够量化同声传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听觉注意力的变化。

数据表明,同声传译者以动态重新分配注意力的方式工作。特别是,随着来自说话者内容的积压增加,翻译者处理信息的深度减小。换句话说,翻译者越多地落后于说话者,工作记忆以保存和处理先前的信息所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而处理新信息的资源则越少。

The top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are shown for low (A), medium (B) and high (C) WM load. WM load estimation method: CL.  PLOS ONE.

同声传译的艺术与逐字翻译不一样。相反,它是知道何时减慢,从说话者的话语中抽象出来,以便能够从说话者之前的话语和常识构建的更大的语境来产生优雅的翻译。

“与此同时,重要的是不要落后于演讲者,”该文章的作者,专业的同声传译员罗曼科什金解释道。“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的同事找到完美的单词数量,使他们能够理解并传达对观众所说的内容的意义而不会因为记忆超载而遗漏重要的细节。”

“我们的研究结果将帮助我们设计一种对同声传译员进行排名并找到最佳‘工作点’的方法”,该研究的作者之一,Liudmila Mezentseva-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认知与决策中心研究员Alex Ossadtchi说。

来源: Liudmila Mezentseva-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

参考文献: Open access research for “Testing the efforts model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n ERP study” by Roman Koshkin, Yury Shtyrov, Andriy Myachykov, and Alex Ossadtchi in PLOS ONE. Published October 24 2018.   doi:10.1371/journal.pone.0206129

作者信息


原文链接:https:///eeg-cognition-10581/

编译:Clsr(brainnews创作团队成员)

校审/排版Simon  (brainnews编辑部)

前 文 阅 读

 

1,什么造成了疼痛的不愉快体验?

2,神经元也会“抑郁”?过分活跃的脑细胞可能导致抗抑郁药无效

3,Science: 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神经炎症中髓系亚群分化图谱


Brainnews脑科学社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