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三木秉凤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6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人生之意不在于人生本身,而在乎于山水之间也,人间沧桑不过中庸道用,世间万象亦不过生灭途践,所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常言,智者智商天下,仁者情商无比!《系辞传》 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大观世间万象,看似玄妙神秘,其实皆不出“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原理之妙用。仁与智乃为圣贤毕生之求,仁者爱人故而天下皆友,智者行道故而不落术畴之败,仁乃人道之根,智乃天道之通。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天道实为一道,至仁者必智,至智者必仁,行仁也博爱之显,行智也博爱之用。且仁且智,则为君子,所以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越是准确清晰也就愈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愈加谦逊与自卑中君子谦谦由之而来。

          君子定位,内心之仁智而道行之中庸,故而循道而行以达阴阳动态平衡。然而在功业绵绵中人往往以我为中心而不是以万物“和谐”为目的来处理一切外务。庄子在逍遥流中曾用鹏与鴳两种鸟来比喻处事的境界,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背负青天翼若垂云,翔于南海之滨,池塘边的鴳雀讥笑说,它还能飞那儿呢?我虽腾空不过几丈,但蒿蓬之间上下自如,这才是飞翔中最好的境界,此之小人一叶障目见己之渺,而不见君子泰山之阔。大丈夫因能胸怀天下,高瞻则必远瞩,凡俗人忙碌于食衣之裏,井蛙则观小天星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境界,这个境界的形成取决于自己的仁智、心量、眼光、观念、实践、能力、谋略、环境等多层复杂因素,当为一果多因。然而境界的高低却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宏阔走向和目标。犹如大鹏展翅南海翼垂云间而鴳雀却跳跃于蓬蒿之间安居乐业一样。而人性之缺陷与短视往往只看到自己的星光璀璨,却看不到日月辉煌寰宇。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公认的博学而谦逊的哲学家,他从不以学术权威身居,当众人都称赞他最聪明时,他却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此言告诫我们人性的缺陷是什么?是井蛙观天!人性短板很多,但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以致傲慢我大及自以为是也许是人生最大的短板!人性的长板很多如慈爱、孝顺、忠诚、正直、善良、公平等,然而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提高短板高度的过程,因为即使你在修养中还剩存一块短板,关健时候也会漏尽你生命的全部!木桶原理的诫勉之义元源于此,因为木桶盛水以最低的板子来衡量其容量。试想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用生命打拼出的地位、财富、名誉会因为一块短板的存在而最终消失殆尽!所以人生功绩不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获得,而是以克服自己的劣势而保存,这就是智!《孙子兵法》之战谋精髓即战争的目的不是如何“百战百胜”打败对手而是让一个国家、民族及人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仁!所以一个真正具有文化底蕴的百年老店不是盲目追求世界五百强般的高度与荣誉,而是在冷静、信誉和质量中拉长自身生命的长度与社会认知!精英企业因盲目扩张而取得短暂辉煌之后又盛极而衰的例证比比皆是。

          内修则外治,内理则外教,内圣则外王!人之一生往往关注外在的有形东西则欲海无边,而修养内心的无形东西则匮寥无几。一个牧羊人若完美无瑕地控制整个羊群,最好的办法不是控制领头羊而是鞭策末尾羊。在茫茫人海中我们不需具备领风世界的能力,只在鞭策中找准人生的短板从而让自己一生立于不败之境,便是真真君子矣!仁者无敌,智者无败,用心悟达则恒用终生!子曰:智者乐,仁者寿。人生恒乐,源于心达万物之理,故而天人合一。人生恒寿,在于“死而不亡”超越生命本身之所求。仁者乐山,是因为山具厚重纯朴之本性,承载万物之胸怀。智者乐水,是因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观于天下,一切见仁见智的正确观点,当是万物为我所用而不为我所有,万缘为我所恩而不为我所求。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7

工夫一到   滞寒自通

          生命之悲在于其价值趣向低下!或者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没有高尚的价值观,亦或根本就没有价值观!将人生降格为动物需求,碌碌为物欲而茫然混沌一生。人生应当超越物质羁绊,向精神蕴涵升华,这就需要用文化来修养内心世界。一个人没有文化犹如没有灵魂,文化就是用文字包含的道理与观念来化导灵魂以提升灵魂高度的,而通达道理之滞则需要下真工夫!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庑乱繁杂的思想世界!苍穹万星纵横,不知北斗何在?不管香车宝马豪家,还是家徒四壁人家,其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文化无知”。不管资质聪颖还是愚鲁,我们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修行绝非为衣食住行而坠尘凡,试想能随灵魂遨游长空来去自如的不是财富楼榭妻妾家私,而是文化落在灵魂深处的斑斑印迹。人生第一精神需要是文化修养,文化学习,文化沉淀!而非知识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沉淀!也愿天下同侪能弃术回道,弃欲向公。

        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之“学而时习之”并非为金榜题名,并非为金玉满堂,并非为豪宅美妻,文化只为求道者而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灵魂,一切宇宙人生道理皆承载于文化长河之中!或饱尝于寒窗求学之苦,或埋头于焚膏继晷之下,或翩访于圣贤良士之门。人之差距,不在智商之高低,而在于意志之笃行。独占鳌头非偶芳,暮色秋晚知叶黄,云逐千里风卷雪,净心入文是归乡。 星空隐尽山头月,却逢寒径吟诗客,代代文豪如之涌,泪洒天涯孤寂过。人生失得尽心藏,策马驰野遍荒凉,志播万种天地间,世世天观后文昌。 李白昔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学习过程就是工夫累积而思想悟达之过程,这是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内心自信与灵魂畅达。我们所言的鬼雄与英雄,又有何区别呢?其实就是为何而奋斗的问题!为文化事业而奋斗终生,用文化架起人类通向智慧的桥梁,死又何憾?

         我还记得刘伯温《卖柑者言》曰:“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哉”。然而那些外表光丽而内无文化之人又何尝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有人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推脱文化学习,我只用“莲出泥而不染,濯清漪而不妖”来回答万众之疑,人虽不求与古贤齐名共志,但解些古贤道意以应用于实践也算做一种人生小得吧。 人生犹梦,洸洸尽醒,清茶素食,白丁朴儒,虽无桃源之美,却享陋室之净。孔子居于夷地而言何陋之有,我们又奈羞于比上不足呢? 暮色之时,叶随风下,雪云渐墨,朝霞残尽。星空月隐,山客缤纷,文豪秉笔,天涯无亲。失得由心,驰马旷临。

         《弟子规》曰:工夫到,滞塞通。劇明人生许多感悟必须在触动灵魂之后方显英雄本色!我们不能将太多记忆仅仅停留在云层表象的光芒之外,而败絮其中。 由体表致体内与由表象到灵魂,两者所感悟的铭印深度与切肤之受终究是双重蓝天。我们从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青松咬岩”之势,这是通达万理之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宇宙胸怀。子曰:后生可畏,焉知后者之不如今也?自古迨今,人生其实就是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修行。 任何学问只要“工夫一到”则“滞塞立通”矣。 春夏秋冬不过是季序的向人间传递的天道言耳。 当略略了悟生命的本质之后,才知道生命的物理意义、哲学意义以及宗教意义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者与明者?今日方能寻得几个? 讷讷然不知所向,茫茫然不知所归,人言我亦言,人非知亦非,尚存真我乎?

          由文化坠落为知识,由全局坠落为条部,由大道坠落为小术!世界百年教育的最大失败就是将“知识技能”教育代替了“文化思想”教育。 天之苍苍,流云无泪,地之茫茫,九野隐光。 青取之于蓝,而不彰显色稠颜阔,青胜之于蓝,而不隐匿辉煌灿然,此乃万物之本欤,不卑不亢罢耳,不骄不躁而已。天下万象,看似萧萧不止,然其内理,却熙熙然本自简易,是否通达,工夫为基!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于山东潍坊,1985年至济南学习、1989年工作至今,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自信。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375

扫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