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爸回乡下过年||郭艳华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陪爸回乡下过年


                             一一郭艳华


      腊月十四,冰雪尚未消融,寒气依然咄咄逼人,爸就从郑州打来电话:“我要回老家过年,你给我收拾一下老屋吧。”“郑州有暖气,家里条件差,零下十几度,你受不了。”“不中,我一定要回家……”父命难违,驱车十里,回到了我的老家。三十八年的老房屋,虽然开着空调和电暖扇,但温度在这严寒逼人的季节却显得微不足道了。望着墙角多年的积尘,心里涌出万般无奈。父都八十多岁,生活难以自理,今年又染恶疾,不得不到郑州住院看病,然后到三妹家休养。现在非要离开三妹家回到乡下,是久住心烦了,还是知道自己风烛残年……不由得心中泛起几多凄凉,我扪心自问,身为长女的我为父母做了多少?对家的奉献又有多少呢?可那精神和物质的富有,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而父母老去的时速要比努力的速度快。于是,我放下苦思,丢掉疲惫,全身武装一番,拿起扫帚,从上至下地清扫起来。灰尘在手足舞蹈中满屋曼菲,身上的寒冷被辛勤驱赶的无影无踪,不到两个小时,里里外外的屋子,全被狂扫舞帚中清理一遍,尘埃落地,倒显得寒冷的屋子温暖起来。望着老屋,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一父母要回家过年了。

       腊月十六的中午,三妹把爸送回了老家。当打开车门,三妹夫搀扶着爸走下车来的那一刹那,我的泪水夺眶而出,爸脸色发黑,长着许多小脓疱,弯腰驼背,手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一幅老态龙钟的神情。我拉起爸的手,一股愧疚的哀愁涌上心头。爸曾经是小城有名的企业家,领导几百多名职工完成全县三分之一的税务,还获得了省橡胶防水卷材科研成果一等奖。没想到时光竟流失的那么快,转眼间,爸变得苍颜白发。虽然平日里抽空回家探望父母,可这次见到了爸,极度伤感,几多愧疚。稍许,三妹向我说了爸的病情和药物的负作用,母亲也走过来向找叙述着父亲的身体健康状况。耄耋之年的父母中,虽然母亲生活自理状况不差,可父亲的病和腿软无劲一直是困扰母亲,爸每次穿衣,脱衣要母亲帮助,因我姐弟六人都有工作,照顾父亲成了一大难题。虽然家中冷暖无牵挂,可父亲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是我们姐弟所担忧的。唯有时时陪伴在父母身边才是解决赡养父母的唯一途径。可又很难办到?百善孝为先,我清楚地知道孝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在有限的时间内,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需要我们常常厮守在身边,为父母排忧解难,安度晚年。叙谈中父母的唠叨着家中琐事,几句安慰,几多虚寒,也难表达对父母的牵挂和担心。也难解决父母身边无人照顾的困难。扶着爸慢慢下床,一步一步从里屋挪到外屋,跟着父亲的脚步慢慢地行走,仿佛儿时父亲双手拉着我蹒跚学步,多么相似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令我回味着那父爱无边的场面。

   夕阳已落地平线,我又踏上回城的路,耳边一直回响着那首“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的旋律……我的泪如泉涌。
                     
      一夜的风,将满天的雾霾吹得个干干净净,一轮红日耀上了天空。腊月十七,我沐浴冬日的暖阳再次驱车回到娘家。先燃着了娘厨房里的土灶,大锅里加满了水,从屋外捡几根玉米叶子和玉米杆,点火、添柴、烧热了一大锅热水。红红的火苗吱吱向上窜,开水冒着汽泡,仿佛要跳出来和你聊天似的。清早工作安排就绪,开始了一天的擦洗营生。将近中午时分,太阳照射在窗户上来了,屋外也逐渐暖和起来。我系上围裙,趴在土灶上,拿起抹布,一丝不苟地刷洗起碗筷来。一遍,两遍,望着干干净净的食具,再望两位老人,特别是爸坐在充满阳光的小院中,露出的久违的笑容,我心中泛起一种感慨:这就是落叶归根吧,我累着也幸福着。


                
   每年过年,爸都是早早准备,淘麦,打面,去馍店蒸馍,再分送我们姐弟几个。接着赶年集,一趟,两趟,直到把年货办得足足。然后他就开始炸菜,做肉,让我们提前享受过年的快乐和幸福。可今年这一重任无人能承担,为了让二老高兴,我们就分配到人,弟弟买年货,我负责做,放假的孙子,外孙,重外孙回到二老身边,端水,送饭,扶着锻炼,沉寂的农家小院终于有了生机。腊月二十三,我和发面,蒸枣山,娘烧锅,爸坐在旁面看着,指点着,孩子们围着案板等着在枣山上按枣。我先揉两条面剂做龙身,大侄子帮着剪龙鳍,小外孙往上按枣,小外甥忙着递工具,然后揉一根细面脐折个“福”字,二龙戏珠,福星高照,刺猬爬山的吉祥大枣山做成了。爸高兴地说:“像,很像。”小孩子们忙着拍照,发朋友圈,还喊着,龙来了,福来了。弟说,这样的枣山能卖五十元。一家人其乐融触,庆贺着新春的到来。


   蒸好枣山,炸菜,做肉。爸颤颤巍巍站在厨房指挥着:炸菜时,油要八成热下菜,下菜时火要大些……我按爸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操作,炸鸡,炸鱼,做条子肉,两天完成任务,外地工作的妹妹、妹夫也陆续到家,吃着,喝着,聊着;小孩子们追着,笑着,闹着;爸仿佛找到了以前过年的年味。

    
    除夕,吃过早饭,调好浆糊,找出对联,每个房子都要贴上一幅对联。这就是过年的传统和喜庆,“宽对联帖主房,窄对联帖配房”,弟一边在对联上抹刷浆糊,一边在向小辈传授着帖对联的要求。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一字一句地推敲和认证。上下对起了吗?对联边上粘好吗?一件贴对联的小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絮叨中懂了许多。不一会儿,主房、偏房,大门上的对联都整整齐齐地贴好了,在太阳的折射下,满院泛着红光。爸拄着拐杖站立在小院中央,脸上放着红润,指导着孩子们放声朗读:


   学海拼搏终有果  成功之后报父恩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

    这一幅幅的春联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日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也承载着家人的期盼。这声声炮竹,预示着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也盼望着父母年年有今朝,岁岁有今日。


作者简介

   郭艳华,鹿邑县真源中心校高级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曾发文于《河南日报》《周口晚报》《新鹿邑报》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400

扫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