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艺术在社区的非遗水书传承与发展||张兆铼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书法艺术在社区的非遗水书传承与发展

非遗传承人 张兆铼

    进入新时代,非遗文化如何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面临许多诸如场地、资金、设备等困难和问题,尤其是没有一个单位作依托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更是困难重重,我们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非遗水书书法研究组就碰到这个问题。直到去年,我们依托新建的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街道舜耕路社区,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都迎刃而解,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一年多来,我们配合社区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受到社区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也创造了一些新颖做法和经验。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寻找可靠依托,立足社区,开展非遗文化的宣传与传承。

我们非遗水书书法研究组于20154月经过批准成立的,成员比较分散,多数属于省直单位的、少数是市直单位的,非遗水书研究组没有具体单位作为依托和支撑,活动比较困难,诸多问题很难解决。虽然我们的初衷是为街道社区组建的,但是社区也没有固定的地点,暂时和历下区青年东路社区在一起办公,我们只好“打游击”式的开展活动,场地、设备等是临时借的,活动资金是个人掏腰包的。常常因为场地问题而不得不取消活动或者临时改变时间、地点。有一段时间,因为没有场地,半年没有搞活动,会员都有一些想法,活动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正在我们一愁莫展的时候,去年56月份,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街道舜耕路社区新建办公楼启用了,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将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非遗水书书法研究组编入社区的书画院,作为社区的一部分,纳入社区整体工作管理,这样我们既有了落脚的地方,又有社区的支持和领导,使非遗水书书法组从此获得了新生,各项活动也有了新的起色.实际上.我们是双重身份,对上我们是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省直非遗水书书法研究组,对社区我们就是社区书画院。

二、围绕社区中心工作,创造书画活动新方式。

我们省直非遗书法研究组既然是社区的书画院,社区就为我们提供了所需场地、设备及笔、墨、纸张等材料,我们就扎扎实实地为社区中心工作服务。我们把本组书画活动融合在社区的工作中:即将本组书画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一结合,我们才发现:过去是空有一身技艺,无法伸展能力,现在才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书画家的积极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困难和问题也得到迎刃而解。这对于没有单位依托的基层书画组织,如何开展活动?!我们也算是一个创新模式。比如:我们结合街道社区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在创建文明城市、新年和春节期间,我们组织书画家书写济南市统一的标语口号,结合新年、春节,邀请山东大学书画院副院长、专家来讲“中国古楹联”,邀请非遗传承人张兆铼先生讲解非遗水书资本知识,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书画家当场写春联、献福字,先后写春联200多幅,福字300多个,组织书法家,配合社区走访空巢老年人,送去春联和慰问品,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送到空巢老人心上。我们组织的“迎春笔会”活动,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完成作品16幅,全部捐献给社区进行公益活动和展览,提升了社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使社区居民受到极大的鼓舞。

三、创新书画活动新形式,把学习与娱乐结合起来

我们的活动立足社区现有的条件,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宣传阵地作用,不断通过举办书画讲座、组织书画家和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加大对新时代文化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使居民自觉运用新时代思想来武装自己。今年1月,社区为书画组提供约200平米的活动场所. 社区党委书记高利华同志亲自与书画家们座谈和讨论,邀请书画家将书画创作融入社区文化,和社区居民一起,开展以“创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文化社区、温馨社区”为主题的活动,而后又以多种形式进行活动,使社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职工活跃心情,繁荣社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搭建一个互动、学习、娱乐的平台,我们的书画家现场献艺,使大家感受社区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居委会成员对社区群众的关怀,营造社区和谐气氛,努力构建文化型社区。

四、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壮大社区书画队伍

  我们在开展书画活动中,注意根据社区要求,积极主动考察,将本社区居民中,符合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章程标准要求的、有理想、有事业心、有能力的书画爱好者及时吸收到水书书画组来参加活动,同时报送省研究会,发展为会员,壮大队伍,更好的为中心工作服务。原来我们小组只有12人,还有一些不能参加活动的,现在已发展到1 6人。我们计划2018 年组织系统调查研究,发现书画人才,还计划多组织一些群众性的非遗水书书画学习和交流活动,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书画人才,并把他们吸收的书画队伍中来,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现在社区还为我们增设了省直水书书画群《舜耕茶香园(邻里互助)群》,主要是方便大家相互交流、联系。我们决定,书画活动室对外开放,并提供笔墨纸张,方便大家来活动、交流。

经过半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总结归纳为四点经验:一、发挥社区宣传作用,将非遗水书传统书画的传承纳于社区工作生活之中.二、发挥社区纽带作用,将非遗水书传统书画培训放在社区文化重要的位置上。三、发挥社区平台作用,将非遗水书书画文化引入社区、引入居民家庭,共同营造崇尚优秀非遗传统书画文化的良好氛围。四、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加强非遗传统书画教育基地建设。实践证明: 非遗文化必须依托基层社区才能更好的开展和组织活动、才能更好的发挥非遗书法的传承作用,才能调动书画家和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非遗文化才有活力;只有配合社区的中心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绩。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争取为社区居民贡献更多更好的非遗书画精品,为传播弘扬中国非遗水书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区、文化社区、温馨社区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张兆铼,非遗传承人,中国国宾礼艺术家, 文化部艺术人才 ,中华水族古文字书法家,慈善艺术家,中美中法杰出华人艺术家 ,英国牛津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济南市工商联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济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香港)会员,华夏北海国际书画院水书创作室主任,中国东夷书画研究院院士,藏品艺术网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委老干部老年书画研究会终身会员。青年从师著名书法家张耀峰门下,得到身教真传。2001年研制成功硬笔大字多功能的书写笔,使硬笔大字有了突破、继承与创新。曾先后参加了国内书法大赛获奖。2016年嵩山少林寺第31代弟子德昭大师为张兆铼亲自书写<铁笔硬书第一人>。2016年8月获第六届”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大赛银奖。2016年11月参加中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获二等奖。2016年11月被全国多家网站、报社推荐为好品牌影响力书法家。2017年2月书法作品被中国时代文艺名家代表作典籍编委会评审为一等奖. 2017年4月入选中国邮政”中国名片一带一路”珍藏集邮册。2017年4月入选《中华书画史诗》。2017年8月入编纪实丛书《大国崛起》。2017年9月入选文化部艺术人才库。2017年9月入选中国文联、中美协、中书协、文联出版社《中国美术选集-书法卷》和1949年--2018年<中国美术图鉴>.2017年11月<非遗水字书法艺术探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2017年12月荣获全国首届民俗文化艺术邀请展金奖。2018年元月7日被北京非遗保护中心授予非遗传承人称号。2018年元月30日获欧洲文化中心协会”2017年欧洲华人十大影响力人物榜” 。2018年2月获中国紫光阁国礼中心授予<中国国宾礼艺术家>称号.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424

扫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