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那些事儿 (外一篇)||王保利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受          活

      王保利

        二哥占芳酷爱音乐,他昨天帮我们家挑选购买了一台留声机,安装调试完毕,听着《木村好夫之海峡》,他深有感触地说:听音乐,真是受活。

         “受活”一词,是我们的日常俗语,指享受生活时的快乐感受,和年轻人常用的“爽”意思差不多。害怕他人看不懂,不解其意,便去搜索,点击出来都是小说《受活》的介绍,可见《受活》让人受活的程度。在小说《受活》中,阎连科虚构了一个叫受活庄的地方,这是一个遗世独立、鲜为人知的村落,所有村民都天生残疾,反而视身体健全者为另类 。主人公柳县长异想天开,想用重金购买列宁的遗体以发展旅游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受活庄被柳县长惊喜地发现了,于是,这个由残疾人组成的村庄开始走向外部世界。小说的标题“受活”是北方方言,意即享乐、享受、快活、痛快淋漓。

        这下,大家明白了。你也许迫不及待想讲一讲受活的内容,表一表受活的个例,甭急,容我替你慢慢道来。

         受活,实际是一种心理满足。写这篇文章时,脑际迸出这样一幅记忆犹新的画面:2006年10月,公司在一家酒店举办十周年庆典,300名员工尽情享受丰盛的自助餐,可年过半百的工会主席什么也不吃,却一连喝了4碗浆面条,他一抹嘴乐哈哈笑道:安适,受活。

        受活,也是某一时期心理慰藉。闲暇之余,开怀畅饮一杯小酒;晚霞飞天,借景吟诵一句小诗;劳累歇息,抓紧嘬吸一口小烟;风光旖旎,对焦拍摄一张照片。

       受活,是通过努力采撷的硕果。顽强拼搏,领奖台高奏雄壮的国歌;激烈鏖战,胸前悬挂金灿灿的奖牌;奋笔疾书,鲜活文字一篇篇见诸报端;十年苦读,喜吟吟跨入心仪大学的门槛......

        受活,是生活滋润的真实写照。冬日暖阳,一群大叔大娘晒着太阳唠着家常;社区广场,奶奶外婆背着孙子孙女在小区内怡然自得;餐桌边上,自己做的一桌好菜让家人吃嘛嘛香;群英河畔,栓宝银环对唱的歌声在荡漾。

        受活,是自娱自乐的具体表现。是乐此不疲的广场舞,是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是天南地北的旅游,是“红薯”“落叶”诗歌的聚首。还有呢,涨工资的喜不自禁,油降价的喜形于色,住新房的乐在其中,重相逢的泪眼婆娑。

        受活,体现出一种成就感。是教师的桃李满天下,是军人的凯旋归来,是农民的丰收笑容,是航天城的一飞冲天,是支付宝的即时兑现,是粮票布票肉票都进入了博物馆,是忍饥挨饿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受活,除了人世间的怡然自得外,自然界也有独享其乐的一面。辽阔草原,骏马在飞奔驰骋;湛蓝天空,鸿雁在展翅飞翔;清澈湖面,金鱼在欢快畅游;百花园中,鲜花在尽情绽放。

        此外,受活还赋有诗意,别有情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恬淡闲适的受活;“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王维洁身自好的受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辛弃疾恬静夏夜的受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是李清照怡人心境的受活。        当然,还有令人唾弃、纸醉金迷、一味追求享乐的“受活”,则另当别论,在此不值一表。

         受活是苦尽甘来心态的写照,是如沐春风活得洒脱的体现。

        正写得受活,爱人问我在写啥?我说在写《受活》。她说每天忙家务挺累的,我说要学会“放下”,对,“放下”不也是受活的一种表现?

     (草于2018年12月29日下午)

太极那些事儿

王保利

新年第一天,原单位同事松波发来一张老照片,那是2006年我与10名穿太极服员工在文艺晚会上的合影。凝视这张老照片,抚今追昔,往事一古脑浮现出来,情不自禁援笔为文,想写写自己耳闻目染的太极那些事儿。

   儿时,我们住在焦作矿务局王封煤矿家属区,我们家东邻郑伯老家是温县赵堡的,他老家时常来人,在比比划划耍拳,后来得知耍的是太极拳,又后来弄清耍的是和式太极拳,再后来才知悉太极拳门类众多,陈家沟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蜚名海内外。

        七十年代初,我们还没上小学,家属区几个同龄的孩子跟着郑大哥学起了太极拳。自己从小就文弱,只学了起式、白鹤亮翅、单鞭等几个动作就不再学,西邻来喜等坚持玩到今天,且有模有样。那时,自己虽然不玩了,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傍晚时分,或看小伙伴们一起练拳,或到郑家听些有关太极拳的一些稀罕事儿,比如太极高手练到一定程度,一拍屁股能飞上房顶,彭真委员长练的就是和式太极拳等。最喜欢看他们推手,两个人胳膊搭在一起,推来搡去,撤步进腿,引化拿发,几个来回,一人猛一发力,把另一个人打一趔趄,看得出功夫深浅,输赢结果。往往被打者摆摆手红着脸不来了,胜者抱拳以胜利的姿态故作谦逊说声“不好意思”。也是从此知道了柔中含刚、四两拨千斤的含义。

       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一点也不假。每每赵堡乡下来人,学拳者都云集郑家,或练几个动作让老师正正架,或推手切磋一番。有一年夏天,郑家乡下来一位穿着黑卦、脚蹬布鞋、一米六左右、五十来岁精瘦的亲戚,其貌不扬,一点也看不出他武艺高强。几个练得颇有名声的拳者与之交手,没两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尤其是一趾高气昂的高大胖叔,没看是咋回事,就被打出两米开外,摔倒门外。真是眼见为实,只不过这些真功夫没有影视剧中那么花哨好看罢了。   

        随着时间的变徙,焦作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太极圣地、山水焦作成为我们名副其实的名片。尤其是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太极拳好”,是对太极拳的最高评价和最精辟的总结,使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日益兴盛起来。1992年起,温县开始举办国际太极拳年会,以太极拳为切入点,架起了太极拳对外交流的桥梁。年会的举办,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参加年会的国内外朋友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受到了焦作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年,年会易地焦作,2005年起,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2009年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升格为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政府主办,单项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为全国首创。

       记得2005年,我们公司新来了个门卫小刘,他下班后将大门一锁,就在院里玩起太极拳,一招一式还见功底,一了解小刘还是太极年会的评委呢。见此,时任综合办公室主任的我,为领导举荐,让他教机关人员学太极拳。看着容易,学起难,虽是简化的24式太极拳,大家笨手笨脚学得挺费劲儿,尽管如此,大家乐此不疲,因为练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那两年,每天早上8点,随着音乐晌起,机关二十多人一起演练太极拳成为必修课,并成为当地一道风景。

        焦作太极闻名遐迩,2006年春节前,省公司要举办文艺晚会,点名要焦作公司出个太极拳节目。机关人员虽然会,只是老的老小的小,胖的胖瘦的瘦,表演起来不美不说,还有损焦作形象,毕竟是代表咱焦作啊。于是,我们就在加油站抽了9个二十岁左右的俊男靓女,在小刘带领下练起了太极拳。还是年轻人,记性好,身段柔,没几天就练得整齐划一。为了效果更佳,我们又集中到博爱一站进行强化演练了几天。在郑州正式演出时,员工们穿着银灰色太极服在烟雾中行云流水,加上背景及音乐,一场太极盛宴呈现在大家面前。演出大获成功,获得广泛好评,这才有了前文写的照片合影。

      现在,与光腚长大的儿时伙伴来喜相聚时,他都会提起,原来我们在家属区居住时,我在看书他在练拳的美好时光。也许太极植根心底,是我们每次相见时的共同话题,他都要讲两段与太极有关的轶闻趣事,现摘两则以飨读者:

        以拳治拳。同学小王在一大学进行职业培训,寝室一个学生A迷恋起太极拳,练得一般,架也不正,可他每天洋洋得意,教室寝室,走路等候,他比划个不停,让人烦烦的。小王对A说,我小学同学小李也练太极拳,你们切磋一下?小A趾高气扬说中啊。于是,小李来,只过两招将其打趴下。之后,A君再也不比划吹嘘了。

       把他打趴下你就出名了。时下,练太极拳者盛,而徒有虚名者众,新闻不时有此报道。在J市,太极拳协会副主席即如此。同学小李练太极功夫深厚,一次老师让他与副主席推手,小李几次都看出破绽,有将其撂倒的机会,可碍于情面,只是点到为止。事后,老师骂他“你就该把他打趴下,你就出名了。”至今,他后悔矣。

        岁月不居,时节相流。咱们焦作在太极的宣传上没有驻足停滞,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在增加其底蕴和内涵上下功夫。

         日前,我市城市品牌形象标识业已出炉,从此,焦作这座旅游城市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片。我市作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太极拳代表了焦作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此次发布的我市Logo整体造型选用陈式太极拳中最具代表性的招式——单鞭,将太极拳的韵味与Logo完美地融合起来。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12月20日,由中原豫资控股集团与张艺谋团队联手打造的大型室内演艺项目——《印象·太极》在温县陈家沟正式启动,拥有全球数亿习练者的太极拳,将通过独有艺术手法展示出深厚中华文化内涵和武术精粹。期望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太极盛宴”,将带给世人极大的享受和无穷的震撼。

        世界太极城,中原康养地。这是目前我市力推的宣传主题,媒体及各方人士都在不遗余力地做工作。说来与太极有缘,我与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焦作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绍均老师同住一单元,虽未谋面深交,但从《焦作晚报》记者对其采访,和其微信可看出,他无时不在推介太极,而且下了真功。

       咱为太极做点啥呢?写点太极那些事儿,尽点绵薄之力吧。

             (草于2018年1月5日)

作者:

王保利,男,5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热爱文学,1986年开始发表文章。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7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