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园||白兰华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家园

白兰华

三月的乡村,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大地是广袤无垠的画板,油菜、麦苗、豌豆、胡豆等农作物,桃树、李树、梨树、樱桃树等果树,更有各种各样叫得出名儿叫不出名儿的花花草草,这些活泼盎然的生命,有序生长在春天的版图,共同绘制春天绮丽优美的画卷。

我的老家就在画卷的中央,宁静、淡泊如春色海洋里的一座美丽小岛。

灰瓦白墙的两层小楼,被高大茁壮冠盖若伞的香樟树包围着,像给房屋罩上团团祥云。香樟树正在换叶,就像小孩换牙齿似的,只不过香樟树年年换新叶,孩子一生换一次牙。香樟树不像其它落叶乔木,一到冬天就落得一叶不剩,光秃秃的像随意画上的水墨线条。新叶催旧叶,交替更换,旧叶落完,新叶也长满枝桠。香樟树更像调皮孩子,三两夜雨,几阵春风,颓败的老叶撒满院子,一层一层铺排着满满的心事。而一抬头,就见一枚枚新芽油绿着闪亮在枝头,如一双双刚睡醒的眼睛,满含希望殷切地打量着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世界。老家房背后,是一整片密密挨挨的青秀竹林,它们亭亭玉立鼓着劲地往云端伸展,心手相牵,共同为家园筑起绿色的屏障。竹林与香樟树互相凝望,彼此守候,安宁轻缓的氛围覆盖着小院,透着温馨和绵绵的幸福。

这幢住房,是农村常见的一楼一底砖混结构的普通小楼,是父母修建的第四回住房,迄今已有二十多年了。

第一回修房子,我还来不及参与。祖父母将成家的长子分开单过。这是祖父母一生里完成的第一个责任,他们共生养了八个子女,终于交接了一个。祖父母分给父母六十匹土砖,还有六十块钱的债务。刚当新娘的母亲到临乡的表姐家借了一竹兜大米,才勉强度过了青黄不接的时月。父母亲东拼西凑修了两间正房,外搭一个偏房作猪圈,从此开始他们养儿育女发奋图强渴求改变的一生。

修第二回房子,是在家族遭遇火灾而我已记事的童年。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的正午,一点火星子就引发了一场灾难。短短十来分钟,就把整个院子一个家族的生息之地变成废墟。起火点离我家很近,我家什么东西也没抢救出来,蒸好的馒头还来不及吃上一个。我们兄妹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父母靠借贷和亲朋好友的馈赠勉强支立起三间麦草房。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才陆续把门窗安上,给壁架抹上泥灰,把家经营得避雨遮风安全放心。

修第三回房子,是因家里孩子渐次大,房不够住。父母在现有房子的基础上,另辟自留地修建了预制板做顶的从此不落灰尘的三间平房。为了抬高地基,妈妈特意在开满紫白色胡豆花的田里挖了一口鱼塘。平房修好后,前面是院坝,院坝两侧种上水杉树,院坝里则分布着柑橘树、樱桃树、葡萄藤。院坝末端就是母亲挖的鱼塘。塘水轻柔,鱼儿潜游。鱼塘四周,是移栽过来的水冬瓜树(喜树)。村里的老人都说平房的风水很好,前面有活水,后面有靠山。父母的勤劳巧手和苦心经营,终于在我读中师时对家有了更明确的期待和展望。

第四回建房,已是我中师毕业当上小学老师的第三个年头。我、妹妹和弟弟均已长大成人,父母考虑到子女成家需要住房,商议在平房顶上重三间房,使平房变成楼房。但最后还是听从了建筑师傅的建议,从安全角度考虑,将平房推倒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三重三的一幢楼房。我利用星期天和母亲一起用斗车把砖石、沙料、水泥等建材运回家,为了使院坝宽敞,我们利用建渣以及在河沟里起土填充了鱼塘。由此,一座独栋带围墙的封闭式小院诞生。

岁月流逝,一晃经年。子女在外成家谋求发展,小院是父母固守的家园。那道朱红色的大门始终敞开着,随时迎接子女回家。父母眼里,尽管子女眼角已爬上皱纹,一头青丝已冒出白发,但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孩子,永远牵挂,在父母的视线里从未走远。

作为子女,关于老家的场景永远记得,永远留在记忆的宝库里。

推开院门,就能看见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就是这两种极为普通极为常见的农作物,在春季流金淌绿,把春天渲染得热闹非凡。“桃花落尽菜花黄,招蜂引蝶伴舞忙。醉是夕阳西下景,田间楚楚泛金光。”清新馥郁的油菜花香弥漫村子,从早到晚,沁人心脾。水灵灵的麦苗铺展一地,像着了一床绿毯。站在二楼阳台远眺,乡村田园画图扑入眼帘,每一位庄稼人都是能工巧匠,在阡陌小径进进出出,为大自然的杰作叹为观止。

大杂院里,有面宽大的土墙,满布着拇指大小的洞穴,灰黑色的肥硕的腿上沾着花粉的土蜂钻进钻出忙忙碌碌,阳光下是“嗡嗡嗡”的声音响在耳旁。蜂蜜是蜜蜂所酿造,我们捉蜜蜂来产蜂蜜,不是可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吗?赤脚医生姑婆家有许多用过的青霉素小药瓶,我们捡来洗干净,装上菜花,将瓶口挨近洞穴,用竹签轻轻掏泥洞,土蜂受到干扰就跑出来落入瓶中,我们如获至宝,马上盖好橡皮盖子,静等着蜜蜂酿蜜,等来的是失望,可影响不了我们快乐的想法和心情。有一次我被蜜蜂蜇了,眼皮肿得老高,眼睛只留一条缝,与面部五官不协调,惹得同伴笑话,连续几天不好意思出门。

遇夏季,又是另一番光景。“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横竖整齐的一排排稻秧,是一行行诗句;浑然天成的一片片绿色,是一个个努力成长的生命。农人的巧手,似乎一夜之间就染绿了苍茫天地,处处透着生机,处处洋溢喜悦。鸣蝉隆重登场,天越热越嚷得厉害,高亢嘹亮的歌喉像一阵阵惊涛拍岸而来,鸣蝉用歌喉歌颂自己光明而短暂的一生。青蛙是夜晚交响乐的主唱,清凉湿润的稻田就是舞台。不疾不徐,绵软有力,彬彬有礼,如浑厚的男中音。叫姑姑在南瓜藤上“曲曲曲”地叫着,尖细的声音像极了小姑娘,难怪它那么爱吃沾着露水的南瓜花。萤火虫爱跳舞,提着小灯笼在溪水边的草丛里翩翩起舞。我们结伴去捕捉,捧在手心里才发现它的屁股上有盏灯,有灯的孩子就不会怕黑。

收获季节,小孩子在黑珍珠似的油菜籽里“溜冰”,一不小心摔个四脚朝天也不觉得疼。我们用背篼背菜壳儿,背篼垒起了小山,还依然觉得轻巧。邀约着同伴去收割的稻田拾稻穗,看谁捡得多。把鸭群赶到溪流里吃鱼虾,夕阳里看着鸭子摇摇摆摆回家。我经常爬到金黄的草垛上晒太阳,仰望蓝天白云,思绪信马由缰,飞奔十万八千里。我更想当然地把蜻蜓捉到蚊帐里去吃蚊子,晚上就不再有蚊子吃我的血了。

童年的趣事似乎还停留在昨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长大了,像羽毛丰满的鸟儿飞离了家,去找寻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父母却在老屋里慢慢老去。回老家,是我每周必做的功课,是我想停留久点的地方。我想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陪陪他们,听他们絮叨,听他们说着重复的故事。此时的我,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心灵简单纯粹、澄澈晶莹。

陪母亲散步,我牵着她粗糙的手,像牵着我生命的根脉。经过村集中安置区时,母亲特意挺直佝偻的身躯,昂起灰白的头颅,尽管她的左腿不灵便地拖在后面,有些跟不上前进的步伐,但她纵横沟壑的脸颊却始终笑颜如花。母亲忙着和乡亲们打招呼,一脸的祥和与满足,儿子陪她散步是她最惬意最值得骄傲的事。

腿脚不便的父亲一生勤劳,承包田租给外来户种大棚蔬菜了,他就把田边地角利用起来种蔬菜。他以一位老农民的观念坚持种着无污染全生态的应季蔬菜。他挑不动水了,就和母亲一桶一桶地抬来浇菜。弯不下腰施肥,母亲就接着完成最后工序。两位老人,舍不得让丁点土地闲着,土地上的生命让他们尊重和敬畏。我回家,就跟父亲打下手,给蔬菜浇水施肥,搭豆架理藤蔓,用筷子夹菜叶上的青虫。

如今的庭院,是个花园。父母栽花植草,种树育果,四季如春,蔚然成林,花开不败,芳香不断。

香樟树开花了,淡黄淡黄的米粒大小的花朵隐藏在枝桠间,一阵阵青涩的香樟味道传入心里,竟然那么沁心润肺,精神焕发。

三角梅在院墙上火一样地燃烧着,氤氲起一片吉祥如意的火烧云。五彩金银花焕发生机,一条条藤蔓触角一样在木架上伸展,覆盖住浅浅的明媚的光阴。紫色、黄色、白色的花朵竞相开放,彼此辉映,清幽的芬芳香透了每一个晨昏。墙角的双色茉莉蓬勃成一个大圆球,密密麻麻的花朵犹如夏夜的满天星,闪烁着眼睛。紫色花朵渐变成白色花朵,其香味浓郁持久,香飘十里。

又值柚花开,洁白如许。又逢柚香浓,芬芳如故。一截午后的时光,一段段童年的故事,竟熙攘着前来,让许多记忆浮出水面,纷至沓来。

每次回老家,我还是喜欢踱到闲置已久落满灰尘的老屋站站,四五十年的老屋,更像端坐在时光里越来越年长的老人,我看见它,不由自主萌生出亲切感,一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斑驳的门板上,我仔细辨认我们三兄妹的涂鸦,有图画,有文字,有计算的竖式。枯朽的门框边,还有父亲刻划的测量子女身高的线条。妹妹睡的小木床躺在窗户边,发黄的挡板上似乎还残留有妹妹胖乎乎的小手印。弟弟读幼儿园时坐过的小木凳还倚在角落,污渍斑斑,凳面有砍东西时落下的刀痕。我记起来了,这是几十年前火灾时遗留下来的唯一物件,是弟弟带到村上幼儿园里才幸免留存下来的。房间墙壁上,那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明星照还在,明星的笑容依然动人。那是我参加市上一个影评征文的获奖礼物,是个挂历,十二张明星照片。后来妹妹将明星照一张张剪下来贴在墙上,想不到多年后还留下来一张。照片下端,有圆珠笔写下的数据,借张某某十斤米,还李某某两元钱等等,那是妈妈生活的记账单。看着看着,我感慨万端,泪流满面。

是啊,离开故乡多年,很多成长经历仍留在故乡的一砖一瓦里,让我们经久咀嚼,没齿难忘。曾经,父母为了帮我们带孩子,也离家到县城与我们同住,十多年的城市生活,我想他们早已习惯,早已融入。谁曾想,孩子上了高中寄宿在校,两位老人义无反顾回到老家居住。父亲说,天天脚踩泥土头顶太阳,他感到踏实安然。天天干农活出身汗,他筋骨硬朗精神抖擞。父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的生命里不能没有土地。多年来,我参与父母的劳动生活,我走进父母的精神世界,我体会到父母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我珍惜我与故乡老家紧密相连的缘分,我终于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乡愁!

作者简介:

白兰华,男,1971年9月出生。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干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新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著有散文集《无法停止的歌唱》、《雨中桂花落》。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795

扫描关注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