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打“招呼”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

慎打“招呼”

  “招呼”作为一个习惯用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得比比皆是。或许是因为应用的人太多使用频率太高的缘故,它的分量和价值似乎很少有人去估算,或者说“招呼”一词太中性,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起来都轻松惬意,蕴含的分量因人因事而异,不轻不重,可轻可重,语意丰富,意味深长。“招呼”被不同的人应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领导干部的“招呼”,更是不可估量。因此说,领导干部打招呼应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分辨出招呼的好坏善恶与轻重缓急再做定夺,具体来说,要把握好“四种”趋向。

   一、善意的“招呼”要积极打。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往往掌握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或一个区域内经济和人事方面的生杀大权,权高位重,然而就是因为身份和地位的显赫才显得“招呼”的珍贵,尤其是善意的招呼非常必要,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和品格。如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每到一处都和群众亲切招呼,嘘寒问暖;哪里出现难题,立即批示解决,必要时亲临现场指挥;就连一封小朋友的来信,温总理也不忘招呼回复......使全国人民倍感幸福和谐,亲切地称他们为“爱民领袖”、“平民总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党的一些优秀领导干部都是爱招呼老百姓的人,视民如子,因此赢得了人民的无限爱戴。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哪一位领导干部见了群众就亲切招呼,视群众如亲人,就会被群众视为运气好,茶余饭后人前人后不免赞叹:看看人家当官的,不摆架子,多务实。如果能再把群众招呼的事招呼到位,群众会打心眼里欢迎。而作为领导干部,如果见了群众就唬着脸,对群众的招呼不理不睬,群众也会嗤之以鼻,敬而远之,不仅不利于搞好干群关系,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如水,干部如舟,招呼住了群众,也就招呼对了方向,把握住了大局。因此说,群众认可的招呼要积极打。

  二、损害公众利益的招呼要严禁打。“招呼”有善意的一面、和谐的一面,但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会奏出不和谐的音符。如原江西奥特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周雪华,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胡长清,便大力施展他的权力攻关计划,投其所好,赢得胡副省长先后18次为其打招呼,批条子,走上了发迹路。领导干部“招呼”灵验,谋取私利者早已心知肚明,他们挖空心思去与其拉关系、套近乎、投其所好。周雪华为傍上胡长清,起初以送笔墨为由,讨取胡的欢心,随着交往的加深,开始送美元送美女,直至把胡长清腐蚀得命断法网。赖昌星更是技高一筹,先把领导干部的爱好打探得入木三分,然后分别投其所好,喜欢财的送钱,喜欢车的送车,喜欢色的送美女,更为别出心裁的是建座红楼专供高官消遣,导致110多名县级以上官员掉入罪恶的深渊。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的“招呼”一旦被谋取私利者利用,不但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巨大的损失,而且会使个人蒙受难以估量的耻辱——轻者身败名裂,重则丢失性命,何去何从,相信每个领导干部都会明辨是非,坚决抵制为谋私利者打招呼。

   三、分辨不清对错的招呼要慎重打。领导干部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往往是社会上各色人等争相拉拢的对象,想向其谋求招呼的人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难免有身份不清、真相不明的情况。这时候,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某项工程招标,有位包工头为顺利中标,一再表示具有过硬的资质和施工能力,会保证工程质量,因市场竞争加剧,强烈渴求您打个招呼......熟人介绍,况且又如此信誓旦旦,让人由不得多想,就这样一个偷工减料的次品工程诞生了。原因是您不了解他,他说的是天花乱坠一个“好”,做的却是唯利是图不诚信。又比如老同学的孩子在某单位上班,老同学多次请您抽空给孩子单位的领导打声招呼。出于情面能不打吗?而这孩子却不是一个干事的料,自从您招呼后,工作起来更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单位领导对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事们更是不敢问。如此类推,为谋求官职者打招呼,可能导致选用人错误,不但会贻误党的事业,而且会抑制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罪犯打招呼,可能导致其更加疯狂地报复社会;为伪劣产品打招呼,可能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作为领导干部,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情况下,即使关系再近、感情再铁,事情看起来再合情合理,求情者再百般纠缠,也要把住一个字——慎,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为社会。当然,类似的招呼不可能都产生负面的影响,有时还会促进人或事往好的方面发展,但警惕招呼的负面性,还是十分必要的。“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领导干部慎打招呼应该说是最好的注解。

   四、正义的招呼要慷慨打。领导干部主政一方,手握着黎民百姓赋予的权力,面对的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群,难免会出现很多不平事、困苦事、恼心事,这时候您的招呼会不会打、怎么打,直接体现着您的执政能力和素养。如群众反映街上有地痞流氓欺行霸市,这时候您是把它当作小事予以推托,还是立即招呼、就地处理,及时把流氓行为绳之以法;冬天来了,很多贫困户面临着挨冻受饿,您是置若盲问,还是招呼干群全力救济;执法执纪人员到处“吃、拿、卡、要”,您是招呼有关部门立即查办,还是放任自流;对一些不求真务实沽名钓誉的干部,您是佯装不知继续重用还是责令悔改......这些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可轻可重、可缓可急,甚至可以不理不睬的事儿,对群众来说,却是关乎着群众利益群众关心的大事,更是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一次深刻检验。实践证明,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在群众的利益受损时,再小的事也要立即招呼;对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再小的事也要立即制止。因此说,领导干部身居高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要想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做到于民合理,于己心安,毫无顾忌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打招呼、扶贫济困打招呼、伸张正义打招呼。  

作者

宋会良,网名水自成溪,河南商丘市人,男,汉族,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商丘诗词楹联协会副秘书长,《商都诗刊》编委。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喜欢用文字弘扬正能量鞭策假丑恶,先后在《秘书工作》《党的生活》《央视网》《谷雨文学家园》《岭南文学》《诗者联盟》《梅花亭》《艳阳天》《河南日报》《商丘日报》等诗刊媒体刊物发表诗歌、散文、杂文、新闻通讯等文稿,希望通过写作找到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快乐。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943

扫描关注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