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文帝是个失败的皇帝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

建文帝是个失败的皇帝

人们常说“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看明朝历史靖难之役的战争结果:朱棣成功当上了皇帝,建文帝失败不知死活。为什么一位藩王、一位并不符合祖训的朱棣,用武力抢本不属于自己的皇位能成功?为什么一位帝王、一个合法继承人却失败了呢?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在看电视纪录片《紫荆城》当中,在读《百科》当中,在阅《明史》当中,不难总结出一位帝王是如何从成功走向失败的。这就应了那句话“不看出身看能力”。

在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一年,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在37岁因病去世,因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1398年,继位为帝,时年21岁,后世称为明惠宗,简称惠帝。不难看出朱允炆出身好占优势。但出身好不是绝对优势,一位帝王要懂得政治智慧和军事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下面分析一下建文帝失败的原因。

  1. 性格分析

    首先我们从两个人的性格看,因为性格决定命运嘛!建文帝“性至孝”,生性单纯、善良柔仁,性情温文尔雅,做事优柔寡断,完全是一介书生,能文不能武,对杀人没有兴趣。朱元璋临终前叮嘱他一定要削藩,却未教会他如何削藩,结果朱允炆这个相对善良的年轻皇帝,一边削藩一边高呼"毋使朕负杀叔父名",扰乱了军心,使他自己从作战优势变为完全劣势。他缺的就是决断的能力和魄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朱棣骁勇善战,心狠手辣,不但能文能武,还能隐忍、善装、善变、善培养人才(两个儿子)、善谋划心机很重,野心很大,但又能做到深谋远虑,有勇有谋,敢于挑战。性格确实是典型的“帝王型”性格,城府很深,与朱元璋很像。

    2.生活经历不同

    建文帝朱允炆从小生长在皇宫,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熟读儒家经书,生活环境优越,没有经历过出生入死的战场,也没有政治斗争经验,更不了解皇宫之外的人民生活状况。

    朱棣出生于元末战乱时期,出生时正逢朱元璋与陈友谅打得不可开交,名字都没有,从小军营生活,直到七岁,朱元璋该当皇帝了才给他起了名字。十岁时受封燕王,曾居朱元璋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了解了民间疾苦和人情世故。也曾单独在森林里训练求生,这对他终身受益,他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3.选用人才不当

    考察、衡量人的才能,这是治理天下的首要任务之一。汉高祖刘邦的成功就是善于利用人才,他曾对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的才干各有不同的说法。建文帝身边用的都是读书人,纸上谈兵,不知兵事,缺乏战略眼光,更没有作战经验。他们道德品质虽然没得说,忠心也非常足,稳定治国还可以,但乱世之中靠这样的人是成不了事的。对徐辉祖这样的忠臣又不信任。还有宫中宦官等的背叛。


  2. 总之,建文帝从小在宫中长期受儒家学说影响熏陶,他仁孝善良的优点也是他的致命缺点。妇仁之心成不了大事,做事要果决,优柔寡断失江山,导致最后以失败告终,不知踪迹。一句话,不具备政治斗争能力,不具备军事家的能力,更不具备谋略家的能力。一个好的帝王,要时刻对国家民族有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

    历史就是这么真实而残酷,而历史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历史“数风流人物”,又“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建文帝把祖宗留给他的基业拱手相让于燕王朱棣,他是一个彻底失败的皇帝。

作者:郭峰岭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1025

扫描关注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