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对资产配置的再思考

 宇乾ij4il3gi1q 2020-10-24
最早写资产配置的文章是在2015年,写了近两万字,后来转发到朋友圈,在外资投行当首席经济学家的师姐点赞鼓励,对于一个刚刚入行不久的新兵来说,自然是相当开心的。2015年之后,一直摸索如何做好资产配置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从卖方换到投资条线工作。期间辛酸不适在过去多篇文章提到过,因为卖方思维与买方思维有着很大的不同,转换思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到了2018年一季度后,对投资有了些许理解,之后账户开始盈利。对于2016年和2017年为何没能赚钱,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写个数万字的专题报告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做意义有限,总的来看,有两个根本因素:1)对自己认知的程度不够,没有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2)过于纠结于短期波动,而非集中思考能够用逻辑和概率指导的中长线投资(至20日交易日之上的周期,或者更长)。提升到哲学层次,一是没有达到王阳明心学层面的致良知,或者是希腊理性科学倡导的自我认知,二是没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的把握事物的基本演进规律,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理解的极为不够。经过这次系统性的挫折,在抽象的层次,总结出了两点:(1)一切的个人发展都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2)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至于方法论如何获取,那就是从所从事行业的奠基性人物的专著与paper开始学习。

解决了内心世界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去思考“术”的层面的东西,即什么是资产资产配置,如何做资产配置。

1、什么是资产配置

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个人从资产配置收益来源的视角,提一点看法,资产配置的实际收益的来源是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一部分分给政府,一部分分给劳动力,一部分分给资本。分给资本的部分,其中一些给了债权投资者,另外一些给了股权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名义收益除了来自于企业的成长,还来自于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和经济主体(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的信用创造,即M2的产生,比如2020年美国经济产出是负增长,但是纳斯达克总市值增加了28%。当然,仅是数量的考察自然是有缺陷的,比如同样的5000元,之前买的华为麒麟970芯片手机,而现在可以买麒麟9000芯片的mate40,性能提升了一倍,而价格变化不大;英伟达的3070显卡定价3899元,与2070super的价格相差几百元,但是性能提升了50%左右。这些性能与效率的提升,并不能有效体现在企业成长的价值中。

想象一种情景,如果2万亿人民币让我选择茅台,还是ASML,我肯定选ASML,这意味着基于短期盈利的资产配置,有时候并不是长期最优结果,因为有些企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但是市场机制下,多数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并不能被全部定价。ASML的正外部性体现在,它的5nm和7那么光刻机支撑了数万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相对而言,茅台的正外部性就非常有限了。我们很难证明,其他产业离开茅台会出现极大的倒退。正因为对外部性理解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投资者,在资产配置的选择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这就延伸出来另一个资产配置的视角,即获取power,不知道这个词如何翻译才好,可以理解为权力、或者力量,或者能量,都可以,就是这么个意思。简单说,有了power,就是厉害角色。对于超过5000亿规模体量的资产管理机构,股权投资,并不是都是为了当期的盈利,有些是为了战略利益,所谓战略利益,其实可以把它理解极大的正外部性。一个卓越的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会在当期盈利与正外部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是为什么社保、证金公司总是在股市低迷时入市,也是为何巴菲特总是在危机时增持美国股票,因为稳定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促进资源配置。稳定的金融市场有非常强的正外部性。

总的来说,资产配置的收益一方面体现为当期收益,另一方面体现为正外部性,对于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后者往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再往上,涉及到political的分析,不是本文的主题,就不展开了。

2、如何做资产配置

前文提到资产配置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企业成长,且名义收益与央行和信用周期有关,所以,巴菲特主要花精力在企业成长上,体现为股权的收益,而桥水基金写文章都是基于信用周期,但是全天候的股债配置策略,收益还是来源于企业的成长。企业是资源配置的核心环节,但是,需要特别提及的,正如明斯基所言,企业家是基于预期做决策的,而当前的预期有可能偏离未来的现实,当从历史视角或者演绎科学视角能够表明这种偏离过大,就会产生严重的资源错配,因此,需要一次系统的纠正,犯了错误的人,就要为此承担代价,企业与国家均如此,索罗斯对于发现这种错误极为精通,正如他在金融炼金术以及数篇演讲中所论述的那样,故而,巴菲特被称为大师,而索罗斯被称为大鳄——盯住别人犯错,然后绞杀——与鳄鱼的行为类似。

这提供了做资产配置的两个视角,一个是拉长时间,赚企业成长的钱,另一个是寻找资源错配的领域,集中攻击,利用价格波动,把资源配置引导合理且能够持续的价格水平。比如2012年CBOT大豆价格暴涨,除了天气干旱一个显性因素之外,一个隐性且极为重要的基石性逻辑是,按照当时的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与单产水平,无法满足中国不断增加的油脂与蛋白质需求。通过极高价格,给予极高利润,然后巴西的播种面积大幅增加,物流设施大幅改善,这才有了2013年至2020年数年的低价格。整体而言,2012年中国大豆购买支出较大依然是值得的。短期大家对于铁矿石价格上涨过于担忧了,一直不怎么跌,还是因为过去几年资源配置的不够。类似大豆这种资源配置,可以有意为之,这是一些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引导的,也可以无意为之,称为多方博弈引发市场均衡——看不见的手。

按照上述逻辑,利率债、外汇和大宗商品的投资者主要基于后述逻辑,是一种波动的逻辑,赚的是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当前预期与未来现实差异的钱,以索罗斯为代表;股票与信用债的投资,在长期(5年以上周期),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以巴菲特、达里奥等为代表。

企业在长期,能够对抗经济的波动,而持续成长,因此,股票和信用债的投资,更多是自下而上的研究。利率债、外汇和大宗商品,在5年周期中,往往是均值回归的,均值本身的趋势性变动幅度有限,比如原油价格、铜价格、螺纹钢价格、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空间相对有限,这些品种,更多是自上而下的研究,像铜这样的品种,即便是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但是研究需求需要搞懂汽车、空调、房地产、融资铜、电力投资等等,融资铜又要搞中美利差、人民币汇率等等,这几乎就是宏观了,这是为什么过去二十年多年,国内做铜的分析师和投资者,相对其他小品种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在平均意义上,成长的相对快一些,之前的报告也提到过过去十年,中国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与铜价的走势在中短期也几乎是一致的。

在企业成长视角,一直在思考,如何找到一种范式去看企业,比如macOS系统和iOS为何就是流畅,AMD这几年的成功到底来自于哪里,相对而言,英特尔为什么就没能先采用7nm的生产工艺呢,深层次原因在哪里,这个领域的专著汗牛充栋,需要找点时间梳理一下。但是,要与自己的知识结构匹配起来,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只有有机嵌套在自己知识结构中的深度知识才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尚未建立知识体系的投资者而言,第一步就是不断拓宽自己知识体系的边界,在深度与广度两个层次都需要。

在资源错配的视角,积累的要相对多一些,做大宗商品超过十年,近5年在密集学习利率债的投资,也在持续研究中国股市估值的波动规律,已经有了一套货币+信用的基础性框架,这套框架主要基于明斯基、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根基,形式上借鉴桥水的公式,在更高的方法论上,就是按照读书时导师的教导,干任何事情,都是在最牛逼的人的研究基础上,前进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在中国就是与我们能够社会经济运行现实与数据现实结合起来,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篇文章里,总是提到务必要做到概念变量——到具象变量——到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更为细节的层次,研究每一个统计口径,比如在棚改领域的很多统计口径《学习笔记:棚改新开工的统计口径》,与我们直觉的理解是有一些差异的。有时候,细节往往也决定成败。宏观与微观都重要做到极致。

经过十五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摸索,至今天,才有一点点感觉,仿佛看到投资世界的窗口透露出一丝光,引领自己前行,但是还未找到投资世界的大门,因为没有豁然开朗的内心感觉。想着,当大门敞开,真正进入投资世界,也必然是纷繁复杂,不经历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是很难此生在投资世界有什么认知,以及做到把握住重大的投资机遇。毕业这么多年,发现,除了痛苦,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引领人进步,更为精确的表达是,战胜曾经让你恐惧的痛苦是进步的最大动力。

2020年10月2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