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爷爷,曾是丰县赵庄区的一名镇长

 愚伯的自留地 2020-10-24

文:齐英民

图:来自网络

我的爷爷齐运堂,1912年生人。小时候家境殷实,读过几年私塾,一手毛笔字写得非常大气、漂亮。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逢放寒假,都要跟着他帮忙,年前几天是他最忙的时候,因为他要给邻居和街坊们撰写春联,我一边帮着给他裁剪纸张,一边晾晒已写好的成品。

记得当年来找他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赵庄集仓口以北半条老街的人几乎家家都来找他写春联。他乐此不疲,来者不拒。大家对他写的对联都很满意。

我爷爷1950年入党,先在区公所做文书,后又做会计。当时丰县刚刚解放,赵庄被划为第四区,区公所驻地设在吴楼村。

我爷爷1954年至1958年担任镇长,当时的赵庄镇相当于现在的中心村,管辖范围很大,整个镇区包括赵庄集周围的孙庄、任庄以及高彭闫庄,北面至黄楼吴楼,东至丁赵庙。

那时候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虽然土改后老百姓分得了土地,也成立了互助组和初级社,但粮食的产量极低,因为种地主要依靠的还是土杂肥,农机具也比较落后,所以社员们仍然是吃不饱肚子。

每到夏秋季节,爷爷总是带领大家抢收抢种,既要做到颗粒归仓,又要不误农时,而且每到冬季家家户户还要出义工,兴修农田水利,挖河筑坝。一年四季,爷爷带领着社员们战天斗地,风风火火,忙忙碌碌。不向困难低头,不向贫穷弯腰,一心想让社员们吃饱穿暖。

1956年赵庄中学建校,从选址到开工,到最后落成开学,爷爷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赵庄中学成为全县最早的六所中学之一。他先后在开工典礼和落成典礼上讲了话。1958年后,他不再担任镇长职务,改为管理大队副业。经常在农场带领社员们劳动,搞养殖和种植,千方百计增加大队里的收入。

后来,他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在家务农,但他作为一名老党员,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党小组的活动。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他被恢复了老干部待遇,定期领取生活补助。我爷爷1993年6月去世,终年81岁。

上世纪七十年代赵庄集市旧貌

我爷爷从小生活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曾祖父齐开元在赵庄老街上开着旅馆,种着从祖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三十多亩地,早年在赵庄街上威望很高,是一位开明人士,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大老执”,丰县解放前夕他利用自己开旅馆的便利,经常帮助地下党做事,在解放赵庄集的战斗中,因情报得力,他立下了战功。

在赵庄区公所成立后,我爷爷因为父辈的原因,很快就入了党,因为年轻、精力旺盛又有文化很快就被吸收为区公所的干部。

我的奶奶齐张氏,1909年生人,比爷爷年长三岁,出生在单楼张集村一位地主家庭。在家是长女。她一生心地善良,待人和蔼可亲,在左邻右舍和街坊们中间口碑极佳。

一个大家族,上有老,下有小,男男女女几十口人,难免会出现嗑嗑碰碰的事情,爷爷性子急,遇事易焦躁,总是奶奶从中周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妯娌们、兄弟们之间能够和睦相处。我奶奶1990年6月因肠癌去世,终年81岁。

奶奶去世后,爷爷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从对门邻居运喜爷处借了大量的书籍进行阅读。运喜爷是一名教师,酷爱写作,家中藏书很多。爷爷一生酷爱读书,文学、历史、经济、社会等各类书籍他都借来一读,读书陪伴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三年时光,一直到他去世。

爷爷奶奶一生历尽艰难,共养育了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大成人。先后给他们成家立业。我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四,从小没读过一天书。我大伯和二伯也都是文盲,因为生活的艰辛,都早早地分家另住了。只有三伯上了几年小学,在当时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了,他一生只干了一种职业,就是在生产队里当会计。几十年如一日,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赵庄集粮市旧貌

后来生活慢慢好转,我的五叔上到初中毕业,当年应征入伍,因奶奶娘家是地主成分,所以被选为一名空军战士之后,又被退回老家务农。之后做了几年农校代课教师,又选到村里担任了几年大队干部。

1980年之后,五叔被公社安排到马黑楼窑厂担任厂长,这一干就是八年。后又调任赵庄镇植物油厂任厂长,几年后又担任赵庄农机站站长,退休后一直享有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可惜的是2009年时一次意外摔伤,再也没能说出一句话来,直至一年后去世,终年63岁。

我的六叔是高中毕业,可惜赶上了特殊时期,耽误了大好的青春年华,学无所成,终生务农。

我的小姑是1955年生人,爷爷奶奶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再加上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一直未送姑姑到校读书。姑姑1980年出嫁,今年已65岁了。一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现在家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

爷爷非常重视我的学习。记得我上高中的那几年,因为学习压力大,又经常熬夜,有一段时间晚上常常失眠,身体消瘦了许多,饭量也掉了下来,奶奶心疼地说,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爷爷发觉后经常抽空找我谈心,给予我许多鼓励的话语,他给我讲了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的案例,教给我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赵庄影剧院旧照

在那段日子里,爷爷不断地给我加油打气,他还亲自跑到张世允校长家,要求张校长平时多多关照我,抽时间给我谈谈心。因为和张校长是老邻居,老世交,对于爷爷的要求,张校长很当一回事,张校长工作之余多次找我谈心。这样慢慢地我的压力释放出来了,思想上轻松了,精神振作起来了,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经过几年的勤奋苦读,我终于金榜题名,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一名初中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始终不忘爷爷的谆谆教诲,认认真真做人做事,教书育人一丝不苟,很快就得到了领导、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从学校团委书记干起,历经多个岗位的锻炼,在35岁那年我走上了校长的岗位,这一干就是十八个年头,直至2018年8月退居二线。

我二伯家的大哥比我年长十岁。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爷爷非常高兴与自豪。他在部队入了党,服役了六年,驻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牺牲地。期间参加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后遇邓小平“百万大裁军”,复员回乡。之后由爷爷推荐进了村委会,先锻炼了两年,然后当村长。三年后升为村支部书记,一干又是十年。

期间正是农业税征收和计划生育运动的巅峰时期,农村工作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在部队锻炼出来的军人作风硬是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1996年起为响应上级降氟改水的号召,他被政府任命为赵庄镇自来水公司经理,白手起家,从铺设管道、打第一眼深水井开始,到实现自来水管网全覆盖,一步步艰难地干下来,目前公司运转正常,管理到位,他也即将退休了。

我的爷爷已去世近三十年了,他的六位儿子目前还有三伯和六叔两人健在,其余四人都已随他而去了。他的十二位孙子都已开始步入中老年,十四位重孙子也已经有五位结婚生子。“子孙满堂,人丁兴旺”是农村老一辈人的愿望,而今爷爷如果天堂有知,也一定会含笑九泉吧。愿爷爷奶奶安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