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胡月948 2020-10-24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江桥镇中心小学 胡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爬山虎不是动物,可它有脚,而且会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观察高手叶圣陶爷爷一起走进课文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1、听老师读第1自然段。

思考: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第1自然段。指生回答。爬山虎很茂盛。出示关键词:“满是、一大片”

3、我们从文字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布满外墙和屋顶的爬山虎,它是那样茂盛。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

1、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2、发现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嫩红--嫩绿--绿得那么新鲜。

  围绕“舒服”指导学生读出安逸、惬意的感受。

3、了解无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理解“一顺儿”的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均匀”的意思。

4、品味起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出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荡起波纹,好看得很。

“拂”和“漾”体现了叶子的灵动和轻柔有温柔之感。而吹和荡无法体现这种轻柔和优美。多么准确而又生动的表达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轻柔和舒服的感觉再读一读。板书:表达:准确 生动

过度句:无论是叶子颜色的变化,还是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形态,以及微风拂过时,叶子轻微的震颤,为什么都能被叶圣陶爷爷发现呢?板书:观察:细致

过度句:是啊,他之所以能表达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啊!那么接下来叶圣陶爷爷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呢?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找重点语句,圈画关键词,谈体会。去学习3-5自然段。

三、迁移运用,自主探究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作者细致的观察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

交流探讨:“ ___ ”勾画出表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

圈画关键词语,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 .交流学习收获,体会细致观察。

   1、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的相关语句。

  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讨论:从这些句子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细丝的位置隐蔽、数量精确、形态细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2、描写“爬的过程”的相关语句。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爬墙的过程:触、变、巴、拉、贴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出示视频,请同学配音朗读。

我们再次感受了爬山虎那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坚定,爬山虎那茂盛的生命力。再回到课文当中还有怎样的发现呢?

3、交流爬山虎的脚变化的语句。

引导:请说一说“逐渐”的意思。一点一点的变化,说明作者观察了很长时间。文中还有很多表示作者连续观察的句子。

出示: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我们通过“爬”的过程和脚变化的过程,都能发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板书:连续)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观察得十分细致,而且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我们也能这样连续细致地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五、拓展阅读《牵牛花》

思考:作者写了牵牛花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