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升格”、“成渝画圈”,中国“4 12”的新格局形成!

 牛视天下智慧人 2020-10-24
最近几天,深圳、重庆和成都三大城市,连续获得了政策利好。
 
至此,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的格局出现了全新的变化,概括起来是“4+12”的格局。
 
深圳升格,拿到改革“尚方宝剑”
 
国家高规格举行了“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领导人亲临并讲话,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利好。随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邀请主要部委发布支持深圳的系列政策。
 
对于深圳获得的“综合改革试点”等系列利好,官方概括为:
 

至少有“三个首次”:

一是党中央首次为一座城市量身订做了新时代的改革总纲领;

二是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

三是首次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地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很显然,深圳特区40岁生日获得的最大支持是:扩权!
 
扩权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全面授予了深圳“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比如广东省就宣布,在累计下放148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基础上,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全放的原则,年底前再下放一批省级权限;并探索实施省级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的模式,赋予深圳更大的改革发展自主权。
 
另一方面,授予了深圳很多普通省级政府尚未拥有的管理权、改革权。比如在土地方面,“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收回机制。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所以坊间有评价认为,深圳正在成为中国“第4.5个直辖市”、“准直辖”。
 
说“直辖”未必准确,因为深圳在改革上获得的授权其实超过很多直辖市。所以用“升格”可能更准确一些。
 
虽然深圳暂时没有能实现扩容、直辖,但政治地位、城市定位都获得了全面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在2019年2月的时候,深圳的定位还远没有今天高!
 
当时国家发布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确定为大湾区4大中心城市,深圳定位仍明显低于香港、广州。
 
香港的定位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广州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深圳的定位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
 
此外,给香港的定位是“国际大都会”,广州是“国际大都市”,深圳只是“国际化城市”。
 
不过,深圳的定位在2019年8月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获得了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目标变成了“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而刚刚给深圳量身定做的27条改革措施和首批40项授权,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

深圳地位获得提升的另一个重要证据是:一直以来对“深港合作”不冷不热的香港,也开始主动起来:

 
为何深圳的政治地位、城市定位突然出现了全面跃升。有人说是因为香港“掉链子”了,有人说是因为“国内大循环+双循环”的战略转变,还有人说是因为深圳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应该说,这三个因素都有。
 
成渝经济圈:中国的“战略大后方”
 
几乎跟深圳同时,重庆和成都也迎来利好:10月16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会议通稿说:
 

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我之前在专栏里分析过,在“国内大循环时代”,中西部的战略地位会全面提升。其中“成渝双城经济圈”堪称中国的战略大后方。
 
二战时期,国民政府就曾迁都重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尚未恢复外交关系,中国曾把国土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下图),重点在“三线”地区(涉及13个省、自治区)进行战备建设。
 


从上图可以看出,成渝两个大城市,正处于“三线”的核心地带。
 
过去20年中国城市的发展格局,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成渝的崛起。从资金总量角度观察,成都和重庆分别位居第六和第七,甚至超过了南京、苏州、天津这样的沿海大城市。
 


下图是中国过去3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排名,重庆达到了5.6万亿元,高居全国第一;成都位居第三,接近2.7万亿元。
 

在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向长三角、大湾区汇聚的过程中,华北各城市除了北京都在衰微,东北和西北就更不用讲。但西南因为重庆、成都可以获得天量投资、转移支付,所以才没有落伍。
 
由此可见,过去这些年国家对成渝经济圈一直“厚爱三分”,未来仍将如此。
 
“4+12”的城市新格局
 
“深圳升格”和“成渝画圈”之后,中国城市竞争又将形成怎样的格局?
 
我认为应该是“4+12”的格局。
 
所谓“4”,是4个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区域。它们分别是:上海、深圳、海南和雄安。
 
这四个区域,是负责探路的。

国家给与上海的定位非常高,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跟香港平齐平坐。过去几年,先后在上海设立了科创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给与了临港新片区自由港政策,发布了新版、以巩固上海地位为中心的“长三角规划”。
 
至于深圳,上文已经说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上海和深圳是成熟的大城市继续提高水平的问题。
 
而海南、雄安新区则是在较低发展基础上,给与强政策的区域。雄安是“千年大计”,定位直追深圳和浦东,目前正在大建设时期,到处都是吊塔和脚手架。
 
海南则是政策优惠力度最大的区域,直接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不仅对进口商品全面实施了零关税,还全面给与企业和个人15%的所得税率。换句话说,海南全面采取了香港的税率和开放力度,这是深圳、上海、雄安也没有享受的政策。
 
这两天,很多媒体都发布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这一轮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贸岛”更大。
 
说实话,深圳的“大礼包”含金量是非常高,但都要“跳起来”才能拿到的,也就是“改革红利”。而海南大多政策优惠,很多是可以躺着享受的。所以,如果说政策红利,当然是海南更大,全国无出其右。只是海南的政策很难复制到全国而已。
 
至于“12”,就是国家要重点发展的12个城市,它们是: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这个名单是通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公布的。文件的原话是: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这就是当前国家的底牌,重点发展的片区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7个城市群(还有12个城市群是第二层次的)。
 
在这7大比较重要的城市群里,12个城市是重中之重。其中9大国家中心城市全部上榜,另外三个是比较特殊的香港、澳门和深圳。
 
未来,或许还会“晋升”几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并带动相应的城市群升级。

从大片区平衡角度看,沈阳成为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几率较大。此外,就是济南、南京、杭州了。

从片区平衡角度,乌鲁木齐也应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本公司旗下的“知识星球”——“大湾区楼市”,将重新对外开放,允许新会员加入。

“大湾区楼市”“以深圳为核心,兼顾大湾区其他10个城市”,为大家提供购房咨询服务,年费只收1000元(目前为促销期,以后可能会上调)。

大湾区楼市”,将由刘晓博的助理、“深圳看房团”公众号主编曹俊提供咨询,他是深圳地产圈资深人士,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他将跑遍深圳所有新盘,以及珠三角主要片区,为大家提供“更贴近市场”的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