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真相时代与打工人的狂欢

 子鱼3599 2020-10-25

“打工累吗?累。但是我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的时候擦眼泪不安全。”

“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早安,打工人!”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扣钱。早安,打工人!”

从逍遥的十一假期归来,一句“早安,打工人!”着实让人提神醒脑,也让大家的节后综合征以最快的速度痊愈了。

随即以“打工人”为主题的再创作迅速蹿红网络,持续刷屏,热度不减反增。混迹职场的年轻人,纷纷将职场的辛苦,生活的无奈,以调侃、自嘲的方式编写成各种段子。大家疯狂转发、热烈讨论、频频点赞的背后,是所有职场人对生活现状的共鸣。

很多年轻人端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喝着咖啡,敲着键盘,以职场白领自居,而一句“打工人”让很多职场人“扎心”地认识到自己生活的真相。

当然“不拼爹,不拼娘”靠自己辛勤工作,努力挣钱生活的打工人是值得尊重的。然而,很多年轻人却沉迷于“丧文化”,在面对生活困境和职场压力时,他们没有去提升自己,改变现状,而用悲观、颓废的情绪吐槽发泄,躲在互联网的背后,逃避真实的世界。

网络上的各种资讯以毫秒为单位在不断刷新,无论是出于猎奇、情感寄托,还是寻求共鸣,越来越多人变成了以手机为生的“低头族”,甚至那些年长的爸爸妈妈辈,爷爷奶奶辈都被拼多多、火山小视频、抖音这些购物和短视频平台收割了。父母轻信媒体平台的信息,转发各种不经验证的生活常识和虚假资讯已经成了常态。

越来越多“打工人”弥足珍贵的休息时间,都不知不觉间被微博、抖音、淘宝消耗殆尽。我们关注着身边发生的各种新鲜事,热切讨论着网络上的新闻资讯,却每每被各种猝不及防的反转搞得晕头转向。谣言、误传、带节奏、搞营销、蹭热度……剧情总反转,频繁被打脸的新媒体时代,真相何在?

2019年,全球知名商业咨询专家赫克托·麦克唐纳出版了一本名为《后真相时代》的著作,作者把这种真相和逻辑被忽视,情绪主导舆论的情形,概括为“后真相”。真相就像一个多面体,别有用心的人只会描述其中的一面。一个人即使说的都是真话,也可以对真相进行刻意的挑选、裁剪和操纵,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招和陷阱。在后真相时代,要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变得越来越难。

无论是网络上“打工人”自嘲似的狂欢,还是每天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网络谣言,都无情地消磨着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也终将在人们认识到真相后落寞退场,成为冰冷的网络大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