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朝风采 千古神韵(上)——正定历史文化之悦读

 简心素文 2020-10-25

风采  千古神韵上)

——正定历史文化之

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远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是正定之骨,文化是正定之魂,历史文化集合则是正定一路走来的轨迹。作为历史,正定古老而厚重。作为文化,正定灿烂而辉煌。作为轨迹,正定可称燕赵之地标。正定以华夏文明为乳哺,滋养出这座城市的禀赋与气质,陵谷沧桑而益华其耀,如明珠璀璨于中华版图。五千年后的今天,通过对正定的解读,可以更清楚地透视其历史肌理,品味其文化神韵,更深刻地认识和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正定,从渺渺古远而来。混沌为开,这块土地便烙下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标记。逐水而居,母亲河的滹沱河乳哺了这块土地。大河之畔,西洋仰韶文化遗址、小客龙山文化遗址,为留下可上溯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两记陶蚕蛹,让骄傲地跻身中国蚕桑文化发祥地之列,为解读北中国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新意佐证。而发掘出土的先商时期玉文化、青铜文化,则绚丽地铺陈开这块土地的复合底色。就在那个时期,一座城邑聚落告诉人们,这块土地就诞生了初始意义上的城市。春秋时期鲜虞国定都于斯,标注出这座城市——新市(今正定新城铺)的都会意义,记录下这个国度——鲜虞国的国家轨迹。流长发于源远,叶茂起于根深,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城市史以及其后承续延伸的地域主脉,让正定当然地成为了今天河北省会的历史文化之根。

正定,从赫赫风光走来。从秦王朝立郡县以治天下伊始,的名字便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版图上拥有了一席尊位。初始之东垣、真定,后来之常山、中山,再后来之镇州、恒州,及之频相更迭的京、国、军、路诸多头衔,无不为其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的存在,而为这座城市增添着分量。历史上的正定,更曾有过中京的显赫地位。毋庸讳言,正定之重得之于岁月的积淀,然追根溯源,尤得益于其天赐优渥而与生俱来的禀赋。恒岳之阳,滹水之阳,太行之阳,渤海之阳,四阳吉土营造出其磅礴气象。踞恒岳之阳则凭其雄,踞滹水之阳则掬其秀,踞太行之阳则浩其气,踞渤海之阳则阔其怀,正定的格局由来磅礴恢弘。而旺泉、大鸣甘泉如醴,涌以为清流,合璧于东西,则让这座都市氤氲出得风得水的吉瑞。正定,不枉古垣之颂:八极其枢而为绾毂之城,雄山秀水而为艮坎之城,才俊迭出而为冠冕之城,田畴衍沃而为锦绣之城。

正定,从滚滚风烟走来。斯土之踞,牵系而涉八极,因以有如此形容:河朔,天下根本,真定又河朔之根本。要冲之踞,一夫而当万旅,因而有了这样的形容:三关雄镇,九省通衢,神京锁钥,中国咽喉。雄镇之踞,机括而动六合,因以有如此形容:九达京华路,真称北镇雄。波惊徒骇侧,云压太行东。从无义战之春秋,到群雄逐鹿之战国,这块土地接连上演着攻城略地的威武活剧。鲜虞及继之其后的中山,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甚至可以由战国七雄衍生出战国八雄了。从西汉之立到东汉之兴,从刘邦之东垣平叛到刘秀之水合春凌,许多炎汉故事也都和这块土地联系在了一起。其后的历朝历代,则有颜杲卿之抗逆喋血,成德军之藩镇割据,史天泽之五路开府,朱明王朝之鏖战滹沱,接二连三地在这块土地拉开帷幕。正定真不妄称军事重镇,必争之地的烽火连天,让凝血如碧差不多成了这块土地的底色。

正定,从荦荦风物走来。这里肥田沃野,雨旸时若,农桑为事之所趋,于是有了“农分田而耕”。这里酒垆茶社,商贾云集,交易为事之所向,于是有了“贾分货而贩”。这里以工以艺,以作以坊,五行八作为事之所聚,于是有了“工分事而劝”。于是这里发达起来,资物辐辏,市贸如织,人聚东西,货畅南北,富赡闻于遐迩,通达遍于九域,因而有了“贵城”“商埠”之称,有了“真定极为繁丽”之判,有了“常山细缣”的进贡宫廷,有了“镇阳池苑之盛冠于诸镇”。于是这里升华起大都会气象,有了“城邑推雄镇,山川列简图”的雄浑,有了“雄且伟焉,美且丽焉”的高华,有了“长林烟雨似江南”的清丽,有了“咫尺常山似洛城”的雍容。

正定,从悠悠风韵走来。关于这座城市,一位学者这样说过,正定是中国盛唐时期的文化符号。这个说法,美则美矣,只是多少局限了这座古城。作为文化符号,毋宁说是九朝神韵的缩影。从隋唐到五代,从宋金到元明清直至民国,美轮美奂的九朝胜迹竟无一缺项。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为形象代表的九处国保荟萃于一郭之围,一城古韵半红墙的雄浑气象让多少游客惊羡不已。作为领班的隆兴古刹,盛装宣示着古城的品位,以百亩之围、七进之深的恢弘居于禅林之冠,大雄宝殿悬挂着康熙大帝亲笔题写的“敕建隆兴寺”匾额,古刹主殿千手千眼铜铸观音像以“正定府大菩萨”的名号跻身河北四宝,摩尼殿的五彩悬塑观音像则以“东方美神”之美饮誉天下。六下江南的乾隆,七次驻跸古城,就下榻于古刹之侧的行宫,古城之美、禅境之美也征服了这位见多识广的真龙天子,于是他的笔下有了“朦胧香阁影,空色悟初禅”的咏叹还有兴致,中国最早五代时期的文庙不可错过。倘有机缘,梁思成先生很是欣赏的“八楼匝地拱阳和”的景观会再现古城。未完待续)

作者:王志敏


◆王志敏“三秋树”的清纯和丰润——贾大山小说赏析(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