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说女儿都是赔本的买卖,这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有真凭实据

 我的最爱洋芋 2020-10-25

老人常喜欢说,生女儿是赔本的买卖。这话听起来让人非常不舒服,特别是现在看来,是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但实际上,光从字面意思来看,老人说女儿是赔本的买卖是有证据的。

古时候,嫁娶之事对男女双方家庭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现在人们只知道,男方需要给女方彩礼,需要三媒六聘。但实际上,女方也是需要给对等的陪嫁的。嫁的门第越高,男方世家越好,女方需要给的陪嫁也越多,这就是人们说的门当户对。宋朝的时候,苏轼的哥哥苏辙嫁女儿,就特地卖了他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好地,凑了“九千四百缗”,也就是9400贯钱,相当于现在的280万。陪嫁如此之重,苏辙说自己是“破家嫁女”。要是多生几个女儿,怕是苏辙要哭了。

老人说女儿都是赔本的买卖,这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有真凭实据

除了苏辙外,范仲淹也为家族女儿的出嫁发愁,他规定凡是族里男孩娶亲,彩礼都要按20贯的标准去送;凡是族里女孩出嫁,嫁妆都要按30贯的标准去置。折合现在人民币来看,娶亲是8万,嫁女是12万。嫁女儿比娶媳妇还要贵,女儿嫁到男方家去,成了男方家的人,跟男方父母生活,一辈子伺候公婆,对自己父母难以照顾,也就难怪老人说女儿是赔本的买卖。

关于嫁女儿很费钱,文学作品中也有记载。曹雪芹在《红楼梦》有写王熙凤讨论嫁姑娘的事。“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了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哪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老太太的事出来,一应都是全了的,不过零星杂项,便费也满破三五千两。”贾府衰落的时候,嫁姑娘还要一万的陪嫁,要在鼎盛时期,只会更贵。书里还写过王熙凤跟贾琏吵架,她道:“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嫁妆很丰厚,比贾府的姑娘们还要多,至于到底多少没有明说,但一定是超过一万两银子的。可即便如此,王熙凤嫁过去还是得小心翼翼照顾老太太、王夫人及贾琏。精明能干的她,也没有如现在女性一般在夫家地位高。

老人说女儿都是赔本的买卖,这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有真凭实据

民国作家凌淑华,她的父亲凌福彭是清朝的官员,直隶布政使;而她的母亲是一位商人子女,只是凌福彭的第四个小妾,陪嫁竟然也惊人。凌淑华在《古韵》中写道“丁太太送来四盒珠宝,十卷丝绸花缎。潘少奶奶收下后,回送丁家一顶礼帽、一双靴、一件长袍和一套文房四宝。”这里的丁家就是来说亲的人,潘少奶奶就是凌淑华的外婆。娶亲的人送来了礼,嫁女儿的潘家也得回礼。除此外,后面还写道“她把朱兰打扮成新娘子,送给她四箱衣服,四箱上好的丝绸刺绣,还精选出珍珠、宝石、翡翠耳环、手镯和装饰头发的簪花。”这些东西价值都非常高,按照现在的货币来算,也得十几万。一个商人嫁女,也是陪嫁远比得到的彩礼多。而到了民国,凌淑华结婚的时候,她的陪嫁就更是惊人了,直接就是一套拥有28个房间的院落。连鲁迅都讥讽她的丈夫陈源,“娶了一个有钱的老婆。”凌家之所以会给这么多陪嫁,自然是遵照前朝留下了的风俗。这自然让新思想的鲁迅看不惯。

老人说女儿都是赔本的买卖,这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有真凭实据

凌淑华的陪嫁房子

除了陪嫁外,老人说生女儿是赔本的买卖,还在于女儿嫁出去后,基本上就是婆家的人,婆家的财产了。鲁迅在《祝福》中写道祥林嫂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被婆家卖给了第二任丈夫。祥林嫂誓死不从,可是婆家不管她意愿,直接押送过去了。直到发现第二任丈夫是个好人,祥林嫂才接受了。从这里能看出,即便到了民国,女人嫁出去后,就属于婆家的财产了。女婿死了,女儿是否再嫁,娘家都无权过问,更别说回娘家照顾自己的父母了。

老人说女儿都是赔本的买卖,这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有真凭实据

这几百年来,女性一直为争取权利而奋斗,真切的希望老人说的“生女儿是赔本的买卖”,只成为一句远古的笑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