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茗星ART#涤的思考

 乔茗星 2020-10-25

曼陀林,与鲁特琴相似采用拨片拨动琴弦发声。梨形的琴身上有龟甲状的花纹,四根或四组复弦。发源于意大利南部,流行于和欧美各国,是小提琴的表亲。

竹笛,用天然竹材制成,也称竹笛。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原名为“涤”发音动情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

竹笛是中国人的都懂,知道曼陀林乐器的很少,不管在哪里每次弹琴就被人问这是什么乐器。喜欢古典画的人可能反到是不会陌生。小时候去博物馆看展览,人物是谁忘了但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我的格拉斯哥同学,很喜欢我带去的竹笛和曼陀林,我很是开心。两个历史悠久但今天偏门的乐器,还是会有她们的知音的。继承与创新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艺术重在表现风格的传承,贵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是要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12年起谭盾就担任了任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艺委会主席。

民乐中对传统材料工艺的保留与对原始音色的追求,使得温度、湿度的细微变化,导致音准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譬如中国笛子的IV音级,不能稳定在F或#F上,而是介于之间,但是这就是中国笛子独特的声音。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精,气,神的培养,工艺始终一直停留在匠人,小作坊的制作上。民乐除了特定,小范围的喧闹场面的背景音乐外之外,频段的缺失使得民乐不适合大乐队器乐演奏。

西洋交响乐、电子乐、摇滚乐的合作与录音,因为有了声学工程与原声工程,当代乐器不会出现不可控制的跑调,对冲频率,音量也相近,乐队是个整体,个人主义的强调会在整场演出中出现尴尬与突兀,需聆听自己的队友。

       2017-08-15 InterviRaw|专访了我的竹笛老师荣颖。

“你的学生乔茗星说:忘记自己的乐器特征,在乎人的情感的表达,把笛子融为一体 是。。。。。。”

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需要认真探讨的。

民乐就像老中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为时不晚。音域的学习,材料的突破与尝试是创新的当务之急。”

继承中我们变得理智,学会创新变得清醒。艺术丰富而不杂乱无章,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艺术才会不偏离轨道。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一统起来,我们会更具有特色。

在世界乐器之林竹笛,曼陀林有一小块立足之地,好作品走向世界是我小小的奢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