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茗星ART#G弦上的咏叹调

 乔茗星 2020-10-25

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思想在心中的流动。就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小时候看日本动画片《哆啦A》盗垒游戏中,第一次听到Aria Sul G沉着华丽不能漠视它的存在。

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第二乐章主题,又名为《G弦之歌》。主奏小提琴在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G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

坊间传说宫廷舞会上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巴赫用了一根G弦,即兴演奏了咏叹调《G弦之歌》,巴赫死后100年大为流行。

开头华丽庄严,使人想象到一大群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日本视觉摇滚乐队鼓手Yoshiki,偏爱在Drum Solo完结之后以《G弦上的咏叹调》收尾。Sabaton乐队的《Heart of iron》中也用G弦作为过门。

马友友以巴哈灵感为题的内涵,完成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演出分六部组曲各一的六部影片,1998年专辑《马友友的巴赫灵感》问世。

马友友的父亲马孝骏为音乐教育学博士,作曲家兼指挥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母亲卢雅文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的声乐女歌手。马友友的大提琴叫做蒙塔尼亚纳大提琴,绰号为矮牵牛花,制作于1733年价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

另一把大提琴名为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制作于1712年价值上亿人民币。该琴原属于杰奎琳·杜普蕾去世后该琴被拍卖,新的买家将此琴借给马友友使用至今。

G弦上的咏叹调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我不需要用它们,因为我的内心这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歌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