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西义、泰康路田子坊细说从头

 乔茗星 2020-10-25

魔都石库门的名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上海人站在打浦桥上,打浦桥就不只是一座打浦桥。

民国3年,打浦桥被划入旧法租界,民国19年建志成坊(图1)。

建筑格局丰富,既有典型的江南乡村民居、也有新式、旧式石库门里弄,洋房公寓和历史悠久的小厂房:福华烟厂、大中工业社、鉴臣香精二厂等。

如今被保留下来的还有一口古井,即志成井。(图2)

志成井曾是弄堂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如今成为了打卡的标志性景点。

泰康路210弄“志成坊”被该名后,泰康路248弄“天成里”、泰康路274弄“平原邨”以及建国中路115弄的“薛华坊”通称田子坊。

现在所说的田子坊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位于泰康路210弄的弄堂工厂群,即现在的田子坊厂房地区。这部分建筑建于20世纪50年代,由上海人民针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等6家里弄工厂组成。

另外一部分则是上海传统的里弄住宅区,即现在的田子坊里弄地区,包括泰康路210弄、248弄、274弄的各类住宅,建筑时间跨度有百余年。

泰康路修筑于1926年前后,未修筑之前该处地块是一个整体。公董局的规划地图中就包括贾西义路,位于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以南,东西向连接徐家汇路和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

1932年,马思南路今思南路,延筑薛华立路以南段,该地块的大体框架格局基本形成。东西走向,全长不到500米。起初只是一条没有正式命名的便道,后以法国军舰名命名贾西义路,1943年以泰康路更名至今。

从19世纪中叶的水乡村舍,到20是世纪20年代的石库门里弄,再由20世纪30、40年代,混合了诸多建筑风格以及工商业态的市井街区,转变为20世纪50、60年代蓬勃发展的街道里弄工厂仓库、平常人家,打浦桥不起眼的马路集市。20世纪20、30年代,以石库门里弄为主的泰康路街区已渐趋成熟。

当时上海2万家工业企业中,以手工劳动为主的里弄作坊式小厂,占比达70%左右。泰康路街区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聚集区,街道两侧分布着各类小手工业作坊和化工、皮革、手缝针等工厂并形成一定规模。

40年代街区中心部分以泰康路210弄为主(也就是现今田子坊主干道),两侧分布各式里弄作坊工厂,精益制革厂和靠近思南路的昌兴织布厂加盖扩大了厂房,泰康路210弄东侧原大上海皮厂二厂、同泰猪栈改为海华皮革第二厂、鉴臣香粉材料公司及堆栈。弄堂西侧原正丰漂染厂和堆栈被永明瓶盖厂、海华制革厂及天然味精厂等多家企业占据。

抗战爆发后租界作为暂时的屏障。大量的华界居民涌入避难,期间一些里弄作坊被改为住房。40年代,泰康路街区沿街面及弄堂中分布着百余家大小商铺、作坊和工厂,工商业繁荣,当时已是较为知名的马路集市。

公私合营后街区内私人作坊很快消失,原有的房屋空间改为民居。

国有工厂诸如人民针厂、食品工业机械厂等在原有里弄工厂的基础上改制、转型而建立起来。期后花园洋房、新式里弄、旧式石库门等又经历了数家合住的多家分割过程,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建筑结构也在不断破坏中。

市场经济和国际宏观调控之下,卢湾区内的工厂从90年代的137家急剧缩减到15家,期间泰康路街区内的工厂企业也大多关闭或者转制,泰康路原上海人民针厂闲置厂房改建为菜场。

1998年,旅美艺术家陈逸飞先生来到了泰康路210弄的这片老厂房地区,在此设立了工作室。随后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

后来因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便向旁边的弄堂延伸。

2001年,画家黄永玉为210弄题名田子坊。坊间传说《史记》记载田子方是中国古时最老的画家,取其谐音,喻意艺术人士集聚地。

2003年泰康路以北至建国中路区域是要动迁的,原住民、租户、政府多方作用之下,拆与不拆的两种方案不断博弈过程中。经济利益已并非唯一主导,平民街区的价值得到认同,田子坊模式得以继续保留。

2004年随着首个里弄居民将房屋出租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了房屋出租开商铺的行列中来。几条弄堂一起打通后,有了今天的田子坊。商家对于住宅改造其实质是一种“居改非”的行为,违反了当时的居住物业的相关条例。但是在街道以及商家的推动下,田子坊里弄地区的“居改非”就这样自发地展开了。

为了地区的发展,相关管理部门也在某种程度上默许这种“居改非”的形式。和新天地、思南公馆不一样,田子坊依然保留了里弄民居的味道,拥有无可替代的市井气息。

然而关于它的“非议”也日渐增多:商业气太重、文化氛围渐退,田子坊的发展趋势更像是一处招揽游客的景点而非它最初转型时的理念,甚至有评论认为越来越像城隍庙。

2005年陈逸飞先生去世后文化地标打卡的游客数量猛增,租金飞速地增长导致了艺术家、工作室选择离开。利润较高的餐饮业则可以较好地存活下去,餐饮业的兴起也对艺术商家的选择造成了影响,有些并不希望选择离开的艺术商人则利用内部空间开起了小的餐厅,将艺术商品和餐馆整合起来。

2010年田子坊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随之而来的文化精髓被越来越多的商业蚕食,稀释,自身特色逐渐消失。216家商户中,餐饮业占到了33.74%,服装业紧随其后。其次分别为小商品,饰品。田子坊的精髓,创意产业的数量就从51家锐减到18家。

高端艺术设计商户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丝巾,饰品,各式包包、廉价旅游商品等低创意商户。仅上海女人雪花膏店就有7家,茶房4家,丝巾城5家,同质性高创新性低。

2012年前后,尔冬强、乐天陶社等一些早期入驻的艺术工作室陆续退出,所谓文化创意特色日渐淡化。而留下来的原住民,仍旧在为他们的诉求苦苦寻觅出路。

2020年,田子坊关键一年如同一抹的夕阳。“走”还是“留”,利益权衡之间颇多无奈和纠结。

魔都石库门的名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志成坊改名田子坊,表现出当今的轻浮和不尊重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