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故事丨湖南衡南县江水村:生态养鳜鱼,走上致富路

 潘家院 2020-10-25

金秋十月,衡南县铁丝塘镇江水村贫困户李桂生正在鱼塘边忙着捕鱼:“感谢国平老板为我们提供鱼苗和养殖技术,还帮我们打开销路,让我们走上致富路……”

偏远山村出了个“鳜鱼大王”

李桂生说的国平老板是当地的“鳜鱼大王”谢国平。谈起他,村民们都很感激:“现在全村的鱼塘大部分养了鳜鱼,多亏谢国平这个带路人!”早年间,谢国平在衡阳市郊养殖场打工,意识到鳜鱼养殖市场前景可观,自己的家乡虽然偏僻,但山清水秀,池塘密布,于是,他带着积蓄回到江水村,承包10亩鱼塘养殖鳜鱼。经过精心照料,当年鳜鱼产值达56万元,刨去成本,净赚16.5万元。

后来,在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谢国平根据当地气候总结出“两低一高鳜鱼养殖法”,即“低密度、低劳动强度,高生态效益”。

干部带头引导村民养鳜鱼

2016年,谢国平注册成立了同创农机农技种养生态专业合作社。但要发动村民从养四大家鱼转型养“四大淡水名鱼”之一的鳜鱼,阻力还不小。村民认为,养鳜鱼是赚钱,但要喂活鱼,麻烦,而且投入大、风险高,谢国平有技术能赚钱,别人养就不一定赚钱。这时,村支书肖才东等村干部以实际行动支持,带头养20亩鳜鱼,村扶贫专干谢文平也养了10亩鳜鱼……

接地气的养殖方法和村干部的示范,打消了群众的顾虑,许多农户跃跃欲试。但要想鳜鱼养殖长久发展,不仅要养得好,还要鱼苗供得上,成鱼卖得出,全村养鳜鱼,完整的产业链尤其重要。谢国平投入17万元,购买8.4方的运鱼车,前往广东联系鱼苗,到周边批发市场联系档口销售,摸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模式,创新出统一规划、种苗、饲料、技术、回收、销售”的“六统一”经营模式,实行鱼塘选址建设、饵料鱼配套规划、饲料鱼药采购、鱼苗缓苗放塘、成鱼回收销售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风险最小和利益最大化。

江水村地处偏僻,土地贫瘠,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46人,属省级贫困村。在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江水村筹资27万元对全村的骨干塘进行清淤维修,邀请养殖专家到村里开办培训班,借助鳜鱼产业带动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目前,全村有300多亩水面养殖鳜鱼,年产值上千万元,带动了颜青元、李桂生两户贫困群众养殖鳜鱼,还接纳17位贫困户就业,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