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要回家”,老祖宗为什么这样说?

 赐你皇冠做我妃 2020-10-25


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中,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基石,它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载体,那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当汉字转换为语言之时,当从口中传来,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长,抑扬顿挫之间,更是令人感悟颇深。

而作为汉语成员之一的俗语,虽然通俗易懂,低调内敛,但其同样包罗万象,其中有讲民俗民风的、修身齐家的、为人处世的、猎渔稼穑的、生活经验的等等。时至今日,俗语依旧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就比如这句俗语“三六九朝外走,二五八要回家”,其实这和我国传统文化理念息息相关,传统文化中国人喜吉厌凶、事事追求美好!所以不管是出门、搬家、婚丧嫁娶,人们都讲究个黄道吉日来举办,以免在这些日子外做事,出现不吉利之事。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这句话中的“三、六、九”,是代表的日期,可以指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人们认为这三个日子,是黄道吉日。至于人们为什么选这三天,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老子的《清净经》中曾对“道”字有过这样的解释:“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而《道德经》中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万物自然是指天地人、日月星、精气神、上中下等,所以“三”这个数字是道的延伸,因此人们认为带有“三”这天出门,是顺应“道”的轨迹的,一切自然会大吉大利,逢凶化吉的。

六这个数字,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吉利数字。提及六这个数字,人们就会联想到事事顺利,六六大顺这些词语。六这个数字,在《易经》中被称为阴爻。《说文》中曾对六这样描述曰:“《易》之数,阴变於六,正於八。从入从八。凡六之属皆从六。”,说明六是一个易变之数,六又是至阴,则六六就是负负得正,两个至阴就变成了之阳,所以就有了六六大顺的说法。

另外,在易经八卦中,坤卦为一个六爻都是阴爻的卦,也就是用三个六,“六六六”表示坤卦。而坤卦的内涵是什么呢?种种分析表明,坤卦就是顺,坤就是承载、柔顺、安定的象征。同时,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由六爻组成,而六爻之间不断的重组、演化,以此构成了万事万物,进而生生不息,这叫做“六六无穷”。因此这也是人们喜欢的原因之一。

再来看“九”这个数字。古人把数字分为阳数与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此“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所以很多帝皇自称为“九五至尊”。《河洛图书》中曾这样描述九与五这两个数的“地位”:“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而在传统文化当中人们十分喜欢以“中正”为品行,意为不偏不倚刚正不阿,所以九五两数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大贵。因此人们都十分喜欢三、六、九这几天出门的原因。

另外,古时候人们讲究“尊天敬神”。而在民间最大的神,就是皇帝,就是天子,就是九五至尊,大多皇帝颁布的法令,人们都会执行效仿。所以相传“三六九”出行,和明朝宰相张居正大有关联。传说其为宰相期间,其辅佐的皇帝还小,但是需要每日五更起床上朝,所以这件事对这个小皇帝来说执行起来太过困难和辛苦,为了照顾小皇帝的身体,和众臣商议后,把上朝时间定为“三、六、九”这三天了,朝中众臣跟着执行,民间百姓也跟着效仿了。因此这也是“三六九往外走”的原因之一。

二五八要回家

每逢初二、初五、初八都是黄历中记载可以回家的日子,这回家不仅仅是回自己家,还可以是女方的“娘家”。

而《黄历》中包含了众多由古人根据星辰运转、天干地支推算出来的趋吉避凶之法,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如二十四节气、吉凶宜忌、冲煞、合害、纳音、干支、十二神、值日、胎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星期、生肖、方位等等。而人们选择这几天回家就是为了“择日避忌”,以免触碰了忌讳导致不好事情的发生。所以这几天外出的人回家,可一帆风顺,吉利傍身。

另外民间还流传有“七不出门,八不归”的说法,当然!这句话中的七并不是指日期,而是指七样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可以理解为,一个男人连家中的柴米油盐都得不到保证,妻儿又怎么能活的下去?又怎么能安心出远门呢?而“八不归”,同样不是指日期,而是指一个人如果在外做出了违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样道德行为底线的事情,就不要回家“丢脸了”。

以上就是作者对于这句俗语的一点理解!大家对这句俗语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下方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