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中国古代的经典小说,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四大名著。 但是,除了四大名著,古代其实还有很多经典有趣的书。 它们有的以离奇古怪的故事,颠覆你的三观,有的以辛辣讽刺的笔法,照映现实,有的以幽默诙谐的情节,让人回味无穷...... 有一类小说,正好可以将以上各种元素熔于一炉。 比如给无数人留下童年阴影的聊斋,倾注了作者蒲松龄的半生心血,前后写作历时四十余年,被大诗人郭沫若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比如作为我国古代志怪小说开山大作的《搜神记》,不仅影响了后世无数志怪杂谈小说的创作,还被历朝历代的读者广为传颂...... 这些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往往脱胎于现实生活,但作者同时又将神话、奇幻、讽刺等各种极具魅力的文学元素点缀其间,亦庄亦谐,雅俗共赏,让无数读者爱不释手。 这些作品尽管通俗易通,但处处透露着中国社会复杂多样的民生百态和普通文人的高深智慧。 本周,小编辑精选了四本最具特色的古代奇幻小说精品,一起感受中国古人的“脑洞大开”吧! 01《聊斋志异》 第一次听说并接触到“妖怪”这个词,还是西游记里的山精野怪。 小时候只觉得妖怪都是坏人,会啖血、会吃人。直到看到了聊斋里的辛十四娘、花姑子等都是善良的形象,才明白妖并不一定是贬义,他们也有善恶之分。 提到聊斋故事,自然不能忽略《聊斋志异》,郭沫若评其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称其是“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这部成于清初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 其中不乏充满人情味的花妖鬼狐、也有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农妇村媪,各色形象共同演绎着动人心魂、曲折离奇的故事。 这些故事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02《搜神记》 汉代有个男子,生活在丧母的单亲家庭中,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死后,由于家贫无力安葬,于是便想去给人家当奴仆,卖身葬父。买主被他的孝行感动,赠其钱财让他回家去守丧。 守孝三年期满,男子要去报恩。路遇一女子,女子对他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与你同去。 两个人见到买主后,买主告诉他,钱是自愿赠送给你的,你不需要做什么。 男子报恩心切,买主实在拗不过了,就答应让女子织一百匹布,可谁也没想到,女子十天就织完了。 男子本以为两人能回家过日子了,可妻子却说:“董郎,我本是天上的织女,天帝见你极其孝顺,派我下凡帮你偿债,如今债已还完,我去了。” 说完,就腾空而去,留下他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这个故事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了孝子董永的传说,是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第一版。 故事初版虽然创作简短,但有前人栽树,后人才能纳凉。历经千年后,我们如今看到的董永与七仙女,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与润色。 但凡民间传说,都非一朝一夕之作,而是经过民间历代口耳相传才逐渐成形、丰满。 就像今天小编推荐的这本《搜神记》,既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 作者收集了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大小故事四百多个,后世不少作品都以书中故事为蓝本改编。 读者在故事中,一定能看到中国神话的进步与发展。
03《镜花缘》 要说古人没有想象力,那才是胡扯! 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 只看国家名字,就已经很勾人了,更何况还能见识到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 这究竟是个什么神仙地方? 这些都来自一部长篇神魔小说——《镜花缘》。 有人说,这是中国版格列佛游记。也有人说,它有不少《山海经》、《博物志》以及《红楼梦》的影子。 其实说的都没错,全书一百回,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畅游各种奇幻国度的故事。书中不少海外之国、异兽奇花都借鉴了《山海经》,由作者再创造而得。 而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大显作为的故事。这部分则颇有《红楼梦》的批判精神,尤其是在女性问题上。 不过我觉的它最大特点还是脑洞大,有趣到让人发疯。 尤其是书中奇异的生活方式,特有的才学技能,地方风土特点,古迹文物……从各方面都能带给人不小的震撼, 堪称是一部被人大大低估的“神魔奇书”。
04《情史》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主题之一,在这本《情史》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这本书是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重要作品之一,一名《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他选录历代笔记小说和其他著作中的有关男女之情的故事,将其编纂成这部短篇小说集。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般,这本《情史》是一部情感的历史,跨越两千年,汇集了封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男女之情。 以“情”为主线,全书分为二十四类,共计八百七十多篇,记载的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歌伶市民,既有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生活,也有各种正常与非正常的男女关系,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神鬼妖物的奇异故事。 部分故事看起来有些荒诞,但是大多符合当时的世俗风情,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能够看出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各种情态,对封建社会的现实有更多了解。 这部书体现了冯梦龙对于“情”的看法,他提出情乃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存在,认为人可以为情生为情死,情却不会因人的生死而消亡,对情的存在表达了无限向往和高度礼赞。 全书不但呈现了对情的礼赞,更成为研究古代小说史、戏曲史及晚明社会文学思潮的重要资料。
|
|
来自: 360doc小编辑2 > 《个图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