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太过善良的人,即使足够聪明,也很难成就大事

 觅书时代 2020-10-25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一直将“善”捧到很高的地位,但实际上,好人并不一定有好报。

例如耳熟能详的农夫与蛇,农夫本是好心相救,而蛇却在体力恢复后,狠狠咬了农夫一口。

著名演员孙俪,因为爱心选择资助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学生向海清,而对方考入大学后,却在网络上四处散播孙俪的谣言,只因为孙俪停止了对他的资助。

历史上,正是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一时善心,放走了刘邦,导致了自己乌江自刎的结局。

所以,我们都开始陷入怀疑,做人是否应该保持善良?答案是一定的。如果大家都不坚守各自的善良,彼此只会勾心斗角、自私自利,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无德且混乱。

然而,人性的负面也警醒着我们:善良并不是毫无条件限制的。

那些太过善良的人,即使拥有优秀的智力,也会在“善”中迷失自我,太过考量他人的感受,最终成就了他人的事业而牺牲了自己。

越是善良的人,越难以察觉到别人的居心不良,因为他们的世界是单纯无暇的,所以愿意相信身边所出现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

善良的人无疑是幸福的、快乐的,他们没有过深的城府,不用被世间的事物纷扰。但这也是弊端所在,所有人一眼便能看穿他们的“善”,并利用他们的善良。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用善良相待。就像慈善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大家力所能及地帮助真正需要的人,在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同时,也能够合理配置资源。

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名人上演着“诈捐”慈善,表面上展现自己的爱心,实际上一毛不拔,只是为了提升名气的假性善良。

这样的人,打着善良的名片到处吸引眼球,他们不能算善良者,也不应该被善良相待。

善良很珍贵,倘若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善良,就会忽视那些真正需要善良的人。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认知,认为善良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很好。可这样的好只会被身边人称作“中央空调”,并没有人珍惜。

在与时俱进的现代社会,善的本质虽然从未改变,但却增添了更多内涵。当善良的人一次次遭遇不公对待时,就应该明白:善意需要带有锋芒。

过度善良的人,不是真善,是为了得到外界认可而散发出来的“伪善”,他们大都带有明确目的性,即能够在他人身上获取认同和归属感。

你的过度善良只是将自己的无原则为人呈现给大众,招致一堆自己并不想面对的麻烦事。

因此,过度善良的人容易被身边小事羁绊,他们难以坚持自我的想法,做事不够果断。

请收起无限制的善良,给自己的善良加上一把锁,只对那些有着同等善意的人开放。以一颗客观的心去处理身边的人或事,遇见真正动容的事物,就不必在乎旁人的眼光,放手去做。

做人首先得有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而不是先他人后自己。可以坚守心中神圣的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Heider, F.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Wiley, 19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