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六岁老人感悟:搭伙十二年,一场病,让我看清了对方的真面目

 一纸桃花笺 2020-10-25

    “从今往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富贵或是贫穷,健康抑或疾病,我们都会彼此相守,相爱,直到生命的尽头才能把我分开。”

    类似这样的结婚誓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也只有真正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和病痛的煎熬,才更加确定夫妻之间的感情是,牢不可破还是知难而退。

    有的人说,半路夫妻不过是搭伙过日子,有福可以同享,有难未必能同当,没准一有问题,马上就动了“各自飞”的念头。

    说到底,患难不光可以见真情,还能看清伴侣之间的真实目的,来看看网友徐阿姨的真实经历。

    我今年六十六岁,有一儿一女,在他们上大学的那年,丈夫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了这个家,家庭没了顶梁柱,我只好不分昼夜,同时做两份工作,来维持孩子们的开销。

    两个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儿子选择读研,有了业余收入和补助,也不用我太拼,闺女工作的第二年,就结婚了,几乎让我卸下了所有的生活压力。

    后来儿女都在外地站稳了脚跟,我每个月也有稳定的退休金,不愁吃喝,可我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还是在外面工作。

    孩子们不想让我再这么辛苦,鼓励我再找个伴侣,没事出去旅旅游散散心,带着好心情享受晚年生活。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认识了一个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男人,因为比我大三岁,所以开始的时候我称呼他陈大哥。

    他对我很好,知道儿女都不在身边,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当成自己的事过来帮忙。

    有一回,中暑晕倒了,也是陈大哥前脚把我带到了医院,后脚又是送饭送水地照顾着,让我特别感动。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可能真的要找一个老伴了,起码能在越过越少的日子里,相互关照,生活有个依靠。

    在征得了自家儿女的同意后,两个人就领了证,正式地生活在一起。

    一开始,老伴就把自己的退休金交到我手上,可能是一个人过惯了,当时还有点难为情,没想到他对自己这样的信任。

    过日子就要有过日子的分工和安排,我管每天三餐,老伴负责收拾卫生,两个人会起早一起散步,晚饭后也会出去遛弯,我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舒适安逸的相处模式。

    老伴的儿女也很懂事,没事过来陪着吃一顿饭,但从来不过多打扰,什么事都可着我们开心,为此,我一度庆幸。

    不知不觉之间,两个人已经搭伙了十二年,一次体检,在我的肝脏发现了一个瘤,虽说暂时不会危及健康,但也要及早手术。

    医生说得轻描淡写,却把我吓得不轻,两个孩子得知了以后也着急忙慌地赶了回来,儿子拿出了八万块钱,女儿也表示可以请假守在我身边,都被老伴挡了回去。

    手术非常顺利,老伴就把儿女劝回去上班,承诺会把我照顾好,他确实说到做到了。

    十天后,我顺利出院,回家休养,却不想把一直精神紧绷的老伴累倒了,在床上歇了两天。

    我看着心疼,但嘴上还抱怨着,“你怎么这么倔,都上了岁数,还不知道量力而行,儿子出钱,女儿出力,你在一旁看着,哪会这么辛苦。”

    老伴没心没肺地笑了笑,“既然在一起生活,我就有责任管你,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再说了,我还有钱,也能出力,何必要给他们添麻烦。”

    我不再说什么,简单的一句,却把我感动得不知道抹多少次眼泪。

    早前刚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有过考虑到小病小灾的问题,我有一个好姐妹,就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对方的女儿不想让自己的父亲承担责任和风险,所以被动地分了手。

    发生在身边的事给了我启发,健康的时候就在一起好生过日子,相互照应,一旦有了不好的苗头,对方有所顾虑或是别的想法,也实属正常。

    担心归担心,有些事情就算不说,也瞒不过自己的枕边人,老伴没有知难而退,也没有半点责怪,而是积极和医生沟通,捋清了思路,准备好了所需的费用。

    现在看来,喊他一声老伴,一点都不亏,愧疚的是自己,一直低估了他对我的感情。

    有人说,半路夫妻各藏心思,其实想验证也不难,一件大事,足以看清对方的真面目。

    就拿我来说,大病了一场,让我确定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对他不离不弃,全心全意。

    一双儿女对老伴的表现也是赞不绝口,虽然不以父亲相称,但却以父亲之礼相待,这样生活让我打心里感到知足。

    战胜了病痛,又加深了一家人的感情,生活幸福美满,当真是可遇不可求。

    如果两个人真诚相待,把感情放在首位,把对方放在心里,再加上儿女孝顺懂事,那么何愁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半路夫妻可以走心,黄昏恋也可以感人,岁月静好,剩下的只期待彼此有更多的陪伴,家和万事兴,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都能坚信生活的美好,然后以好的心情出发,面对未来的生活,一路高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