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打卡文化新地标!郑州美术馆新馆参观时间、预约方式看这里

 细直紧园 2020-10-25

△点击观看视频


对一座城市而言,

文化既是独一无二的印记,

更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

而最能体现文化传承和古都文化内涵的,

恰是城市的文化地标。

作为郑州中央文化区CCD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上午,备受市民关注的郑州美术馆新馆正式开馆,这意味着古都郑州又添一处亮丽的文化新地标。


多位名家捐赠一批精品力作


今天上午,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暨首展系列活动开幕仪式在郑州美术馆新馆一楼大厅举行。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参展艺术家代表段正渠等分别致辞。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宣读中国书法家协会发来的《李刚田先生书法展贺信》。随后,李刚田先生向郑州美术馆捐赠书法作品;段正渠先生捐赠多幅油画;14名河南青年美术家集中捐赠一批优秀作品;中央美术学院捐赠郑州美术馆系列出版物。西泠印社社委会书记王宏伟还代表杭州市向郑州市赠送“百年西泠”“古韵中原”印章一组,郑州美术馆代为收藏,该馆馆长罗鸣现场为其颁发收藏证书。


郑州美术馆新馆“惊艳”亮相


郑州美术馆新馆是我市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该馆位于丹水大道与长椿路交叉口东南角,于2016年开工建设,总投资5.3亿元,共4层,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共有展厅7个,面积7000平方米,总展线1800米,其中最大展厅1700平方米。

新馆建筑设计理念新颖,设计思路立足中原艺术共有的形态要素,选取中华艺术的“最大公约数”——“斗”形作为建筑母体连接郑州的历史与现在以统一整体的现代建筑语汇再现华夏文明的神韵;建筑装饰采用浅灰色的仿石材挂板, 硬朗沉稳的质感不失中原大地的人文气质,结合石窟元素的参数化表皮虚实相间,若隐若现,浑然一体。

今天上午,首次走进新馆的不少市民欣喜地发现,这里设计通透感很强,七大展厅分布科学,而且设施设备先进,展厅内采用国际先进的专业照明系统,配备中央空调、恒温恒湿系统、全天候安防、消防监控系统等自动化管理设施,观众观看展览非常舒适。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芳告诉记者,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面向公众开放,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为我市又增加了一所弘扬先进文化、提升公众审美、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郑州美术馆将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工作导向,以建设国内一流视觉艺术博物馆为目标,坚持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原则,立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好视觉文化成果的研究整理、收藏展示、公共教育等功能。

名家名作吸引市民陶醉艺术殿堂


今天上午,包括6项展览、7场学术活动及30余场公共教育活动的“聚美中原——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首展系列活动”正式启幕。此次活动共展陈藏品1033件(幅),100多位作者中既有大家巨匠、也有青年才俊,涵盖书法、篆刻、油画、国画等多个艺术门类。

6大展览分别是

“西泠印社社藏精品展”、

“闲庭信步——李刚田书法展”、

“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展”、

“情境与选择——段正渠作品暨文献展:1983-2020”、

“大河永续·星火传薪——河南当代青年美术家邀请展”,

“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春时代——中央美术学院馆馆藏精品展”。


1

“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在郑州“首秀”


“这是吴昌硕大师晚年的书法力作,那是潘天寿大师的国画精品,这边还有启功、傅抱石等多位大师的优秀作品………”今天上午,在位于郑州美术馆新馆四楼的 《西泠印社藏品展》现场,来自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潘思雨和几位同学认真欣赏着大师们的经典作品。

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介绍,此次展览是已有116年历史的“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在郑州的“首秀”,233件(组)珍藏作品首次走出杭州,堪称近年来西泠印社藏品最大规模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展出。


据介绍,此次展览期间,作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泠印社之金石印学,近距离走进郑州市民视线。其展品包括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170件;展品涵盖“弘一法师”李叔同“印藏”54件/组、吴昌硕作品7件、齐白石印屏1件;丁仁、王禔、叶铭、吴隐“创社四君子”到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七任社长,由弘一法师至沈尹默、黄宾虹、丰子恺、潘天寿、傅抱石等西泠众星,大师名作群星璀璨,展品之珍贵,展陈之丰富可谓空前。

“百年西泠,金石不老;驰誉华夏,印坛长春。能在家门口欣赏到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名家作品展,真是太让人兴奋了!”今天上午,不少专业人士认真欣赏完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展品后,发出由衷的赞叹。

2

李刚田书法展:“兰亭奖”得主成熟期作品集中呈现


“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书法和美术,我特意带孩子来观展,十分震撼,收获很多。”市民管女士特意带高一就读的女儿小田来观展,在“闲庭信步·李刚田书法展”展厅中,母女两人仔细观摩每幅作品,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百年西泠·古韵中原——金石文化艺术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闲庭信步·李刚田书法展”为大家呈现了作者60岁以后、创作进入成熟期的68件130幅作品。作品中透出超然物外、闲庭信步的淡然与闲适,让观众们如沐春风。

“谁欲长绳系岁月,我能寸铁走蛟龙”……“闲庭信步·李刚田书法展”内容丰富,书体多样,既与西泠先贤形成文脉传续,又饱含着浓浓的中原风韵和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李刚田事业无穷、人生有竟的情怀和境界。


李刚田是从郑州走向全国的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是现任的西泠印社6位副社长之一。他艺文兼修、著作等身,曾获中囯书法兰亭奖,著有《隶书教程》《篆书教程》《篆刻教程》,散文随笔《边缘断想》、论文集《书印文丛》、《古印评改二百例》等30多部教材、专著。

热心公益、桑梓情深的李刚田,已将参展的68件130幅作品全部无偿捐赠给郑州美术馆收藏。据了解,郑州美术馆将设立“李刚田书法艺术陈列厅”,长期展陈这批精品力作。

3

《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展》精品荟萃

走进同在四楼的《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展》现场,不少市民漫步在古玺印的艺术殿堂,穿越时空隧道,细细品味一件件艺术精品。


据郑州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些展品是从河南印社社员收藏的古玺印中遴选出的精品,展品年代跨度从西周到元代,品种丰富,精品琳琅。


三方西周印章体现了早期印章的图案纹饰之美;战国官玺中,“许委粟玺”“龙市出玺”“酒仓之玺”都是楚官玺中的珍品;秦官印中,蛇钮的“颍川幹丞”尤为引人注目;汉至南北朝的官印中,新莽印章、银质“广武将军章”、填金“归义羌王”、“军候之印”制作精良;在私印系列,玉印、银印、缪篆鸟虫交相辉映。


此次展览的封泥包含了新蔡战国封泥、西安相家巷秦封泥、临淄汉封泥、西安未央宫封泥等,多是从未面世的创见品。走进展厅,只见柔和的灯光聚焦着每一幅作品,立体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郑州市美术馆馆长罗鸣告诉记者,该馆新馆设计造型大气、端庄,作为一座现代化的专业美术馆,新馆的展陈方式与国际接轨,可以给参观者带来更好的欣赏体验。


4

段正渠作品暨文献展:艺术风貌独树一帜


“展出作品都是以中原和北方大地独特精神气质为特征,时间跨度比较长,都是我在当时的代表性作品……”在“情境与选择:段正渠作品暨文献展1983-2020”展厅里,段正渠与观众们交流分享着自己的艺术之路。

在当代中国油画格局中,段正渠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气质成为一位无可替代的重要艺术家。他创新性地融西方表现主义与传统中国写意精神于一体,此次展览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而独树一帜。

段正渠教授郑州画院创立之初的第一批画家,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本次展览展出段正渠不同时期的油画和纸本创作284件,生动再现了段正渠近40年的风格演变,呈现了他不断突破自我的艺术历程。

“郑州画院在我心中是极其重要的,是我从学校踏入社会第一个工作单位,也是我艺术的重要起点。在郑州美术馆新馆举办我的个人作品展,不仅是我青年时代最重要的一次展览,也是我向家乡父老的一次汇报。”段正渠深情地说,他曾经在郑州画院工作了整整12年,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青年时代,此次画展,包含了他40年来不同时期的作品,是对个人创作面貌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展示,希望能通过这些作品,与河南的美术界人士展开深层的交流与对话。


5

17位河南优秀青年美术家展示百余幅作品


《大河永续·星火传薪——河南当代青年美术家邀请展》共邀请到丁志伟、石二军、白冰等17位河南优秀青年美术家积极参与。精选的112件作品涉及油画、中国画等多个类型,作品色彩斑斓,创作内容丰富多彩。

与前辈名家相比较,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面貌更加前卫多样、创作选题更加广泛自由、材料技法更加灵活多变,自有其朝气精进的艺术气象,常常令人耳目一新,代表了河南当代青年艺术家立体鲜活的群体风貌,也反映了新一代艺术家对社会、历史以及自我的认知与思考。


在展览现场,记者采访了正在认真看画展的济源美术教师侯艳敏一家。“听说郑州美术馆新馆今天开馆。前几天,我专门给家人在网上预约了郑州美术馆新馆的参观票。今天一大早,我就和丈夫带着三岁的儿子从济源开车赶往郑州美术馆新馆。我们准备认真欣赏每一幅作品,学习名师大家的创作精华。”侯艳敏一边带着孩子看展览,一边告诉记者。

6

中央美术学院馆藏精品展:与青春撞个满怀


在郑州美术馆新馆一楼,“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该展览展出艺术名家青年时期的作品74件,诉说着满载活力与生机的新中国美术史,唤醒我们曾经拥有或永远向往的青春情怀。学院风范、青春气息是这个展览的与众不同之处。

本次展览按照历史时段分为“1950年-1965年 新时代与新青年”、“1977年-1984年 青春记忆与自我觉醒”、“1985年-2000年 青春实验与自我确立”三个板块,展现了周思聪、陈丹青、方力均以及从河南走出去的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等中国现当代知名艺术家的青年艺术之路。

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现任教于郑州科技学院的万乐说,步入展厅,一眼便看到靳尚谊创作于1955年的素描作品《拄棍的老人王大爷》,深感震撼,“这幅作品虽然尺寸不大,距今已有65年,但我仍能从中感受到前辈精妙的笔法和真诚的情感。”万乐说,展品有许多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一席地位的佳作,能足不出户看到这么多好作品,让他备感兴奋,“我把展览中的精品都一一拍摄了下来,今后将把它们带到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欣赏到这些高质量、高水准的精品力作。”

七场学术活动精彩纷呈


围绕6项展览,郑州美术馆还组织策划了7场学术活动。

今天上午,由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主讲的《当代艺术展览与策划》吸引众多专业人士。张子康从如何让展览更有吸引力、当代艺术策展实践的未来几个维度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当代艺术展览与策划的本质和方向。

今天下午,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先生主讲的《“新时代”书法篆刻艺术之美的体系架构》,将从美的创造、美学研究、美感体验、美育传播4个方面,全方位阐述书法篆刻美学艺术在“新时代”的特征。中国油画协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段正渠将主讲《纸性-纸本绘画漫谈》。


在明天举行的《当代中国书坛与中原书法》座谈会上,将有10余位研究中原书法的理论专家围绕当代中国书法的分界与整体评价、中原书法在中国书坛的地位、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交流座谈。

此外,其他学术交流活动也将陆续进行。其中,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还将主讲《西泠印社,刻在西子湖畔的惊世奇观》,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许雄志将主讲《方寸乾坤—河南印社古玺印展精品解读》,中央美院副教授、著名策展人郭红梅将主讲《艺术大家们的青春模样—中央美院美术馆“青春万岁”展在郑州》,生动呈现中国现当代杰出艺术家们的青年时代是如何从中央美术学院出发,走向各自艺术探索的辉煌之路。


新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据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介绍,这六大展览中,除了《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展》将于12月26日结束,其他展览活动将持续到2021年2月28日。这些展览既各自独立又脉络丝连,观众可通过此次系列展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艺术风采与历史面貌拥有丰富而多元的感官体验。


据了解,为让广大市民有序参观,郑州美术馆严格按照“错峰、预约、限流”的开放服务原则,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方式。所有展览开放时间均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市民可通过“郑州文旅云”公众号平台提前1至7天内凭第二代身份证实名预约,或者电话预约,电话号码为0371-67759591。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秦华 文 李焱 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