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

 彬临钦岛 2020-10-25

今年在主编徒步独行的带领下,写作进步了不少。许多不明白的地方开始慢慢通透起来,从什么都写到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删繁就简,每一步都离不开徒步主编的指导。但自我的努力和思考,也是很重要的。

今年梅老师看了我的作品后,很鼓励我,认为我的文笔没什么问题了,但要有一个方向。我的方向是非虚构。老师说非虚构后期可以走影视方向,很有发展前景。但以我现在所站的高度,看不到这么远。我选择非虚构有两个原因,一是喜欢,二是生活经验和阅历都很有限,观察底层,描写底层对我来说似乎更容易。

我自己就是底层,出生在农民家庭,看多了留守儿童,也听惯了家长里短,这方面的素材,找起来还比较容易。我不会再去犯一些低级错误,把所看所感如实的记录,那不是文章,是日记。文学作品需要对生活进行重塑,无论是故事还是小说。或者散文杂文,最终的目的都是给人以启迪,或者娱乐大众。总之,每一篇文章,都有它承载的使命,只有当这种使命完成的时候,文章才有它的意义。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和思考。很多新手作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什么都写,在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它扩大了写作的范围,生活也确实处处都是素材。但这样做最大的弊端就是可能写了很久也没有什么进步,因为日记几乎是不需要逻辑的。可是文章不一样,逻辑自洽, 是一篇文章最起码的要求。

开始写作的时候,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逻辑是写的问题。但摆在构思之前的,还有素材问题。我们说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却又不能照搬现实生活。怎么办呢?当你问自己怎么办的时候,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很好解决了。你需要生活经验来写作,但又不能完全依赖生活经验,个人的体验和经历都很有限。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法门。

经验有限又想写作的时候,不妨多读作品,看看作家的创作谈和书籍或者文章后附录的参考资料,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比如,家喻户晓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作家托尔斯泰看到卧轨自杀的女人新闻后有感而发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的一部作品。被拍成电影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原著比电影更立体,附录里也有一些报纸名和参考书目。可见即便是已经成名的作家,也在不断学习汲取养分,没有谁能完全依赖生活经验创作作品。

经过前期的学习,如果多加思考和练笔,你会发现可以写的东西特别多。摆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后,你可能会因为兴奋而写到停不下来。表达欲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盖不上了。

你会因为表达欲而愿意写作,同样会因为瓶颈期而感觉写作难以坚持,这很正常。你的大脑像一个容器,你不停往里面塞东西,难免有疲倦厌烦的时候,这个时候,试试给自己做减法。

停笔一段时间,认真去读读自己的作品,再看看自己喜欢的作品,比较一下自己的作品和喜欢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各自的优劣之处在哪儿。要知道,这种比较往往能很容易看到你和别人的差距,也可以帮助你更快找到自己文章的市场和内容定位。

传统写作日渐衰微的今天,自媒体平台无疑会成为一个趋势。到最后,每个作者都会面临内容和流量的问题。想追求更好的作品还是要追流量要收益,全凭自己能力和本事。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写作方向,无论是传统写作还是自媒体写作,这一点都至关重要。

确定好自己的方向之前,可以多维度尝试,看看自己擅长什么,确定好自己的领域后,沿着自己的方向专注深耕,写作就会进步的越来越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