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须复盘

 沐子健谈 2020-10-25

这一年的小感小得。

往年因为需要参加书院的豫章奖学金,

自己每一年都写一下一年的所得。

只为记录自己的中医之路。

这一年,

看了些小病,也看了些书。

也有些小体悟。

其中最大的体会是

临床须复盘。

青年中医

稍有点病人的时候,

总会放松,

感觉时间不够,

问诊仍须这么详细吗?

病历记录需要详细记录每一点吗?

是不是,不是阳性特征就不需记录呢?

嗯,发现不是这样的。

越是年轻,越是要细记录,

纸质版的病历不好携带就用电子的。

这样细记录,

能方便诊后的复盘。

看诊一个病人,

有效果的,需要把有效经验给整理出来,

以便下次更好的运用。

如果无效,也需要整理,

看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治疗无效。

比如这一年里面,

有十几个看皮肤病的病人,

是以无效而不来就诊的。

嗯,也是因为这些皮肤病的病友,

让我继续前行,学习和提高看诊这些顽固性皮肤病的方法和能力。

记得,最近看的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宝宝,

头部长红疹,哭闹时则加重,特别的红。

一开始只是想到了,这是风热,

就开了银翘散一类的清透的中药。

结果是喝的时候好点,不喝的时候还是红。

就开始复盘,

从病理三要素来看。

是有热,

这个热也就表现在外面。

怎么就是清不下来呢?

是不是这个病位不止在表,还有里呢,

或者这个病因不只是热,这个热来之什么地方呢?

根据“处、象、情、由”四个角度,

进行对症状分析。

发现我对这个热的来源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也就是病由。

后面就去补充,

问了小孩饮食情况,

以母乳为主,

同时宝妈吃得也辛温。

嗯,这样就是病由了。

这个热是里热,

来于小孩体内的积热。

里面的积热为体表的热,

知道了热的来源。

就可以调整处方,

加入神曲,麦芽等消食的中药。

很快,这个头部的红疹就消退了。

嗯,在复盘中得以成长。

日常更加喜欢拿些中医大咖的医案进行复盘。

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导师刘英锋教授的医案了。

研究生三年积累的医案,

一份份的整理,

对每一个症状的分析,

对每一个阶段的证进行梳理,

最后呈现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病理过程。

然后针对这些病理要素进行处方用药,

然后看病人的反馈,看看诊断是否准确。

也正因为知道了重要性,

才在今年开了

每日一得之医案得,

每天都学习一个医案,

学习中医大咖是如何辨证的。

嗯,一年,365个医案。

学习,365种不同的病理。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