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回答孩子提出的“为什么”类问题吗?

 莫源秋论幼教 2020-10-26

莫源秋

孩子的思维很奇怪,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而且这些“为什么”如此古怪。面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为什么”时,你的做法是“√”还是“×”呢?来看看吧。

一、孩子特别喜欢问“为什么”,而且一连就是好几个,常常问得你不知所措。

比如,有一天小俊和妈妈上街,看见许多汽车身边走过,他突然来了问兴,于是他问妈妈:“汽车为什么会跑?”妈妈微笑着回答:“因为汽车有轮子。”小俊问:“为什么有轮子就会跑?”妈妈微笑着回答:“因为轮子可以转。”小俊问:“为什么是轮子不是别的?”妈妈表情严肃地回答:“因为轮子转得快。”小俊问:“为什么轮子转得快?”妈妈不耐烦地回答:“因为轮子是圆的。”小俊问:“为什么圆的转得就快?”妈妈有点生气了:“……”

幼儿期的孩子是好问的,对孩子的连续追问,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正确反应:

A.高兴

因为你的高兴等于是鼓励孩子好问精神,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

B.积极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

尽自己所能地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有利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进而鼓励他的好问好学精神。

C.对孩子有创意的提问给予肯定

有利培养孩子善于思考,关于发现与众不同的问题,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错误反应:

A.厌烦。这样会泯灭孩子的求知欲,孩子可能会因此不再问你任何的问题,对周围的一切习以为常。

B.生气。被孩子问倒,你觉得很没面子,所以生气。事实上,你应该高兴,因为你有一个这么善于思考的孩子。

二、孩子的问题需要科学解释,可是有的科学道理事孩子所不能理解的,或者你也不知道。

比如,春光明媚,一家人在郊外玩耍,小孩被飞舞的蝴蝶和蜜蜂吸引:“妈妈,蝴蝶飞舞为什么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舞有嗡嗡的声音?”

错误反应:

A.对孩子一顿训斥,叫他不要来烦我——我要欣赏风景!

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得到保护,孩子可能不再向你提出类似的问题。

B.对孩子说,不知道。

孩子的求知欲未能得到满足,孩子不高兴。

C.直接告诉孩子,在蝴蝶飞动的时候翅膀震动慢,而蜜蜂飞行时翅膀震动很快。

直接告诉的方式很难使孩子真正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孩子没有因为有“问题”而学会动脑筋。

正确反应:

让孩子首先观察蜜蜂和蝴蝶停留在花朵上是否有声音;然后再观察蜜蜂和蝴蝶起飞时的翅膀震动快慢。这样,让孩子学会了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来解决增长知识。

三、孩子的问题很尴尬,你不好意思回答。

比如,为什么男孩是站着撒尿的?

正确反应:

拿来一张生理解剖图片,告诉孩子因为男孩有小阴茎,站着小便比较方便;女孩子没有没有小阴茎,站着小便不方便——孩子不信,你可以让她试试。

认识男女之间生理上的不同,没有什么值得尴尬的,问题出在家长,而不是孩子,孩子看男女之间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错误反应:

A.本来男孩就是站着撒尿的。

孩子的求知欲没有得到满足,因为你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B今后不许再提这种傻问题,羞死了!

孩子会莫名其妙,干吗问这样的问题就让人羞死了呢?……

比如,孩子问:男的和女的有什么地方不同?

错误反应:

A.男的有力气,女的温顺。

因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

B.男的有胡子,女的没有胡子。

因为孩子看到的却是男孩和部分男的是不长胡子的。

正确反应:

反问他:“你看男的和女的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可能孩子会迅速作出反应,得意地回答:“这个问题我知道。男的短头发,女的长头发。男的不穿裙子,女的穿裙子等。”爸爸听后,可在重复孩子答案的同时这样附和说:“对,爸爸也这么想的。”这样的回答就很得体,又鼓励了孩子的创造力。

四、孩子的问题很深奥,或者你认为是没有答案的。

比如,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

错误反应:

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上回答,或是用动力学说来回答。答案虽然科学,但孩子没有办法理解。

正确反应:

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给予间接回答:“一到晚上,动物们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也到山的那边去休息啦。”这样的回答虽然不符合相关科学原理,但却能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比如,人为什么会死?

错误反应:

A.死了就是睡着。

这样的回答会给孩子带来恐惧感,比如,晚上害怕上床睡觉。

B.所有的人都会死,妈妈也会死。

因为孩子会以为“妈妈的死”马上就要发生,从而感到害怕。

正确反应:

A.所有活的东西都会死,人是这样,小动物、树木花草也是这样。

让孩子了解生死是自然现象,就可以。

B妈妈会陪宝贝很长很长时间,要等到妈妈很老很老的时候才会死。

这样,可以给孩子安全感。

应该记住的观点:

1.孩子问为什么,说明孩子在思考;孩子经常问为什么,说明孩子在经常思考——这是好事。因此,对待孩子的提问,父母应该始终抱着一种鼓励的态度。

2.被孩子问倒,是件特大的好事,无关脸面。因此,当孩子问倒你时,不仅不要生气,相反还应该感到高兴。

3.知识或者问题不应该有“难为情”这一性质的,父母要以自然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所有提问。

4.应该利用孩子的提问来促进孩子的发展。而“与孩子一起探求答案比简单的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家长在回答孩子提问时,尽可能不要“直接回答”,而要让孩子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如以“问代答”、“以问促思”“引导探索”等让幼儿去思考去探索,然后自己得出答案。

5.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有许多许多问题,科学地回答对孩子的发展不一定有利,因为由于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无法理解相关的科学道理。因此,“童话”式的答案更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同时,并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

精彩回放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