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144):否极泰来——释“来/來”(上)

 秋琰 2020-10-26

朱英贵

“否极泰来”这个成语是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否”和“泰”分别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意谓坏运到了极点好运就要来了。“来”字在甲骨卜辞中就已经用作往来之“来”了,然而“来”(來)字的构字理据却不是动词义,而是名词义的“麦”。本文就来说一说“来”(來)字字义演变的来龙去脉。

一、“来”(來)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来”(來)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上图的两个甲骨文字形,像植物的根、杆和叶,特别突出其下垂的穗实(第一例)或尖端的穗实(第二例),总体象农作物“麦”形。两个金文字形,分别承继甲骨文第一、二例字形,麦穗的形象更加显而易见了。战国文字的第一例是楚国简帛文字,增加“彳”和“止”两个表意符号,借以传递行走到来之意;第二例是秦国简牍文字,则已经发生了隶变,既像现代汉字的形体,又像金文字形。说文小篆的形体,很明显是继承自战国文字第二例的秦简,现代正体汉字的“來”也是由战国文字第二例和小篆字形演变而来的。至于简化汉字的“来”,字形的变化已经失据,那是因为含有汉字简化的社会强制因素,可另当别论了,不过大体形象还在。

很显然,“来”(來)字的构字理据就是实体描画农作物“麦”的一个象形字,它的造字本义也应该就是农作物的“麦”。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它为什么要转而用作动词往来的“来”,而主动放弃名词麦子的“麦”。看看许慎是怎么解释的:

《説文解字》卷五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峰,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

许慎所解的意思大致为:“來”,本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麦。一支“來”麦有两支麦峰(指篆文字形中的ΛΛ)。它是上天送来的宝贵礼物,所以称这种庄稼为“行來”的“來”。《诗经》上有诗句是这样说的:“诒我來麰。”“来麰”是古时大小麦的统称。《诗·周颂·思文》:“貽我来麰,帝命率育。”朱熹集传:“来,小麦。麰,大麦也。”大凡跟“來”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來”作为表意偏旁。

应该说,《说文》对于“來”字字义来源的解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看起来,像是周时才有人进贡小麦——“天所来也”,应该是西域人所贡。但是说这个时候才有“來”,未免晚了一些,因为此时“麦”和“來”已经相互区分开了。甲骨文产生的时代早于周代,小麦应该是在商代就已经区域性地广泛种植了。所以商朝就已经有往來之“來”了,“来”字在甲骨卜辞中就已经用作往来之“来”了,例如:“……辰王卜,贞:田敦往来亡灾。王占曰:吉。兹御获鹿二。”(前2·26·5)另外,《周易》卦辞早于爻辞。卦辞中已经反复出现往来:“往”字屡见,“来”字至少在《泰》《否》卦辞中有与“往”对言之句;爻辞中则有更多“有攸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等句。

也就是说,“來”的本义应是“小麦”。后来,也许是由于“麦”是引进的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原因,“來”字被借用为来往的“来”,于是又另造“麳”字以表本义,“麳”又作“麰”,都是今天“麦”字的意思,这就是《说文》所云“詒我來麰”的“麰”。正因为另有“麳”、“麰”、“麦”等字来替代“來”的造字本义,于是“來”也就可以腾出身来专门用作动词意思,表示往来的“來”了,而且还进一步获得了从过去到现在、未来的时间、表示发生某事等等引申义。

    二、“来”(來)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来”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十分简单,就是麦子的“麦”,可是它的引申义却多达三四十项,非常复杂。本文试做如下梳理:

来”字的造字本义就是麦子的“麦”,或称“小麦”。小麦叫“来”,大麦叫“麰”(或写作“牟”)例如:“于皇来牟,将受厥明。”(《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再如:“贻我来牟,帝命率育。”(《诗·周颂·思文》)朱熹集传:“来,小麦。牟,大麦也。”又如:“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钟广言注:“来,小麦。”

首先,由此可引申泛指五谷之穗。例如:“其为亩也。高而危则夺,陂则埒……一时五六死,故不能为来。”(《吕氏春秋·辩土》)陈奇猷校释:“来之本义系象麦穗,引申之,凡是五谷之穗皆谓之来。《吕氏》此文之来,即引申义也。”再如:“来麰有信迎三白,薝卜无香散六花。”(宋苏轼《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之一)

其次,作为“小麦”意义的“来”为后起字“麥”(麦)所替代,于是“来”字便转而用作往来之“来”了。然而,“来”字用作往来之“来”只是它的词义转向的起点,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来”字便开始在各种引申义中自由驰骋,大致有如下一些方面的引申途径:

其一,表示由彼及此、由远到近的意思,与“去”、“往”相对。例如:“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易·复》)再如:“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又如:“秦树浮天去,巴江带雪来。”(元·马祖常《送董仁甫之西台幕》诗)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五种意思:

一是表示回来、返回的意思。例如:“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韩康伯注:“来,还也。方在上升,故不还也。”再如:“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唐·韩愈《琴操·别鹄操》)又如:“爹去吃酒到多咱晚来家?”(《金瓶梅词话》第四四回)

二是表示回娘家省亲的意思。例如:“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杨伯峻注:“来者,仍将返回夫家也。”

三是表示归附、归顺的意思。例如:“六三:来兑。”(《易·兑》)李镜池通义:“来,归。以使人归服为悦。”再如:“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杜预注:“来,犹归也。”

四是表示招致、招揽(徕)的意思。例如:“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周礼·夏官·怀方氏》)贾公彦疏:“晓谕以王之德美,又延引以王之美誉以招来之。”再如:“不如是,则无以来至当之言。”(唐·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又如:“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

五是相当于“是”,表宾语前置。例如:“不念昔者,伊予来塈。”(《诗·邶风·谷风》)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伊,惟也;来犹是也,皆语词也。塈读为忾,忾,怒也。此承上‘有洸有溃’言之,言君子不念昔日之情而惟我是怒也。”

其二,表示做某个动作。例如:“九百孩儿,休把人厮啈,你甚胡来我怎信?”(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再如:“几个人一面检察枪枝,一面又常常互相来一个莫名其妙的微笑。”(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又如:“郭祥喜滋滋地,立刻把袖子一捋,说:‘我也来几下子!’”(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四章)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两种意思:

一是表示慰劳、劝勉的意思。例如:“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毛传:“来,勤也。”朱熹集传:“来,慰抚也。”马瑞辰通释:“古以勤劳为勤,慰其勤劳亦为勤,故传训来为勤。”再如:“力来农事,以丰年谷。”(《汉书·王莽传中》)颜师古注:“力来,劝勉之也。来音郎代反。”

二是表示送给、赐予的意思。例如:“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书·洛诰》)孔传:“言公前已定宅,遣使来,来视我以所卜之美,常吉之居。”俞樾《群经平议·尚书四》:“上来字为本字,下来字乃赉之假字。赉者,赐也,锡也。”再如:“予既殛纣,承天命,予亦来休命尔。”(《逸周书·商誓》)又如:“恶恶乎来刑,善善乎来荣。”(《管子·山权数》)郭沫若等集校引尹桐阳曰:“来,同赉。予也。”

其三,表示产生、开始、发生的意思。例如:“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唐·韩愈《秋怀诗》)再如:“欲治国治天下,须先从修身齐家来。”(《二程遗书》卷二二上)又如:“金树旺知道他看罢地委的指示和县委的布置来了劲儿。”(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未来、将来的意思。例如:“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再如:“往追不及,来不有年。”(唐·韩愈《剥啄行》)又如:“因此察彼,推往知来。”(梁启超《论商业会议所之益》)

二是表示往昔、过去的意思。例如:“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文王有声》)

三是表示下一个时间段的意思。例如:“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滕文公下》)再如:“今日已夜,郎君且就客户一宿。来早同去未晚。”(唐·薛调《无双传》)又如:“某到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境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雪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宋·文天祥《与洪端明云岩书》)

其四,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以来)的意思。例如:“掩关来几时?髣佛二三年。”(唐·白居易《闭关》诗)再如:“日来耳目纷扰,无所可述。”(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从发生到现在(由来)。例如:“假‘鳣’为‘鳝’,其来久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再如:“小人之称,其来古矣。”(宋·钱勉《钱氏私志·小人》)

二是表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来由)。例如:“然盗之所起,必有其来,且无问于天时,宜决之于人事。”(《旧唐书·秦宗权传论》)

三是表比况:犹言“一般”、“一样”。例如:“昏邓邓黑海来深,白茫茫陆地来厚,碧悠悠青天来阔;太行山般高仰望,东洋海般深思渴。”(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摺)再如:“(猛虎)犹如牛来大,武松见了叫声‘阿呀!’”(《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其五,辅助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可有如下五种用法和功能:

一是表示要做或正在做某事。例如:“自己改不了就请大家来帮忙。”(巴金《探索集·豪言壮语》)再如:“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又如:“我们贺喜来了。”

二是表示目的,相当于“借以”。例如:“(闻舍人)故把与学生做执照,来为敝友求令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再如:“(《坡仙集》)今已无底本矣,千万交付深有来还我!”(明·李贽《寄京友书》)又如:“不知道是因为兴奋呢,还是有心要说些废话,来除去人家的不安。”(周立波《阿金的病》)

三是用在动词后表趋向。例如:“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梅尧臣《绝句》之二)再如:“学中许多有名的少年朋友,一同送孟沂到张家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又如:“从前老规矩,都是作一半价,分给本店的伴友,现在我把来打个折扣批给四乡的小同行。”(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二)

四是用在动词后表结果。例如:“留得郤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唐·李咸用《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诗)再如:“前辈有此说,看来理或有之。”(《朱子语类》卷二)又如:“纤纤玉指,秤来不上半斤。”(清·李渔《奈何天·隐妒》)

五是用在形容词后表程度。例如:“那作怪的书生,坐间悄一似风魔颠倒。大来没寻思,所为没些儿斟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凌景埏注:“大来,绝大,十分的意思。”

其六,可与其他词连用。可有如下三种功用:

一是同“不”连用,表示不可能。例如:“孟沂支吾不来,颜色尽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再如:“只是才郎十分丑陋,配那小姐不来。”(清·李渔《奈何天·媒欺》)又如:“不过她们自己急于要用,而赶不来……才来照顾我。”(老舍《月牙儿》十六)

二是同“得”连用,表示可能。例如:“若是一个不伏气,到了官时,衙门中没一个肯不要赚钱的。不要说后边输了,就是赢得来,算一算费用过的财物已自合不来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再如:“老和尚见他出语不俗,便问道:‘你看这诗,讲的来么?’”(《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又如:“他就是这么个人,和谁都处得来。”(杨朔《中国人民的心》)

三是同动词形容词连用,表示能够。例如:“我尝喂一百灵鸟,能学各种鸟声,模仿来活似活像。”(唐枢《〈蜀籁〉序二》)再如:“她瘦来像干柴丫一样,贴着两枚太阳膏,时常淌着眼泪,并且叹气。”(沙汀《丁跛公》)

其七,可用作助词或词尾。可有如下三种用法:

一是用作词尾,相当于“的时候”。例如:“虞姬小来事魏王,自有歌声足绕梁。”(北周·庾信《鸳鸯赋》)再如:“今来已降新乐,其旧来淫哇之声,如打、断、哨笛、砑鼓、十般舞之类悉行禁止。”(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又如:“我到你们家已经六十多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到老来,福也享尽了。”(《红楼梦》第一一○回)

二是用在数词之后,表示列举或理由。例如:“今日特到他家去,一来去望妈儿,二来就题这门亲事。”(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摺)再如:“那些王孙公子,一来要买画,二来要挑情,把金银视为粪土。”(清·李渔《意中缘·卷帘》)又如:“我的祖母年纪又老,家务没有人帮她料理,便叫我姐姐不必念书去了,一来帮着做点事情,二来也节省下这份学费。”(冰心《庄鸿的姐姐》)

三是用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例如:“谁家洛浦神,十四五来人。”(唐·杜牧《书情》诗)再如:“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宋·杨万里《观迎神小儿社》诗)又如:“今年已三十来了,懊悔前事无及,如今立定主意,只守着你清静过日罢。”(《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其八,用作语气词。可有如下五种用途:

一是表示祈使语气。例如:“齐大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礼记·檀弓下》)俞樾《群经平议·礼记一》:“来,乃语助之辞。《庄子》‘大宗师’篇:子桑户死,孟子反子琴张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此云‘嗟来食’,文法正同。”再如:“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孟子·离娄上》)杨伯峻注引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语末助词也。”又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二是表示陈述语气。例如:“我当初也是巨富的财主来,唤我做李十万。”(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一摺)

三是表示疑问语气。例如:“久之,柳忽语曰:‘郭子信来?’声若出画中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再如:“行者道:‘他怎的想我来?’”(《西游记》第三十回)又如:“那是奴家性气乖张,不肯随波逐浪,以致如此,干郎君什么事来?”(清·李渔《慎鸾交·情访》)

四是表示句中停顿。例如:“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宋·郑域《昭君怨·梅》词)再如:“我待将这门亲事悔了来,则道我忘却前言;我待要将女儿聘与他来,他一身也养活不过。”(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摺)又如:“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五是用在句中作衬字。例如:“嫖姚何日破重围,秋草深来战马肥。”(前蜀·韦庄《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诗)再如:“这槁蔫下垫的来惹高!”(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摺)又如:“不救苦来不救难,可算是好汉?”(陶行知《自立立人歌》)

根据上面对“来”(來)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来”(來)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