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牛希济 |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邈思遐想 2020-10-26

文字由本人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芮艳明与子成说广州音乐会之春山烟欲收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人间自是有情诗,此爱不关风和月”!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千古最美情诗。

我们前面讲了黄裳,讲了绿衣,今天那就再来讲一件绿萝裙吧。来赏读一下唐五代词人牛希济的那首名篇《生查子》,词云:“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词牌“生查子”原来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用为词牌名。当然到后来它有很多名字,比如叫“楚云深”、或者“相和柳”、或者“陌上郎”、或者“梅溪渡”、或者就叫“绿罗裙”。这也是一个词牌别名的一种方式,就是一旦有人写出名句,那么这名句中的几个词有可能就成为这个词牌的别名。比如说朱淑真有《生查子》(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其中有句曰“遥望楚云深”,所以“生查子”有时候也被叫“楚云深”;而正因为有牛希济的这首《生查子》,其中有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所以“生查子”有时候又叫“绿罗裙”。

尤其是牛希济的这首《生查子》和一般的《生查子》的这个词牌格律还不太一样,一般是双调四十个字。像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也是千古名篇,我们又很熟,它是“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看二十个字,四句五言为上片。下片呢是“今年元夜日,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同样是四句五言二十个字。而牛希济这一篇却是变体,上片“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这确实四句五言二十个字;那么下片你看“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三言,三句五言,变成了二十一个字。那么这种变化,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而牛希济为什么要不拘常套,这样来写这首《生查子》呢?

其实我个人多年来读这首《生查子·春山烟欲收》,挺佩服牛希济的。牛希济是五代词人,早年虽有文名,但是遇丧乱,留居于蜀地。后来被前蜀之主王建赏识,才颇居仕宦,后来甚至成为雍州节度副使。《花间集》和《唐五代词》录其词作十四首。像“花间词派”就称他为“牛学士”。牛学士在“花间词派”中,当然不是成就最高的,但牛学士最牛的地方,是他写词的风格别有一番他人难到之处。就比如这首《生查子》,他简直就是跨越了千年的时光,用了后代的摄像技巧,也就是影像技巧,来完成一首词作。所以牛希济的这首《生查子》,完全可以当作文字中影像技术的成功代表。

不相信,我们来看一下,上片就很有特色。别看四句写景,这四句写景非常有特点。你看“春山烟欲收”,这首词写的是离别,而离别的序幕却是在破晓的景色中展开:远处连绵起伏的这个春山之上,白茫茫的这个雾气呢,已经渐渐地收起来,要退走了。那么依稀就出现了黑黢黢的那种山的剪影。山还不十分亮,天也没有十分亮,雾气又散了,但是山的影子就出现了。在春山的剪影出现的同时,“天淡星稀小”,东方已经有一种淡淡的明亮色,这个时候,寥落的几颗星辰慢慢的就显得黯淡下去,好像变小了一样。你看春山、春烟,天淡星小,其实他写的是黎明将来的几种景象,其实应该是静态,但他却写出了动态:烟欲收,星稀小。而这种文字中的动态却又产生了一种静态的效果,我们脑海中仿佛就出现了这种春山的剪影和黯淡的星辰。

这个时候,最精彩的来了——“残月脸边明”。月亮啊和星星不一样,虽然它是残月,但它依然还是很明亮。但是从主人公的视角看过去,这时候依然明亮的残月,刚好就贴在他爱人的脸边,这样一个脸部的特写就呈现出来了。你看,天边明亮的弯弯残月,衬托着那个美丽女子她的鹅蛋脸、或者鸭蛋脸、或者瓜子脸。因为是残月嘛,不管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你可以想象,衬托在那个女子柔美的脸庞的曲线旁边,这样的月与人简直就是完美的搭配啊!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既是一个诗词爱好者,又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读到这一句“残月脸边明”,你会不由自主的有一种要拿起相机,尤其是单反长焦的,给一个景深(景深(DOF),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而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的镜头,去把这一刻拍下来。

这是一个凝固的唯美瞬间,尤其是这个唯美的瞬间不光有月亮,不光有美丽的脸庞,不光有曲线,还有“别泪临清晓”。一个“别泪”,当然首先点明了主旨,点明了这个“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的场景是一个离别的场景。但是最精彩的是在脸庞的曲线与明月的曲线中间,一颗泪珠潸然欲下,或者挂在睫毛之上,或者将要流到腮边。但不管怎样,它在诗人的眼里,或者说在你那个长焦的镜头里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露珠,出现在这清晓欲别的清晨。

所以这样的一颗眼泪非常有意思。我们在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里说过“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那个“携盘”就是金铜仙人承露盘。而自汉代以来,清晨的露珠向来是被视为是无上的妙品,不仅有养生的妙用,而且有灵魂的点缀,所以这一颗清晓时出现的别泪,这一颗晶莹剔透的泪珠就像早晨的露珠一样,在残月的曲线和美丽脸庞的曲线中,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这时远处的春山,远处的炊烟,还有天淡星稀,都成了一种反衬、成了一种背景,只有那美丽的脸庞、美丽的残月和那颗美丽的泪珠成为这清晨全世界的一切。所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这简直是一种摄影大师的手法。但是摄影师用镜头捕捉这样一个瞬间并不是很难,可是要让文人拿笔写出这样的一个瞬间,并让人觉得如在目前,那这支笔真是生花妙笔呀!

所以牛希济这首《生查子》的上片,极尽瞬间之美,又极具镜头之感。既然那美丽的脸庞、美丽的残月、美丽的眼泪,已经美到那样的极致,再想来一个这样的镜头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下片你看他为什么突破了原来“生查子”的典型的四句五言的模式,他立刻转换镜头,他不仅是一个摄像大师,他还是一个摄影大师。他开始用另一种镜头来表述,这种镜头就叫叙述镜头,又是细节的镜头。“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前面明明是一个经典的瞬间、凝固的镜头,但他却说“语已多,情未了”,一下子就把临别时两个人千言万语的珍重道别都说尽了。明明前面还没有,这时候却说“语已多,情未了”,这就是什么?这就是蒙太奇呀!这就是剪接呀!所以你根本不知道他前面说了什么,但是他只要通过一个动作,“回首犹重道”,就让你想见了这个有情人珍重道别时的千言万语,这就是典型的摄影镜头。这和前面的凝固的摄像镜头,简直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巧。

当然不仅镜头语言比较高妙,最高妙的还是台词,是那个脸边犹然垂泪的可爱女子。临别的女子,在千言万语之后、在执手欲别之后,却又突然回首叮嘱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最精彩的一句话:“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我们在《绿衣》里也讲到这一句词“绿兮衣兮,绿衣黄裹。绿兮衣兮,绿衣黄裳”,你看那她曾经身着的美丽绿衣呀,那样鲜艳明亮,仿佛还能将那心爱的人栩栩如生地带回身旁。那是悼亡诗,故而说“心之忧矣”,故而说“我思故人”,故而见绿衣如见亡妻。而《生查子》里的这位女子,却玲珑剔透,却同样极具画面感与镜头感地捕捉到“绿萝裙”与芳草的一种联想。我有时想,她是不是像弘一法师所说,突然看到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看到了萋萋遮满古道伸向远方的芳草,突然想到自己的爱人要去跋涉天涯,而自己将苦苦地思念他,继而又突然担心这个心爱的他会不会忘了自己呢?于是,她把芳草与绿衣勾连,说出这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其实意思是说,看到天涯无处不在的芳草,你应该想起我这件绿罗裙,应该想起你心爱的我啊!

在古诗词中, “怜”者,恋也,怜者,爱也。怜芳草,爱芳草。其实是要说的爱他的心上人,爱他那个身着和芳草一样的绿罗裙的、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天涯游子的美丽姑娘啊。其实将“芳草”与“绿衣”作比,前人并不是没有写过。比如南朝江总的妻子(江总(519年~594年)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她的一首《赋庭草》说“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连杜甫也说“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杜甫《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都是讲的睹景思人。可是唯牛希济《生查子》里的这个少女说得生动、说得俏皮、又说的深情款款。一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让那个“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的形象突然删繁就减,只留一句精妙的言语,直击那男子的心灵,并盘踞胸中,永远不去。所以当这句话留在了心中,那个人也就永远留在了心中。

所以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里说,牛希济这首《生查子》“上片写晓景尤真切。残月映脸,别泪晶莹,并当时人之愁情,都已写出。而下片呢,记别时言语,悱恻温厚,以处处芳草之绿,而联想人罗裙之绿,设想似痴,而情则极挚。”就是说上下片各有特色,上片尤真切,下片尤感人。那么牛希济的这首《生查子》是怎么达到这种“尤真切、尤感人”的效果呢?其实就像我们刚才所说,上片用了近似于摄影的手法,故镜头语言极真切,而下片则用了摄像的手法,就像电影蒙太奇,故情节尤感人。

一首小小的诗词之作,也可以跨越千年的时光,在技法上直指当下,可见人类的智慧是一法通万法通的呀!诗词之道,其实无所不包,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领悟,即可窥见那其中无尽的奥妙!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