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专家调查后,破解一个持续600余年的骗局

 阡陌躬耕 2020-10-26

引言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想必大家都看过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而其中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就有潘金莲和武大郎。而在书中,武大郎的身高都没有1米5并且是卖烧饼的。并且作为他妻子的潘金莲在书中被描写成也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潘金莲谋害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最后被其弟弟武松发现打死。因为书中的这个故事,武大郎和一直被后人嘲笑,潘金莲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一个不忠的形象。

一、河北出土武大郎陵墓

武大郎的故乡名叫“武家那村”,他自幼随母亲住在“武家那村”位于河北省清河县城向东几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面有武大郎的祠堂,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年深久远村民决定将武大郎祠重新翻修一些。在挖掘出原来墓穴的时候,无意间却发现了武大郎的墓志铭和木棺。根据墓志铭的记载,我们发现了一些事实的真相。河北出土武大郎的陵墓过后,专家立刻前去调查后,破解了一个持续了600余年的骗局。武大郎原名武植,双亲皆已离世,自幼家境贫寒,身高起码也在1米8左右。

我们熟悉的《水浒传》之中的武大郎和墓志铭中的武大郎形象不相符合,首先经过专家的勘测,武大郎的身高就不是书中所谓的1米5不但不矮甚至放到现在已经算是相当高的。并且,根据专家的调查武大郎是个踏踏实实的读书人并不是从事烧饼营生。他从小就比较聪慧,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十年寒窗苦读。由于自身聪慧在加上他刻苦的努力和坚持不懈,考上了进士并且还当上了县令。所以武大郎并不是我们所听说的1米5的侏儒也并非卖烧饼,而是一名县令。不仅如此他还在任职期间一直秉承着廉洁奉公、秉公办事、刚正不阿的原则,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

二、流言蜚语的严重性

并且作为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也真如谣言所传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潘金莲从小出自名门是潘家潘老爷的掌上明珠,教养极好是个十足的大家闺秀。并且潘金莲对武大郎是情根深种,在武大郎还没有考取到功名的时候她就不顾父母的反对偷偷帮助武大郎并且还会拿银子给武大郎。后来武大郎一举高中,自然就娶了潘金莲为自己的妻子。为何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与现在的谣言相差甚远呢?这样一个清正廉明的县令又为何会被丑化呢!关于这些疑问,查证了资料后专家解释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

此事得从武大郎的好友黄堂说起,在元朝仁宗年间武大郎随母亲从山西搬到了这个小村庄。背井离乡不说一切生计都得靠武大郎的母亲一个人撑起,家里十分贫困,日子自然也窘迫不堪。一日三餐母子俩可能都吃不饱,而武大郎的好友黄堂因为自幼家境丰厚,经常会帮助两母子,两人也因为这些原因成为了知己。随后,两人便一同学习参加科举。但是,结果不一定会如意武大郎一举高中金榜题名,黄堂却落榜了。落榜之后的黄堂心情格外低沉,天有不测风云而就在此时黄堂家道中落。

三、做人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家道中落的黄堂想着和武大郎的往日情谊,打算去投奔已经金榜题名的武大郎希望能给自己讨个差事。武大郎看到昔日好友来投奔自己非常的高兴,而且黄堂也算是自己儿时的恩人,于是便每天都大鱼大肉的招待黄堂。只是从来没有提过帮他谋取差事的事情,黄堂这一等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虽说吃好喝好,但是一直没有后文心灰意冷的他便离开了武大郎的家。在回家的途中黄堂越想越气,因为他曾答应了自己的妻子会找讨一个差事来做却不曾想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黄堂实在想不通,他觉得武大郎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便在回家途中,一路诋毁编造武大郎夫妇。甚至还丑化了武大郎夫妇的样貌,在这样的大肆宣扬之下谣言四起。可是,等到黄堂回到家却看见了一个崭新的宅子。他感到纳闷便问到妻子究竟是因何原因,妻子便一五一十的说道这是他的好友武大郎帮忙修砌的并且还给了两人100两银子希望他们可以做点小本生意。

结语

真实的武大郎为人清正廉明,没有滥用职权为好友谋私而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好友,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是是非非,流言蜚语,人这一生还是活在别人的口舌中。成熟也许就是不畏惧这些,做自己想做的,过自己要过的生活。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